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角膜地形图评价LASIK治疗-2.0D以上散光疗效的准确性.方法 对25例(36只眼)散光度在-2.0D以上的近视散光患者于LASIK手术前后行角膜地形图和主觉验光检查,并将主觉验光测得的散光值换算成角膜平面的散光值,随访6月以上,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测得的角膜散光的改变情况以及主觉验光所得的散光改变.结果 手术前后平均角膜地形图散光大小分别为(-2.29±0.61)D和(-1.91±0.68)D,主觉验光手术前后平均角膜平面的散光大小分别为(-2.22±0.61)D和(-0.46±0.43)D,两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平均角膜地形图散光轴位改变(3.19±3.04)度,手术前后显性散光轴位改变(29.61±29.49)度;术前角膜地形图散光和术前显然验光角膜平面的散光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平均差异为(6.53±14.19)度,而术后角膜地形图散光和术后显然验光角膜平面的散光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角膜地形图测量术前-2.0D以上散光与主觉验光结果基本一致,但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往往高估术后的散光值.  相似文献   

2.
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导致再次手术的的原因。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所做的LASIK全部病例中于2004年2月前再次手术的21例(41只眼)(回退组),测量并统计分析其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角膜曲率、手术前后超声波和角膜地形图测的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厚、角膜切削深度、所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切削有效光区直径。随机选同期手术随访3月以上、术后裸眼视力1.0以上的受术者21例(41只眼)做对照比较。并就上述因素及年龄是否引起屈光回退做Loj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次手术者占其首次手术同期全部受术者的1.6%。回退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屈光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厚、角膜切削深度、所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切削有效光区直径的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回退组预期术后角膜厚度(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手术切削厚度)(468.1μm±24.5)较一次术后实际角膜厚度(496.8μm±25.7),有统计学差异(t=5.600,P=0.008);如果将一次预期角膜厚度与二次预期角膜厚度(术后角膜厚度减去二次手术切削厚度)(467.5±29.0)相比较,则没有统计学差异(t=1.093,P=0.299);而对照组的预期角膜厚度(463.2μm±34.8)与术后实际角膜厚度(481.1μm±34.4359)没有统计学差异(t=3.584,P=0.062)。Logistic回归分析9个因素中只有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为0.9324+0.1100年龄-5.3427切削光区+0.1432瓣厚。结论 LASIK术后回退需再次手术者第一次术后角膜厚度未能达到术后预期角膜厚度,似应考虑因为术后角膜再增生而增厚所致。术后屈光是否出现回退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越易回退;与有效切削光区呈负相关,光区越小越易回退;与术中所作角膜瓣厚度成正相关,角膜瓣越厚越易回退。  相似文献   

3.
华焱军  ;王勤美  ;黄锦海 《眼科》2014,23(5):308-312
目的 评估Pentacam HR测量角膜屈光术后眼角膜参数的可重复性并比较用Pentacam HR角膜参数计算未手术眼和角膜屈光术后眼角膜屈光指数的差异。设计 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 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及术后检查者,分为两组:A组为接受常规术前检查者207例207眼;B组为接受常规术前检查且术后3个月(LASIK)或6个月(PRK)以上复查者67例133眼。方法 A组受试眼行主觉验光和Pentacam HR检查;B组受试眼手术前后分别行主觉验光和Pentacam HR检查。两组中Pentacam HR检查均获得三次有效结果。主要指标  变异系数(CVw)、组内标准差(Sw)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Pentacam HR获得的未手术眼(A组)和角膜屈光术后眼(B组)的角膜中央前表面3 mm范围内平均曲率半径(Ra)、角膜中央后表面3 mm范围内平均曲率半径(Rp)和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可重复性。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A组和B组中计算获得的角膜屈光指数的差异。结果 A组中Pentacam HR获得的Ra、Rp和CCT分别为(7.780±0.235)mm、(6.341±0.225)mm和(541.67±31.79)μm; B组中Pentacam HR获得的Ra、Rp和CCT分别为(8.625±0.412)mm、(6.379±0.237)mm和(461.89±34.70)μm,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CVw均<1%,ICC均≥0.99)。基于Pentacam HR获得的参数计算角膜屈光指数,A组为(1.3278 ± 0.0008);B组为(1.3227±0.0019)(t=34.634,P=0.000)。结论 Pentacam HR获得的未手术眼和角膜屈光术后眼角膜中央前、后表面3 mm范围内曲率半径和中央角膜厚度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基于Pentacam HR获得的角膜屈光术后眼的角膜屈光指数小于未手术眼的角膜屈光指数。(眼科, 2014, 23: 308-3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角膜厚度下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差异。 方法:对314例627眼分别用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角膜厚度分为:较薄组(角膜厚度≤530μm)、正常组(530μm<角膜厚度≤570μm)、较厚组(角膜厚度>570μm)。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角膜厚度下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并通过Bland-Altman进行一致性评价。 结果:角膜厚度较薄组170眼,正常组301眼,较厚组156眼。两种方法在较薄组、正常组、较厚组三组中的眼压值分别为12.82±2.67,12.84±2.37mmHg;13.67±2.66,1358±2.41mmHg;15.45±2.91,14.76±2.39mmHg。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在角膜厚度正常和偏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厚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角膜厚度≤570μm的人群中,眼压的检查可在非接触眼压计和Schiotz眼压计间选择一种检查;对于角膜厚度>570μm的人群,需参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一步检查排除青光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8~44岁行近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120例(240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各组均为40例(80眼)。应用AstraMax二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行角膜地彤网检查,记录角膜曲率及Q值;并行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及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分别将Q值与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Q值均数为-0.16±0.17,呈正态分布;Q〈0者206眼,占85.83%;Q值与性别、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屈光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F=9.6665,P〈0.05),高度近视组和低度、中度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0037,P〈0.05;q=3.1218,P〈0.05);低中度近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呈无相关性。