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21-1822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复查X线片,以疼痛和跛行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24~48个月,30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无螺钉松动、钉棒断裂现象,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的特点、手术减压范围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5例行椎板间开窗侧隐窝扩大减压(A组),19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B组),8例行全椎板减压并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减压方式、减压范围和功能评分(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A组中5例行开窗减压患者中3例效果良好,1例有好转但仍有症状,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B组中16例效果良好,2例症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效果。方法将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随访1~2 a,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前凸角度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腰椎功能、Cobb角及疼痛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好于常规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侧弯是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之一,它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与特发性脊柱侧弯不完全相同。研究显示,退变性腰椎侧弯的发生与性别、椎体旋转、腰椎前凸不足、L_(?)间盘高位、腰椎矢状位失衡、退变性椎间盘疾病、骨关节炎、软骨终板炎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详细病史、仔细体检并结合影像学表现才能作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诊断;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手术治疗,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是选择术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指标,探讨单纯扩大潜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06-01-2011-02间本院收治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单纯扩大潜式开窗减压手术(A组)、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同条件下,分析A组治疗此类疾病的优缺点。结果两组术前及终末随访的JOA、ODI、VAS评分和术前腰椎Cobb,s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和术后终末随访的腰椎Cobb,s角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条件下,A组方法有效又具有实用价值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技术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3年6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治疗26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4~78岁,平均70.8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7.48个月。26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MRI检查,均显示腰椎管狭窄伴退变性腰椎侧弯,Cobb角度10°,病变部位L_(4/5)19例,L_5S_17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2.69±5.59)min,术中出血量(33.84±13.61)ml,住院时间(9.32±4.61)d。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时患者平均腿痛VAS评分为(1.31±0.79),与术前VAS(5.50±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评分为(52.18±6.71)%,术后6个月为(15.57±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定按改良Mac Nab标准,优16例,良10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Quadrant通道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侧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形态及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27例骨质疏松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其中男5例,女22例;年龄51~79岁,平均(68.1±7.4)岁。同时选取27例非骨质疏松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非骨质疏松组,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53~76岁,平均(66.3±6.9)岁。记录两组骨密度T值与临床症状,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各项影像学参数,进一步分析骨质疏松组骨密度T值与各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骨质疏松组平均T值(-3.0±0.6),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0.6±1.4)。两组腰痛、肌力减退与感觉异常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左腰弯13例,右腰弯14例。非骨质疏松组左腰弯11例,右腰弯16例。两组腰弯及胸弯的Cobb角、顶椎偏移、顶椎旋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冠状位及矢状位躯干偏移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中T值与胸椎后凸角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68,P=0.022)。结论 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合并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LD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间,12例OVCFs(男5例,女7例)合并不同程度LDD的患者,依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CT及MRI进行综合分析,采用一期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椎体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 PLF )+伤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腰背痛及下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定期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和/或MRI评估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复位、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平均骨水泥注射量5.3ml,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及患肢神经症状明显缓解,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术前分别为13. 2±2. 8 mm和29.7°±10.5°,术后分别为21. 8±3. 4 mm和16.2°±8. 4°,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无显著变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9. 46±2. 58和21. 52± 3. 55,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 05 ),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后凸畸形加重及患肢神经症状的复发。患者SF-36健康调查评分术后均有显著提高。1例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OVCFs合并LDD,采用PLF+PKP治疗,能够使患者腰背痛及患肢神经症状明显缓解并可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各种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不同的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男性41例,女性75例.所有病例均有腰痛及间歇跛行.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四组,经5至1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2年.所有随访患者术前术后放射片经相关测量,术前、术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结果 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8.3分,25分以下6例,25~29分110例.植骨融合失败6例,融合率94.8%.结论 1.术后脊柱是否融合是腰椎滑脱术后中长期疗效的关键;2.各种内固定方法的长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承受的经济负担及手术创伤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ynesys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治疗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Dynesys组18例,腰椎融合组1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指数、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椎间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术后VAS及ODI都得到明显改善;Dynesys组邻近节段ROM维持在原来状态,手术节段ROM减小;腰椎融合组邻近节段ROM增大,手术节段融合。结论Dynesys与腰椎融合术均可取的理想的早期疗效,Dynesys保持了部分椎间活动度,有利于防止退变加速。  相似文献   

11.
