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细胞癌组织中丙型肝炎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Feng D  Zheng H  Yan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78-28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的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HCVNS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VN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6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83%),P<0025。癌组织中其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相关性(P<0025)。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P<0025;癌细胞分化愈差,表达愈强(P<005);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HCVNS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5),而癌旁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HCVNS3蛋白阳性患者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CVNS3阴性病例,P<005。结论HCVNS3蛋白可能是在肝细胞转化早期通过内源性机制间接作用于P53基因使其突变导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2.
Pan Z  Yang B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95-59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三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复发的关系。方法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小肝癌患者癌组织中三种TGFβ的免疫反应性,并根据术后2年内肝癌有无复发,分析其与肝癌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TGFβ1表达阳性率为85%(17/20),无复发组TGFβ1表达阳性率为47%(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TGFβ2阳性率50%(10/20),强阳性率40%(8/20),无复发组TGFβ2阳性率66%(21/32),强阳性13%(4/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TGFβ3阳性率45%(9/20),无复发组TGFβ3阳性率63%(20/3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TGFβ2的免疫反应性与肝癌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2%(11/50),癌旁组织58%(29/50):P16蛋白与AFP呈负相关(P〈0.05);P16蛋白在高分化肝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P〈0.05)。结论:P16基因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P16基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7例手术切除并有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旨在了解AR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癌组织的AR阳性率(78.38%)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37.84%,P<0.01)。支持HCC属雄激素依赖性肿瘤的观点。随访结果提示,肝癌组织的AR表达率与患者术后预后有关,术后半年复发组癌组织AR阳性率(89.47%)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3.85%,P<0.05)。检测AR可作为评价HCC患者手术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3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复发的关系。方法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小肝癌患者癌组织中3种TGFβ的免疫反应性,并根据术后2年内肝癌有无复发,分析其与肝癌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TGFβ1表达阳性率为85%(17/20),无复发组TGFβ1表达阳性率为47%(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TGFβ2阳性率50%(10/20),强阳性率40%(8/20),无复发组TGFβ2阳性率66%(21/32),强阳性13%(4/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TGFβ3阳性率45%(9/20),无复发组TGFβ3阳性率63%(20/3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TGFβ2的免疫反应性与肝癌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6/50),癌旁组织均为阴性;有门静脉癌栓31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5%(14/31),而无门静脉癌栓19例仅2例为阳性(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36例,P53蛋白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加深对胃癌发生分子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分析探讨两者在52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变化。结果:EGF、EGFR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1/52)和481%(25/52),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率为365%(19/52);EGF在中、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胃癌,低分化胃癌中的免疫阳性反应率为476%(20/42);531%(17/32);523%(18/34),分别高于其在早期(10%,1/10)、淋巴结阴性(20%,4/20)、高分化胃癌(167%,3/8)中的表达,P<005;EGFR表达与临床进展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其在淋巴结转移(594%,19/32)、低分化胃癌(618%,21/34)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其在淋巴结阴性(30%,6/20)、高分化胃癌(222%,3/18)中的表达,P<005。结论:EGF、EGFR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可能是胃癌恶性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肝细胞癌(HCC)及癌旁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MV)密度的关系。VEGF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较HCC中者为高(85.4%vs66.7%,P〈0.05);其表达强度在两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HCC中MV密度明显高于癌肝组织(P〈0.01),并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结果提示,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P16抑癌基因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5例卵巢浆液性癌、18例交界性瘤、17例卵巢浆液性瘤中P16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浆液性癌、交界瘤和浆液性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462%、6667%和7647%(P<0005);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卵巢浆液性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4138%和2727%(P<0005),显示P16基因的阳性率随着病理分极的上升而降低。P16在65例卵巢癌的淋巴结中有转移的阳性率为40%,无转移的阳性率为6667%(P<005)。提示:P16抑癌基因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在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做为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应用抗人GSTπ多克隆抗体,以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GSTπ的表达。③结果77例肝细胞癌中,GSTπ阳性表达率为89.6%;癌旁组织中,增生结节GSTπ阳性表达率为71.1%(27/38),肝硬化组织为22.9%(8/35);肝癌及增生结节中GSTπ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χ2=44.9,16.9;P<0.001);且肝癌与增生结节两组间GSTπ阳性表达率亦有显著性差异(χ2=6.35,P<0.02)。GSTπ表达与Edmondson组织分级无关(χ2=1.96,P>0.25)。④结论GSTπ可作为肝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志酶,对肝癌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肝癌组织细胞是否具有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人肝癌组织中GnRH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10例石蜡包埋的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有7例表现为GnRH及其受体蛋白免疫反应阳性,GnRH及其受体均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膜和胞质;4例新鲜肝癌组织中有2例检测出GnRH-mRNA,阳性杂交信号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胞核未见杂交信号。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癌组织细胞具有自分泌GnRH的功能,为进一步探讨GnRH与肝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34cdc2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34cdc2激酶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肝细胞肝癌(含癌旁组织)标本43例,正常肝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p34cdc2激酶的表达并结合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细胞中p34cdc2表达定位于胞质和胞核中,在癌组织中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分期I II期组p34cdc2 阳性表达率高于III IV期组(P=0.026);Child-Pugh分级A B级组p34cdc2阳性表达率高于C级组( P=0.004). 