结论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角膜为长椭圆形(prolate)。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相关,而与性别、角膜中央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角膜厚度的大小、位置关系,以及近视程度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接受近视性屈光手术的150例(30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分为低、中、高近视3组,提取他们的术前Pentacam检查资料.左右眼参数的相关性和差异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同一侧眼不同参数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左眼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角膜厚度分别为(555.83±31.83)μm和(552.88±31.48)μm,右眼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角膜厚度分别为(554.10±31.47) μm和(549.26±31.25)μm.左眼角膜最薄点72.00%(108/150)位于颞下方;右眼角膜最薄点70.67%(106/150)位于颞下方.不同程度近视组间的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最薄角膜厚度与中央角膜厚度并不一致,双眼角膜最薄点均主要位于颞下方,其次在鼻下方.角膜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唐卓 《眼视光学杂志》2009,11(5):333-33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眼LASIK手术的患者150例(300眼),按手术前角膜厚度分为四组:Ⅰ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483.00±35.60)μm;Ⅱ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16.00±36.33)μm;Ⅲ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46.00±36.23)μm;Ⅳ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79.00±37.30)μm。应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期制作角膜瓣厚度160μm,每位患者用同一角膜刀制作双眼角膜瓣,手术顺序为先右眼后左眼。由MICKOPACH200P+(SonomedInc.)超声测厚仪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为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对角膜瓣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角膜瓣厚度波动范围为79186μm,平均为(138.05±21.37)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710,P〈0.01)。②角膜瓣厚度与法 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标识值(160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16.60,P〈0.01),角膜瓣厚度比标识值薄。结论①角膜厚度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两者呈正相关,手术前角膜越厚,角膜瓣越厚。②本研究所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比预期值薄,角膜瓣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8.
LASIK术眼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屈光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人群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及眼压高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连续病例136例268眼手术前后进行屈光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及非接触眼压测量,记录角膜激光切削厚度,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人群中央角膜厚度为(541.47±33.61)μm。眼压值为(15.35±2.73)mmHg(1 mmHg=0.133kPa),角膜激光切削厚度为(96.15±2.71)μm,术后1周眼压测量较术前降低(5.75±0.22)mmHg。统计结果:1、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呈正的直线相关(r=0.4415,P<0.001),回归方程:Y(中央角膜厚度,μm)=456.76 5.52X(眼压,mmHg)。2、术后眼压值减低与角膜激光切削厚度呈正的直线相关(r=0.346,P<0.001)。回归方程:Y(眼压降低值,mmHg)=3.028 0.0283 X(角膜激光切削厚度,μm)。结论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以及角膜激光切削厚度与术后眼压降低值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进行5年随访测量,探索其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LASIK手术患者48例(48眼),平均屈光度(-6.25±2.87)D。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5年,采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后表面曲率(中央6 mm区域)和角膜厚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LSD法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并对两者关系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较术前升高(t=8.211,P<0.01);术后1~9个月,数值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至2年,角膜后表面曲率逐渐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0、-2.659,P均<0.01);2年后,角膜后表面曲率趋于稳定,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术后1个月,中央角膜厚度较术前下降(t=10.08,P<0.01);术后1~9个月,中央角膜厚度逐渐上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2、-4.428、-2.334,P均>0.05);术后9个月,中央角膜厚度趋于稳定,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中央区前凸,中央角膜厚度增加,此后两者均趋于稳定。随访期内角膜后表面曲率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一代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Ⅱ在高度近视LASIK手术前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LASIK术前和术后1月对130例高度近视分别用Orbscan-Ⅱ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同时用Orbscan-Ⅱ测量角膜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观察术前及术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超声测量瞳孔中央角膜厚度,术前为(539.3±64.54)μm。术后1月为(452.1±45.6)μm。术前Orbscan-Ⅱ测量的瞳孔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最薄点厚度与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月Orbscan-Ⅱ的测量结果与超声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0rbscan-Ⅱ同时显示术后Diff值较术前者明显增大。