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管是经鼻内镜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本文综述近几年与其相关的解剖及影像学研究,旨在对临床手术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侧颅底翼腭窝解剖的深入认识和对分区的细化,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切除的此区域肿瘤能够治愈,越来越多的手术入路得到深入的探索和发展.本文就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通道CT多平面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多排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正常成人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相关通道.方法 选择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共60例,螺旋CT扫描,骨算法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根据各个通道走行,进行MPR.结果 翼管前口横径(5.12±0.54)mm,后口横径(3.72±0,43)mm.翼管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3侧,斜行向下59侧,平行18侧.突入蝶窦腔内39侧,骑跨于蝶窦下壁54侧,位于蝶窦下壁的骨质内27侧.圆孔前口横径(3.29±0.25)mm.圆孔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1侧,斜行向下52侧,平行27侧.约1/2以下管壁突入蝶窦腔68侧,约1/2及以上管壁突入蝶窦腔31侧,位于蝶窦外下壁骨质内21侧.腭鞘管100%显示,管壁完整51侧,管径(0.88±0.04)mm.犁鞘管43%显示,管径(0.51±0.02)mm.蝶腭孔前后径(6.8±0.29)mm.腭大孔前后径(8.24±0.38)mm,横径(5.12±0.35)mm,腭大管与硬腭夹角(71.71±3.86)度.结论应用多排CT的MPR技术可以客观和全面的反映正常成人上述PPF通道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4例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5~80岁,平均年龄45.6岁,72例(144侧)中119侧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鼻窦炎,22例(44侧)正常.均符合下述条件:除外鼻外伤、手术史、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检查原因为鼻塞、流涕、头痛和鼻出血,病史1个月~20年不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鼻内窥镜技术和CT扫描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师的重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建立了多种临床评估系统以准确判断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既便于临床医师接受,又可以指导药物和外科治疗。评估方法越简便易行其接受程度就越高。而判断慢性鼻窦炎的病理情况,CT比症状表现和鼻内镜下的表现更准确,故临床评估多以CT为判断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CT评估方法,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检查及解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讨额窦引流通道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影像学表现规律和鼻内窥镜下解剖定位特征。材料和方法 :选择完整成人头颅干骨标本 2 6例 (5 2侧 ) ,行冠状位、横断位和矢状位 CT扫描 ,骨窗。观察额窦引流通道 (额鼻管 )走行及其周围气房和结构的分布和毗邻规律。结果 :2 6例 (5 2侧 )头颅骨标本中 ,2侧未发育 ,占 3.8%。钩突附着眶纸板 2 3侧(4 6 .0 % ) ,附着中鼻甲 13侧 (2 6 .0 % ) ,钩突分叉 8侧 (16 .0 % ) ,钩突附着颅底 6侧 (12 .0 % )。额窦引流到中鼻道者占 2 3侧 (4 6 .0 % ) ,直接引流至筛漏斗者 2 7侧 (5 4.0 % )。影像中额鼻管投影多为半月裂或筛漏斗走行方向。结论 :(1)额鼻管非真性管道 ,额鼻峡的命名较额鼻管更准确和合理。 (2 )钩突最上部的附着方式决定额窦引流方向 ,是影像检查和鼻内窥镜手术中可依赖的解剖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术影像学评估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在分析400余病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和妨碍人工耳蜗植入的其他颞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颞骨高分辨率CT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耳蜗和内耳道的形态,已成为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随着CI的广泛开展,CI术后影像学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检查方法从单一的二维图像向三维影像发展,观察内容从单纯评估耳蜗内电极向探讨电极位置与相关功能关系上扩展。本文就近年来CI术后耳蜗内电极影像学评估进展和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翼腭窝和颞下窝三维影像学与经鼻内镜解剖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翼腭窝和颞下窝解剖相关标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对11具尸头行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确立解剖标志空间坐标,并计算解剖学数据.同时对11具尸头经鼻内镜解剖翼腭窝和颞下窝,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对照影像学与鼻内镜下的共同解剖标志的形态,比较影像学和鼻内镜下解剖测量数据结果.