黄道余  沈亚骏  王飞  李放  房照  刘军 《中国骨伤》2019,32(3):244-247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3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进行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男11例,女4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岁,匹配同期就诊的非腰椎侧凸患者53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滑脱症7例,男16例,女37例,年龄59~74岁,平均68.5岁。53例患者均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I确诊,测量并记录腰椎侧凸Cobb角。运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记录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T值。采用Linear regression研究腰椎侧凸角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腰椎侧凸组与非腰椎侧凸组两者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骨密度T值(-2.56±0.65)明显高于非腰椎侧凸组(-1.39±0.77)(P0.05),腰椎侧凸患者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的T值与侧凸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是发生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危险因素,但侧凸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方法选取入组患者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9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2~19岁,平均15.9岁。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30~82°,而平均为52°。全部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0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术中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疼痛,X线正侧位及动态位片未发现断钉、假关节形成。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41°,16例患者术后Cobb角平均为11°,矫正率达78.8%。所有患者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结论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光照的时长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按试验设计选取12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禁烟酒,合理膳食(摄入富含钙、磷、蛋白质的膳食、水果),对照组每日(阴雨天除外)接受晨起8点到9点日照1 h,配合阿伦膦酸盐70 mg口服,每周1次,连续8个月。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每日接受晨起光照2 h和3 h,连续8个月。观察内容主要是骨密度值的变化情况及疼痛的缓解程度。结果实验1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2组与实验1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 h光照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优于1h光照,且效果最为明显,光照3 h及以上对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与2 h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髋关节疾病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的DS患者180例,其中合并髋关节疾病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行腰椎手术患者11例(A组),先行腰椎手术再行THA患者15例(B组)。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腰椎手术时间、THA手术时间、腰椎术中出血量、THA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同时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双肩平衡情况、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髋臼前倾角(anteversion of acetabulum,A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B两组年龄分别为58~69岁(64.2±3.4岁)和60~68岁(64.3±2.5岁);THA出血量分别为420.9±2.6ml和331.3±26.7ml,手术时间分别为2.3±0.2h和1.6±0.2h,住院时间分别为6.8±0.6d和5.9±0.8d;腰椎手术出血量分别为873.6±37.8ml和812.0±19.7ml,手术时间分别为6.6±0.3h和6.4±0.3h,住院日分别为14.7±0.6d和17.4±0.7d;其中,A组的THA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日均多于B组,腰椎手术住院日少于B组(均P0.01)。两组术前Cobb角、LL、PT、SS、SVA、TK、AA、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A、B组Cobb角分别为2.8°±1.7°和3.0°±1.3°,LL分别为43.7°±1.7°和44.9°±1.8°,PT分别为23.3°±0.9°和23.8°±1.4°,SS分别为39.9°±1.3°和39.9°±0.8°,SVA分别为5.7±0.4cm和5.7±0.2cm,TK分别为28.4°±2.1°和27.9°±2.7°,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8±0.8分和2.9±1.0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A分别为26.8°±1.0°和20.5°±1.5°,ODI评分分别为25.8±1.0分和17.5±2.0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1.3±1.8分和88.0±1.2分,A组的AA值大于B组,ODI评分明显高于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B组(均P0.01)。术后随访,A组出现5例双肩不等高,躯干向一侧倾斜。B组腰椎术后未行THA之前,有8例患者因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走路,活动受限程度重于腰椎术前。结论:对于合并髋关节疾病的DS患者,先行脊柱手术解决腰椎神经症状并纠正脊柱矢状位平衡,再行髋关节置换,既简化了关节置换难度,也可以通过关节置换最后调整脊柱手术残留下来的不平衡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腰椎术后、THA术前的手术间隔时间直立和行走活动的严重受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骨质疏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连续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单独采用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治疗骨质疏松,连续3个月为1疗程;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腰椎骨密度(BMD)变化。结果对照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效提高骨密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恢复率(recoverrate,RR)将患者分为效果满意组(RR≥50%)和效果不满意组(RR〈50%),对腰椎前凸角、侧凸角、腰椎活动度以及L4椎体倾斜率和侧向位移等影像学参数与l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随访3~7年,平均5.1年,效果满意者42例,不满意者15例,统计分析显示腰椎前凸、活动度、L4椎体的倾斜率和手术减压节段对手术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与效果不满意组相比,疗效满意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小,活动度低,L4椎体倾斜率不明显,需要手术减压的节段少。结论:对腰椎前凸较小、活动度低和L4椎体倾斜率较小的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使用短节段全椎板减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选用补肾方药入手,对骨质疏松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药。实验研究,选用Wistar雌性大鼠,用地塞米松制造骨质疏松病理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12周观察变化。中药治疗组证明:骨密度、组织形态学变化、骨灰重与病理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血中雌二醇(E2)、1,25-(OH)2-D3呈正相关,与PGE2呈负相关;可促进肠钙的吸收,增加CaBP-D9kmRNA的生成;尿羟脯氨酸明显降低。临床观察,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90例,随机分为补肾中药组、降钙素组和阿仑膦酸钠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和12周,继续观察1年。结果揭示,BMD无明显差异,血钙提高,PTH下降,CT和E2提高,综合疗效评定A组为90%,B组为83%,C组为73.3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路胸腔镜下脊柱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肺功能早期影响。方法对2004年4月-2008年6月行前路胸腔镜下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21例IS患者肺功能进行评估。男9例,女12例;年龄12~24岁,平均15.6岁。左侧凸2例,右侧凸19例。Lenke分型:Ⅰ型12例,Ⅱ型9例。发现脊柱侧凸1年6个月~9年,平均2.5年。胸椎冠状面Cobb角为65~125°,平均为79.6°。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胸廓顺应性三部分。结果前路胸腔镜下松解术中胸腔开放时间为90~150 min,平均127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胸腔内感染发生。后路矫形术完成后1周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36~75°,平均43.7°。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6个月时,患者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功能残气量较术前下降(P<0.05);残气量实测值及与预计值的百分比均较术前下降(P<0.05)。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及其与用力呼气肺活量比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最大自主通气量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患者总气道阻力、吸入气道阻力及呼出气道阻力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路胸腔镜下脊柱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术对IS患者胸腔有一定干扰,但矫形后随着胸腔形态变化和软组织松解,术后早期患者肺容量、通气功能、胸廓顺应性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肺储备能力提高,但远期肺功能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The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epends essentially upon the magnitude and pattern of the deformity, and its potential for progression.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observation, bracing and/or surgery. During the past decade,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can b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nonoperative treatment, especially bracing. Other form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h as chiropractic or osteopathic manipulation, acupuncture, exercise or other manual treatments, or diet and nutrition, have not yet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spinal deformity progression, and those with a natural history that is favorable at the completion of growth. Observation is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small curves, curves that are at low risk of progression, and those with a natural history that is favorable at the completion of growth. Indications for brace treatment are a growing child presenting with a curve of 25°–40° or a curve less than 25° with documented progression. Curves of 20°–25° in patients with pronounced skeletal immaturity should also be tre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ndications f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hours daily wear and complications of brace treatment as well as brace typ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