结论 Orbscan-Ⅱ角膜检测对高度近视LASIK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二次使用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方法 应用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每位患者用同一角膜刀制作双眼角膜瓣,手术顺序为先右眼后左眼,角膜瓣厚度为手术前角膜厚度减去角膜瓣下激光切削前角膜基质厚度.按手术顺序分为首次刀片使用组(右眼组)和二次刀片使用组(左眼组),对角膜瓣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首次刀片使用组角膜瓣厚度平均(144.46±20.25)μm,二次刀片使用组角膜瓣厚度平均(131.64 ±20.4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角膜瓣厚度均比角膜瓣厚度标识值(160 μm)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首次使用角膜刀组(右眼组)角膜瓣厚度比二次使用角膜刀组(左眼组)厚.MoriaM2显微角膜刀所做角膜瓣比预测值薄,角膜瓣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影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的 观察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因DR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连续病例70例75眼,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由同一检查医师检查.于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顶点、角膜最薄处及距角膜顶点4 mm垂直线与右眼240°、120°、60°交点或与左眼300°、120°、60°的交点共5个部位的角膜厚度进行动态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比较性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角膜部位是否行23 g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角膜平均厚度分别为(639.9±103.1)、(689.5±119.3)、(666.5±113.7)、(650.8±108.6)μm.按糖尿病病程为13年、年龄为57.2岁水平修正角膜厚度变化率,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8,P=0.000);不同部位角膜厚度变化率不同(F=24.843,P=0.000),角膜厚度变化率按大小顺序依次为P4 >P3 >p1>P2 >P5.行23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TSV)对角膜厚度的影响小于传统的20 g手术(F=53.843,P=0.000);玻璃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填充平衡盐溶液者(F=5.288,P=0.022);但是不同的手术持续时间对角膜厚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3,P=0.293). 结论 DR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角膜是安全的,23 g TSV及平衡盐溶液填充对角膜的影响更小.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不仅能获得中央角膜厚度值,同样可以获得周边角膜厚度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对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术前近视患者68例(135只眼),男46例(91只眼),女22例(44只眼),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超声测量角膜中央平均厚度结果分别为(518.22±31.80)μm和(538.16±29.30)μm。超声测厚比Orbscan测量结果大19.94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超声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及等效球镜度分别分组分析,任一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数组间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默认校正系数,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厚度检查评估时应注意仪器间的差异。近视度数与角膜中央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型镜 (Orthokeratology)后 1年的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观察随访了 1年的OK镜治疗者 43例 83眼 ,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 2组 ,Ⅰ组 ( <5 0D) 2 2例 46眼 ;Ⅱ组 (≥ 5 0D) 2 1例 37眼。运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角膜测厚仪分别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及厚度的变化 ;同时运用Eyesys角膜地形图及A超分别检查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并记录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 :戴镜后 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增加、屈光度减少、角膜中央曲率变平 (P <0 0 0 1)。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均有轻度减少 (P<0 0 5 ) ,两组内皮细胞损失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角膜中央区厚度均轻度变薄 (P <0 0 5 ) ,而两组厚度变化量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角膜塑型术对降低近视屈光度效果明显 ,但长期配戴有可能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及厚度轻度减少 ,必须作严格全面的临床检查以及时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术前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应用前后患者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3月1-30日在本院眼视光中心拟行SMILE术的连续病例30例(59眼),在滴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前后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对中央6 mm直径范围内角膜及角膜上皮的厚度进行测量,测量区域分为中央区(直径2 mm)、旁中央区(直径2~5 mm)、中央周围区(直径5~6 mm),后2个区域再分别分为8个象限,通过比较上-下侧、鼻-颞侧的差值以及极差、标准差来评估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通过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用药前后角膜散光度、瞳孔中央角膜厚度、偏心值e、角膜最薄点厚度及其位置差异。通过自身配对t检验和轮廓分析比较表面麻醉剂对角膜、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结果30例(59眼)患者中共发现2例(3眼)患者在表面麻醉后角膜上皮厚度显著增厚。各象限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瞳孔中心角膜厚度表面麻醉前后分别为(535.6±25.1)µm、(537.7±25.1)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颞下方(2~5 mm)角膜在表面麻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角膜和角膜上皮鼻-颞侧差值、上-下侧差值、极差、标准差在表面麻醉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前后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偏心值e值在表面麻醉前后分别为(0.56±0.10)D、(0.57±0.