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龄人口增加,股骨颈骨折日愈多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重大的进步[1],但高龄患者在处理上有其显著特点。笔者就1986年2月~1992年9月收治的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2例,女11...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骨折。股骨颈骨折由于该部位力传导和股骨头血循环的特殊性,至今仍被认为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骨折”。我院2003年1月~2007年4月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急诊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6个月~5年的随访,平均3年,按Harris功能评分:优22例、良好6例、差2例(1例髋关节后脱位、1例术后骨质疏松症),优良率96%。结论对于伤前生活质量较好的患者,做好围术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27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或半髋置换,手术强调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术后早期活动。结果本组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全髋关节置换,2~4周患者能扶拐下地。随访6个月~4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照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门诊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门诊手术中对病人循环,呼吸,镇痛,肌松,安全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在放射科行经皮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病人87例(其中男41人,女46人),年龄64-71岁,ASA评分Ⅰ~Ⅱ级,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相似文献   

6.
我院骨科自2001年3月~2007年11月共收治高龄高危重度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经过11~21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3月~2007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高龄高危重度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男17例17髋,女21例21髋。年龄72~91岁,平均82.1岁,骨折分类:采用Garden分型,Ⅲ型28例,Ⅳ型10例。  相似文献   

7.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145例随访10~40个月,与同龄段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该方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重建关节功能快,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纠正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行THA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纠正贫血者为治疗组,未应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指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RBC、Hb、H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可有效的预防和纠正TKA围术期贫血。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嵌插复位加缝匠肌蒂骨瓣植人方法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门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3-64岁。陈旧性骨折4例,新鲜骨折8例。(2)临床情况:12例均为外伤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完全移位,股骨头、颈完整。(3)治疗方祛与结果:①术前准备。人院后行腔骨牵引1周,床头拍片观察复位情况。①手术步骤。硬膜外麻醉下,采用WJ切"。切取连有缝匠肌起点的骼前上棘骨块4-scm。切开关节丞显露骨折,在股骨头断面向深部挖出1-1.scm圆槽,软骨面下保存0.3cm松质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04-06至2009—10对21例高龄患者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行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颈移位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压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由间接暴力引起,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暴力致伤,如车辆撞击或高处坠落造成骨折。  相似文献   

12.
双极头与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双极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1993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双极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48例,年龄60—85岁,平均70.8岁。18例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2例死亡(与手术无关),l例失访。余4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2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和髋关节脱位。全髋置换组髋部和大腿疼痛的发生率为3%(1/29),低于股骨头置换组的发生率(4/16)。结论 股骨头置换仅适用于身体虚弱的高龄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多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因骨质萎缩、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骨折后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传统行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有的甚至危机生命,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工髋关节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我院骨科2004年至2007年收治了31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0例,术后通过护理干预的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的危险期,护理并发症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水泥致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性,66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8年前曾因左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植入美国Depuy公司Endumnce骨水泥40g,各项操作均顺利,整个手术耗时1.5h,出血约300ml,创面未见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高危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股骨颈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 方法 查阅2003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 323例,其中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65例.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机制(是否高能量损伤)、骨折类型(有无移位)、内科合并症[美国麻醉协会生理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core,ASAS)分级]等5种因素与骨折愈合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 结果 对影响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因素进行定量测定依次为:内科合并症(ASAS分级)、致伤机制(是否高能量损伤)、骨折类型(有无移位)、性别、年龄. 结论 年龄>50岁、女性、骨折移位、高能量损伤、ASASⅢ级以上是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固定的国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法和X线资料评定其疗效。结果本组63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关节脱位,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0~42(15.3±2.1)个月。术后合并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脑梗死1例。X线片检查显示髋关节间隙变窄11例,假体轻度内翻5例,出现假体下沉3例,骨水泥周围<2 mm的透亮带2例。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6例,中12例,差3例,优良率76.19%。结论应用骨水泥固定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越来越成熟,日渐受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老龄患者生活质量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青睐。不但有许多的高龄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也有部分9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是勇于尝试。而针对于这一具有特殊心理特征及各种生理机能均处于低下状态的超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8.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才  王宇峰  刘宇 《人民军医》2003,46(12):702-703
高龄老人因骨质疏松和动作反应迟钝 ,生活中极易发生摔伤骨折 ,尤其是股骨颈骨折 ,约占老年人骨折比例的 11% [1] 。高龄老人机体功能减退 ,伴发疾病多 ,耐受能力下降 ,选择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收治股骨颈骨折 112例 ,对其中术前有能力行走的 70岁以上老年病人 2 3例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3例中 ,男 11例 ,女 12例 ;年龄70~ 91岁 ,平均 74 6岁。致伤原因 :走路滑倒 19例 ,骑自行车摔伤 2例 ,坠床 2例。骨折分型 :头下型 14例 ,颈型 7例 ,基底型…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多发于高龄人群,骨折部位在股骨小粗隆到股骨颈基底间,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压痛及局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目前常用内固定手术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但是对于采取何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尚存在争议[2-3]。因此,本研究特对比PFNA与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创伤指标、短期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20.
自1991年~1995年用多根导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头颈型骨折38例,经颈型骨折20例。1.2手术方法1.2.1麻醉硬膜外或局麻。蔡建新西安市庆安职工医院外科7100771.2.2闭会复位在麻醉下一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使患肢屈膝,屈借各90,做持续牵引,待伤肢恢复长度后,伸直充分内旋(足内侧紧贴床面)并略外展(内拉比访前上棘略定),并使健肢也处于同样位直。经过这样处理,一般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