而不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34cdc2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34cdc2激酶的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表达p34cdc2激酶可作为反映肝癌临床分期及Child-Pugh分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阿拉瑞林对GnRH受体阳性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Fas Fasl系统在LHRH类似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MC772 1肝癌细胞中GnRH受体的表达 ;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QRT PCR)观察LHRH类似物对SMMC772 1肝癌细胞中Fas FasL系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SMMC772 1肝癌细胞呈GnRH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PCR反应产物均与预期长度相符合。Fas FasL mRNA水平随LHRH类似物浓度增加而增大 ,经方差分析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Fas ,F =16.5 18FasL ,F =111.5 83 ,P <0 .0 1)。结论 SMMC772 1肝癌细胞具有自分泌GnRH的功能 ;Fas 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LHRH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甘油二酯激酶ζ(diacylglycerol kinase,DGKζ)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法检测DGKζ和PKC在60例肝癌与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和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癌旁肝细胞系和人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对肝癌组织中DGKζ和PKC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GKζ在正常肝组织呈阴性表达,在癌旁组织肝细胞胞质和肝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DGKζ的阳性率为86.7%(52/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0/60,χ2=6.708,P=0.010)和正常肝组织(阴性,χ2=33.704,P<0.000 1)。PKC表达在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和胞核、癌旁组织肝细胞的细胞膜和肝癌组织的胞质或胞膜;肝癌组织中PKC的阳性率为71.7%(43/60),与癌旁组织61.7%(37/60,χ2=1.350,P=0.245)和正常组织100.0%(10/10,χ2=3.742,P=0.10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中PK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χ2=5.709,P=0.025)。肝癌组织中DGKζ与PKC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22);DGKζ和PKC均主要表达在三种细胞系肝细胞的胞质。结论 DGKζ主要在肝癌组织被激活,可能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楠  冯英明  张贺龙  纪统理  张伟  张惠中 《医学争鸣》2007,28(11):1030-1032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与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4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25例,肝硬化组织18例,肝炎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survivin的表达,同时检测原发性肝癌中HBsAg的表达. 结果:在45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34例(75.5%),阳性率高于癌旁肝硬化组织(44.4%),肝硬化组织(0),肝炎组织(0)和正常肝组织(0,P<0.001). 肝癌中survivin的表达在Edmondson分级Ⅲ~Ⅳ级高于Ⅰ~Ⅱ级(P=0.014),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有门脉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与HBsAg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4). 结论:肝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说明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同时HBV感染对于survivin表达上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分析HMGB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58%与16.55%,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46.04%与0.00%(P < 0.01)。HMGB1在组织学高级别、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质阳性率更高(P < 0.05),细胞核高表达率在组织学高级别中更高(P <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是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OR=2.197,P <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28,P < 0.01)、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OR=0.133,P < 0.01)及TNM分期(OR=3.817,P < 0.05)是HMGB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139例乳腺癌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6.5(18~7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88.49%(123/139),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70%(108/139)。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法分析不同细胞核、细胞质表达组间的五年生存率、五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生存曲线,显示HMGB1细胞核高表达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五年无复发生存率(P < 0.05)。结论HMGB1细胞核高表达及细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细胞核高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有指导意义,细胞质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痛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肝组织依次为76.5%、76.5%及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氏细胞浆有HBxAg检出。HBV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e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的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硒蛋白P(selenoprotein-P,Se-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分别选取HCC组织标本84例、正常肝组织标本60例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Se-P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84例HCC组织和60例正常肝组织中Se-P的表达,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Se-P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65/84)和95.0%(57/6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CC中Se-P阳性率与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与肿瘤TNM分期、Edmondson病理分级无关.结论:Se-P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HCC组织中Se-P表达水平对肝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江  杨柳明  赵延龙  崔彬  王丽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32-33,35,16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雄激素受体(A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肝细胞癌组织(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Bx、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和癌旁组织中HBx及AR的表达率为63.8%(37/58)、58.6%(34/58)和20.9%(12/58)、27.6%(1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x阳性和HBx阴性的HCC组织中AR的表达率分别为72.3%(27/37)和33.3%(7/21),在HCC组织中HBx表达与AR表达正相关(r=0.4532,P〈0.05)。HBx染色的阳性率与AFP水平和Edmondson分级相关;AR染色的阳性率与性别及肿瘤直径相关。结论在HCC组织中HBx蛋白可上调AR的表达,HBx—AR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促进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性肝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Y  Chen X  Peng S  Fang H  Wu Y  Peng C  Shi L  Bai M  Xu B  Wang J  De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53-155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为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用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HPA mRNA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HCC中,16例HPA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HPA表达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和有无肝硬化等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5)和无转移复发组(P<0.01);此外,HPA基因表达多见于分化较差(P<0.05)、TNM分期较晚(P<0.05)的患者。nm23-H1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nm23-H1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有无肝硬化、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18)和无转移复发组(P=0.024)。nm23-H1在HPA阳性组和阴性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82)。按随访结果判断,HPA阳性预测转移复发准确率为78.6%(11/14);nm23-H1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8.8%(11/16);PHA阳性和nm23-H1阴性联合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8.9%(8/9)。结论:HPA表达阳性和/或nm23-H1阴性患者有较高的肿瘤侵袭性和术后转移复发倾向,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HCC术后转移复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