结果 影像学方法和解剖学方法测量得到鼻小柱根部到蝶腭孔、翼管、圆孔、卵圆孔、棘孔、颈动脉管外口、破裂孔的距离((-x)±s,下同)分别为:(68.83±3.00)、(72.49±2.88)、(75.26±3.14)、(88.55±5.00)、(95.19±4.31)、(106.76±3.77)、(88.16±2.87)mm和(68.90±3.04)、(72.73±3.08)、(75.44±3.07)、(89.75±4.13)、(96.22±3.37)、(106.68±3.75)、(88.47±2.64)mm,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56、-1.134、-0.920、-1.923、-1.903、2.820、1.209,P值均>0.05).蝶腭孔、翼管、圆孔、卵圆孔、颈动脉管外口、破裂孔是鼻内镜解剖和影像学共同的解剖标志,可作为判断翼腭窝和颞下窝内神经、血管以及重要毗邻结构空间关系的解剖标志.结论 MS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翼腭窝和颞下窝相关标志解剖学数据可靠,可为临床个体化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食管黏膜下异物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1995-2004年10年间治疗的351例食管异物患者其中首次手术未发现异物12例,X线透视检查无阳性表现15例。此27例患者.经CT薄层扫描确诊,行食管镜检查取出并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咀嚼肌间隙不再是深不可及的颈筋膜间隙,人们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活体进行再认识、再研究,以协助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咀嚼肌间隙由颈深筋膜浅层的不同层次围绕而成,其内包含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骨升支、下颌神经、上颌动脉、下牙槽动静脉和脂肪.咀嚼肌间隙常见的病变包括炎症和肿瘤.CT和MRI是检查咀嚼肌间隙及其病变的较好方法,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从而帮助确定疾病性质并采取特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耳的几个腔隙--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中耳解剖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与中耳相连的一些间隙的形态特点、分型及其与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清楚.了解关于这些间隙的知识,有利于在中耳的手术中主动发现和清除病变,理解这些病变的来龙去脉,安全准确地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3.
内听道是内耳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复杂,内含重要血管和神经.该区病变,尤其是微小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往往需手术探察、尸检和颞骨切片观察方可确定.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内听道疾病的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内听道区的影像学检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就该区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重点叙述了内听道区的解剖学基础、影像检查方法学及正常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涎腺结石病是最常见的导管疾病,涎腺内窥镜是一种检查唾液导管腔内病变的新方法,90年代首次报道,这种技术能在大多数门诊患者中使用,介入性涎腺内窥镜外科技术能将结石粉碎后将它们取出,本文对此微创新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咽旁间隙位置深在,临床上主要依赖CT和MRI来显示其解剖和病变.该间隙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复杂,其重要性在于可以依据它的位置及形态的改变来推断病变的来源及性质.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该区域影像学的不断研究,使该区域影像解剖及病变诊断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蝶窦位置深在、隐匿,前鼻镜及鼻咽镜检查难以发现异常,孤立性蝶窦病变早期临床症状少且无特异性,常首先表现为头痛和(或)眼部症状,常首诊于神经内科、眼科、儿科及中医科,临床上易误诊、漏诊。近10年来由于CT、MRI及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总结我院自1996~2007年收治的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4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术是治疗中耳炎、肿瘤等中耳病变的常用方法,其治疗效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与术者术前对该区域解剖、变异的了解、准确评估病变范围有重要关系。影像检查可在术前客观显示颞骨解剖及病变信息,并在术中实时定位、术后评估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影像学检查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治疗中耳炎、肿瘤等中耳病变的常用方法,其治疗效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与术者术前对该区域解剖、变异的了解、准确评估病变范围有重要关系。影像检查可在术前客观显示颞骨解剖及病变信息,并在术中实时定位、术后评估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仿真内窥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开始在临床上较多地应用,并初步展示了其优越性,本文从鼻腔和鼻窦CT仿真内窥镜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临床应用、临床试验研究、应用价值与局限性、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蝶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窦黏液囊肿少见,仅占鼻窦黏液囊肿的1%[1].本文总结了自1999年1月~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蝶窦黏液囊肿患者1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