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方法监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LC、OC各30例)术前、术后1 h、1 d、2 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进行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 结果 OC组术后2 d,成熟T淋巴细胞(CD3)(q=5.822,P<0.05)、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q=10.636,P<0.05)较术前显著下降,2组CD4/CD8在术后1、2 d无统计学差别(P>0.05).OC组术后2 d, WBC计数(t=4.904,P=0.000)、CRP(t=9.409,P=0.000)、IL-6(t=6.471,P=0.000)均明显高于LC组. 结论 LC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和补体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观察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手术后IgG、IgM水平以及CD3+、CD4+、CD8+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及气腹后(P<0.01)。补体C3及C4水平在手术后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及P<0.01),而CIC及CH50水平则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及P<0.01)。这些观察结果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肝脏C3及C4产生增加,而对CIC的清除增加。这些变化可能是机体对高压CO2气腹及高碳酸血症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以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 ,测定 6 0例LC患者术前、术后第 1天和第 3天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LC患者术后第 1天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轻度障碍 ,但没有显著性意义 ,且术后第 3天迅速恢复。结论 :LC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障碍 ,是患者术后能迅速康复的免疫依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随机选择60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在全麻下施行LC和OC及硬膜外麻醉下行OC。于术前、术后3h、术后次日展采取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T3、T4、TSH浓度。结果:总T3、T4在3组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TSH在LC组术后无变化,在OC两组则显著降低,提示LC在一定程度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较OC小,反映LC对机体的创伤应激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将LC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在普及和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同时,开展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就LC对机体影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Fowler等首次报道腹腔镜结肠癌手术至今,二十余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腹腔镜无论手术从技术操作还是从肿瘤根治的原则上都适用于结直肠外科领域,其对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根治效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所具有的创伤小、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能  相似文献   

7.
8.
胆囊结石病人40例,择期手术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LC)各20例。测定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6),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比较二种不同胆囊切除手术方式的手术创伤程度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OC组术后12、24及48小时血清IL-6和CRP含量分别高于LC组(P<0.05)。两组术后24小时CD4、CD4及CD4/CD8百分率有显著差异(P<0.05),72小时CD4、CD8及CD4/CD8比值相近(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OC手术创伤大,术后免疫功能改变明显,LC切口小,平均手术时间短是术后血清IL-6和CRP含量低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CO2气腹电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变化规律。并与全麻开腹胆囊切除术(OC)作对比分析。方法 对LC与OC共60例患者术前、全麻诱导期、术中、术后4、16、24h以及术后第2、3、5d血浆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TSH、rT3)进行检测。结果 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LC术中TT3、TT4、TSH升高(P〈0.01),术后开始下降,至术后24h降到最低,术后2~3d恢复术前水平。OC术中TT3开始下降,术后继续下降,至术后第2d降至最低水平(P〈0.01),术后3~4d渐渐上升,少数第5d仍于术前水平。结论 LC和OC均可导致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但LC术中甲状腺功能增强,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呈一过性改变,而OC术中T3下降,且持续时间较LC长。从客观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al intrafascial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CIS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须行子宫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分别行CIS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hysterectomy,AH).测定2组术前、术后1 d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术前1 d和术后1 d、4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L-2、IL-10水平.结果 2组术后1 d外周血CD3、CD4浓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ISH组:qCD3=6.033,qCD4=4.763;AH组:qCD3=11.043,qCD4=9.202;P<0.05),但AH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CISH组(tCD3=4.509,PCD3=0.000;tCD4=2.494,PCD4=0.016),术后4 d CISH组CD3、CD4与术前无显著差异(qCD3=1.046,qCD4=0.238,P>0.05),A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qCD3=6.531,qCD4=5.269,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CD3=4.251,PCD3=0.000;tCD4=3.389,PCD4=0.001); 2组CD8浓度术后均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CISH组:F=0.98,P=0.379;AH组:F=0.29,P=0.752).CISH组术后1 d、4 d外周血 IL-10较术前无明显升高(F=2.24,P=0.113),而AH组术后明显升高(q1-2=20.182,q1-3=15.933, 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 d t =-11.632,P=0.000;术后4 d t = -7.745,P= 0.000).外周血IL-2浓度:CISH组术后1 d明显降低(q=5.465,P<0.05),术后4 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q=2.484,P>0.05),AH组术后1 d、4 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q1-2=11.187,q1-3=5.404,P<0.0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 d t =5.281,P= 0.000;术后4 d t = 2.806,P=0.007).AH组术后1 d血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t=-17.476,P=0.000; t=-16.851,P=0.000),CISH组亦明显高于术前(t=-10.685,P=0.000; t=-9.624,P=0.000),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020,P=0.000;t=-6.181,P=0.000).