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琳俐 《广西医学》2013,(5):652-653
目的探讨热疗加醋酒液涂擦扩张外周浅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96例6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病人,按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观察组穿刺前10~15 min将热水袋置于病人准备行静脉输液的手掌下方,穿刺前局部用醋酒液涂擦穿刺部位后,见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对照组46例穿刺前局部用热水涂擦2 min后再行穿刺,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的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良好为92.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9%及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热疗加醋酒液涂擦穿刺部位扩张浅静脉,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止血带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老年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98%,对照组80%,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老年病人手指根部静脉穿刺输液效果,将100例≥65岁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组,试验组用手指根部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用一般周围浅静脉穿刺输液。结果显示试验和对照组的穿刺输液成功率分别为98.0%和82.0%,前者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提示手指根部静脉穿刺法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渗漏率,可以作为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双止血带结扎法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因失血、失液引起的浅静脉血管充盈度差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单止血带结扎法。观察比较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统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足)背远端指(趾)掌关节附近的浅静脉逆向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新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对病人静脉的破坏,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400例静脉输液2周以上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均选择手(足)背下1/2或1/3区域的浅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实验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分别观察2组穿刺1次成功率、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相比,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有差异(P0.05);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重新穿刺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比顺向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高;穿刺疼痛程度轻;返修率和重新穿刺率低。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瘦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有效穿刺方法,减轻患者因穿刺引起的疼痛。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0月,对40例消瘦老年患者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法,按输液单双日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自身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传统绷紧皮肤方式,三段式进针法;观察组采用患者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自感疼痛。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自感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且减轻了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套管针离心穿刺浅静脉留置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套管针离心方向穿刺浅静脉留置在老年科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选择血管为左、右腕部头静脉,观察组采用离心穿刺留置法,对照组采用向心穿刺留置法,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包进行1:1配对资料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数、静脉炎发生数、平均最大输液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置管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长。结论套管针离心方向穿刺浅静脉留置可达到套管针向心方向穿剌浅静脉留置的同样效果。且可以充分利用向心穿刺不宜选用的血管进行浅静脉留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逆行静脉穿刺法在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对50例因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单日采用逆行穿刺法输液作为观察组,双日采用向心穿刺法输液作为对照组,穿刺部位均为手背掌指关节处浅静脉,2组各穿刺150次,观察比较2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输注成功率及输液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1次输注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输液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背掌指关节处静脉逆行穿刺效果优于相同部位的向心穿刺,可作为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丁玉荣 《安徽医学》2012,33(2):236-237
目的通过改良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因固定、拔针造成的疼痛不适以及拔针引起的并发症。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改良的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对照组用传统的针头固定法。结果改良的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固定针头、拔针造成的不适,以及输液过程出现的针头移动、滑脱,与传统的针头固定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利于保护老年患者静脉,减少因固定针头拔针造成的不适,可降低整个输液过程针头滑脱并发症,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但在临床上常遇到一些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的病人,致使静脉穿刺时不成功。例如:化疗病人、高龄老人、高热脱水病人、恶液质病人。为此,对病人行静脉穿刺前采用阿托品注射液涂擦穿刺局部皮肤,使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64例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工作5a以上有丰富静脉穿刺经验的护理人员穿刺2次以上均失败者)的病人,其中70岁以上行化学治疗3个疗程的肿瘤病人(A组)行静脉穿刺36例次,5个月~2岁的婴幼儿(B组)16例次,6…  相似文献   

11.
李梅  高全聪 《中外医疗》2011,30(17):153-154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应用的效果,为老年、慢性病等常规穿刺困难者提供更有效的穿刺途径,提高浅静脉利用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年龄〉60岁,患慢性病需长期输液。分逆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和顺行静脉穿刺(对照组)2组,每组50例。观察2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液体滴速、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等。结果穿刺成功率、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2组差异明显(P〈0.05),液体滴速方面2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采用逆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输液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成功率高、不影响手部活动、不影响液体滴速、渗漏率低等优点。提高了浅静脉利用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横向触摸法和纵向触摸法对准确寻找静脉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500例成年和500例少儿共1000例门诊注射患者,把成年患者和少儿患者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观察组采用横向触摸法,对照组采用纵向触摸法,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少儿患者,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横向触摸法能准确寻找穿刺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静脉条件差,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常规采用手背远端浅静脉向心穿刺方法容易失败。为提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我科对50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常规手背远端浅静脉穿刺法与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对比,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取得临床输液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董会萍 《吉林医学》2013,(25):5261-5262
目的:根据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探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老年患者138例随机分组,69例为观察组,6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进送管方式的穿刺方法,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皮肤血管弹性差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穿刺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缓慢送导管再撤出针芯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 后撤针芯0.2~0.3 cm,持针座和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再撤出针芯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时一次性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不同位置时静脉输液穿刺时回血的影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A、B、C、D四组,输液管调节器分别在距过滤器30、60、90、120cm处夹闭观察静脉穿刺时回血情况。结果:A组回血成功率为66%。B组回血成功率为95%。C组回血成功率为98.5%。D组回血成功率为97%。结论:静脉输液穿刺时,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在距过滤器60cm以上位置时,静脉回血穿刺成功率优于输液管调节器在30-60cm的位置。因此输液管调节器在距过滤器60cm以上任何位置都是调节器夹闭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方法:将5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0例和对照组280例,两组均选用手背静脉。观察组采用自然状态,留置针直接刺入静脉,对照组采用常规握拳,间接刺入静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自然状态,留置针直接刺入静脉,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松拳与握拳在消瘦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将1 000例消瘦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例.选用手背表浅静脉,采用两种手姿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8.8%,无痛或轻度疼痛为93%;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89%...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静脉条件比较差,再加上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常规采用手背远端浅静脉向心穿刺方法容易失败.为提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我们急诊病区对62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常规手背远端浅静脉穿刺法与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对比,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取得临床输液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