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0,P>0.05);角膜最薄点厚度及位置分布(距角膜中心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布卡因滴眼液对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分布影响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对角膜形态的影响,在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种不同的准分子激光设备和1种全飞秒激光手术设备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时对中央角膜厚度切削误差的影响,探索角膜切削误差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使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分别应用3种不同设备行手术治疗的138例(274眼)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其中51例(100眼)使用Esiris机器行LASIK手术(Esiris—LASIK),50例(100眼)使用VisxS4-IR机器行LASIK手术(Visx—LASIK组),37例(74眼)使用VisuMax机器行SMILE手术(VisuMax—SMILE组)。所有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分别计算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切削误差,并分析切削误差与不同设备、近视程度、散光程度、角膜切削直径及手术前角膜厚度的关系。采用单样本t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组病例中,近视程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及术前散光度对角膜切削误差均没有显著影响,设备或手术方式对角膜切削误差有显著的影响。在Esiris—LASIK组中,角膜的实际切削厚度小于预期切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度近视组,t=4.672,P〈0.01;中度近视组,t=10.629,P〈0.01;高度近视组,t=11.021,P〈0.01);Visx—LASIK组中,角膜的实际切削厚度大于预期切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度近视组,t=3.910,P〈O.01;中度近视组,t=4.922,P〈0.01;高度近视组,t=4.807,P〈0.01);在VisuMax—SMILE组中,角膜的实际切削厚度与预期切削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近视组,t=1.158,P〉O.05;高度近视组,t=0.836,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设备会显著影响屈光手术中中央角膜厚度的切削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切削量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及角膜变形的情况.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白兔16只(32眼)随机分成A、B、C、D四个组.A、B、C组均行LASIK手术,使残留的基质床厚度分别为全层角膜厚度的30%、50%、70%;D组不行切削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兔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条状角膜在Instron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和拉伸蠕变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不同切削量的角膜在蠕变实验中的弹性系数.结果 术后6个月,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角膜切削区的中央部较周边膨隆;B、C组均未发现角膜膨隆和圆锥角膜.与对照组比较,A、B组LASIK术后角膜的弹性模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6个月,角膜刚度系数随角膜切削量的增加而减小,角膜抗拉能力也随之减小,但使剩余的基质床厚度保留至全层角膜厚度的50%时是否会造成继发性圆锥角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572例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572例(1144只眼)患者拟行RK手术前对角膜不同部位厚度进行了测量,对其中央厚度作统计学处理,均值及标准差为0.527±0.037mm标准误为0.002,说明我国95%的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范围在0.455-l600mm之间。t检验,P>0.05,相差均无显著性。提示我国成人各年龄组左、右眼角膜厚度与左、右眼屈光度、性别、眼别等之间无关。强调RK手术前角膜测厚的重要性,但手术预后优劣为多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及机械刀辅助的SBK术的角膜瓣厚度,探讨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飞秒激光及机械刀辅助的SBK术患者各200例(200眼),分别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刀组。通过A超测量角膜瓣厚度,Pentacam测量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和最高曲率半径及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检查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各测量指标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机械刀组角膜瓣厚度为(104.4±10.3)µm,飞秒激光组为(99.2±5.1)µm,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365,P<0.05)。计算2组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间差值的绝对值,机械刀组为(6.38±5.21)µm,飞秒激光组为(2.17±2.69)µm,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751,P<0.01)。2组的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最陡曲率半径及顶点高度,同一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刀组术后1、3、6个月与飞秒激光组相应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最陡曲率半径及后表面顶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及机械刀辅助的SBK术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2种手术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及顶点高度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2种术式对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的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7/09在我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102例199眼,分别行OCT及超声测厚法测量角膜厚度,经统计学检验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99眼经OCT所得结果为532.478±29.49μm,超声测厚仪所得结果为541.47±29.00μm,行配对t检验(t=14.805,P=0.000),认为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超声测厚结果为标准将角膜厚度分4组进行配对t检验,角膜厚度≤50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479.07±11.57μm)与超声结果(486.47±7.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00μm<角膜厚度≤55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520.34±12.56μm)与超声结果(529.16±12.4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50μm<角膜厚度≤600μm时,OCT测量角膜厚度值(554.99±14.02μm)与超声结果(563.93±10.1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厚度(600μm时,因为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论:传统的超声测厚与OCT对角膜测厚结果有一定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意义上二者仍有较好的相符性,可以作为准分子手术前的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