结论 CISH与AH相比,创伤轻,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为胆囊结石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n=65)及LC(n=65)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OC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IgA、IgM、IgG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明显升高,但术后可迅速恢复,对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为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LC(LC组),5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C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OC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AST、ALT、ALP、TBIL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LC组上述指标基本下降至术前水平,而OC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比,术后第1天、第5天,OC组患者AST、ALT、ALP、TBIL、BUN、SCr均高于同时点LC组(P<0.05)。结论:LC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为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改善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中的价值。方法将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开腹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术中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与IgG、IgM、Ig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ang Y  Cao Y  Ta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7-659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作者选择20例胆囊未破患者(A组)、10例胆囊分破患者(B组)和10例开腹手术患者(C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B组和C组术后第1天至第5天或第7天时肺功能指标仍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仅在术后第1天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B组二组间比较时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手术后第7天时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0.05),A组术后肺功能明显优于B、C组。说明术后腹膜炎是术后肺功能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小气道功能也明显下降。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分破胆囊或造成出血,以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2组(n=25):异氟醚组(Ⅰ组)和异丙酚组(P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 g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琥珀胆碱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两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1~1.2 mg/kg,每30分钟静脉注射芬太尼1~2 μg/kg和维库溴铵0.5 mg/kg,Ⅰ组吸入异氟醚1.3 MAC,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0~2.3μg/ml).于麻醉诱导前(T0)和气腹解除后5 min(T1)时抽取肘静脉血样4 ml,检测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于T0及术后24 h(T2)时抽取肘静脉血样2 ml,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血浆MDA浓度升高,SOD、GSH-PX活性和T-AOC降低,T2时血清ALT、AST、T-BIL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P组血浆MDA浓度降低,SOD、GSH-PX活性和T-AOC升高,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0~2.3μg/ml)可减轻CO2气腹诱发肝功能损害,有利于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超声检查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检查(LU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LC患者同时行LUS。结果:LUS与术前B超和CT比较,其胆囊、胆管疾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68/168)、92%(155/168)、90%(151/168)。结论:LUS在胆系占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高于B超和CT(P<0.05)。在判断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胆总管残石方面可与术中胆管造影术(IOC)相比美,但更简单、安全、省时、并可减少胆道损伤,为胆道探查术提供重要指征,降低了胆道残石和阴性胆道探查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为原发性腹腔广泛粘连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29例LC术中遇原发性腹腔广泛粘连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选择的同期行LC无腹部手术史的120例患者(B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结论:原发性腹腔广泛粘连患者行LC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第三代喉罩(PLMA)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年龄35~65岁,男35例,女45例,ASAⅠ~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1.5~2mg/kg、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采用弹性树脂探条引导法置入PLMA,观察PLMA置入前即刻、置入后1、3、5、10min、气腹后5、10、20、30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PLMA通气罩在不充气、充气10、20、30ml时分别在气道压20、30、40cmH2O头正中位、屈曲位、过伸位、侧位的气道密封效果,应用纤支镜插入通气管,检查PLMA的位置,插入引流管检查置入胃管的通畅性并放置胃管。结果 PLMA置管成功率100%,血液动力学、PET,CO2及SpO2稳定,喉罩气囊不充气,气道压20cmH2O时,80%不漏气;充气10ml气道压20cmH2O时,90%不漏气;充气20ml气道压30cmH2O时,95%不漏气;充气30ml气道压30cmH2O时,95%不漏气,气道压40cmH2O时5例少量漏气。各种头位不影响气道密封效果。97.5%患者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纤支镜证实PLMA位置好,引流管通畅,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PLMA可安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急性胆囊切除术对体液免疫功能与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地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能量代谢与营养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术后IgG、IgM、IgA、C3、C4和IL-4水平以及静态能量消耗(REE)与呼吸商(RQ)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观察以上指标的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以及降低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7 d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腹腔镜急性胆囊切除术疗效优于开腹手术,且具有对体液免疫功能及影响小及能量代谢消耗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的方法及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对315例LC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胆道造影全部成功,其中胆道正常276例,胆总管内结石27例,胆总管下端狭窄12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及胆总管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