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本组3年间观察386例住院急性腹泻病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但呈两次发病高峰,一是6 ̄9月份二是10月至次年1月份。有病原学资料的135例中,第1个高峰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其中痢疾杆菌感染为46.3%,高2个高峰以轮状病毒(HRV)感染为主。以6月龄以上至2岁以下小儿为发病的多发年龄,占同期腹泻患儿的71%,病原学与病情分析提示,有无脱水和发热不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腹泻的可靠依据。发病季节有助于细菌性还  相似文献   

2.
2462例婴幼儿急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5岁以下急性腹泻患儿人类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情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HRV核酸型别。结果:HRV的检出率在10-12月份最高(约55%),1-6月份次之(约为35%),7-9月份最低(约为8%)。HRV的感染率以6个月至2岁组最高(占46.0%),<6月份次之(占27.0%),2-5岁组最低(占8.6%)。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本地区流行的HRV电泳型以长型为主,占63.0%(46/73),未见混合型。结论:HRV是本地区10-12月间6个月至2岁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粪便标本共检阳性标本413例,阳性率为66.39%(413/622),其中轮状病毒246例、诺如病毒90例、札如病毒19例、星状病毒11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29例。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的1月,感染对象主要为6月~2岁婴幼儿;诺如病毒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感染病毒的对象主要为6~12月婴幼儿,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在5~9月,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感染对象主要为3~5岁婴幼儿。结论:2013-2014年湖北十堰城区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轮状病毒为2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3~5岁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方法 检测9843例腹泻病粪便的轮状病毒(RV)抗原,对其中疑诊细菌腹泻的301份标本做培养.结果 RV检出 2249例,全年发病,有两个高峰.便培养出沙门菌32株,志贺菌13株(B群占9株),致泻大肠杆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便培养证实RV并细菌感染10例.结论 2008年RV腹泻居多;细菌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以B群为主,两者易感染2岁以下者,1岁以下易感金葡菌;RV合并细菌性腹泻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细菌、病毒病原学临床特点,旨在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合理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为对象,由迪安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人腺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同时结合患儿疾病信息进行病原谱流行规律分析。结果: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等分布特征,2例同时感染细菌与病毒,细菌感染率为56.52%,略高于病毒感染的43.48%。细菌类型以沙门菌(35.9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8.21%)为主,病毒感染类型以轮状病毒(46.67%)、诺如病毒(23.33%)较常见,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类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71.00%,且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率高于78.00%,此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性均为45.45%。结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常见感染源为细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2年1~12月,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和新生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样本437份,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抗原。结果 437份粪便样本中RV检出率为20.4%(89/437),ADV为2.3%(10/437);维吾尔族患儿的RV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P〈0.05);两种病毒均以感染1岁以下婴儿为主;R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春秋季,AD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夏季。结论 RV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发病高峰在春秋季;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情况,采用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广州地区1978~1996年连续18年的儿童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进行了RSV病原学检测。共检测患儿5273例,分离出RSV的患儿513例。病毒分离总阳性年9.7%。18年中以1985年、1986年和1992年RSV分离车最高;一年中RSV分离车从3月份开始增高,4月份达高峰,持续至5~8月,9月份开始下降。结论:18年来广州地区有过3次RSV感染流行高峰(1985年、1986年、1992年);广州地区RSV感染的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每年的春夏季。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13-115
目的了解鄂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进一步提供依据。方法对237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372例患儿检出病原菌1065例,检出率为44.9%,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为67.8%,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粘质沙雷菌占优势,分别占G+菌的14.1%、12.3%、10.6%和9.0%。药敏显示:万古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对G+菌耐药率较低;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G-菌耐药率较低;五种主要致病菌株均表现在一季度明显检出率较高。结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一季度细菌性感染较高,对细菌性感染病儿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苯唑西林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2002年9月~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秋冬季腹泻患儿便样标本,利用ELISA和PAGE(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并采用RT-PCR及net-PCR方法对PAGE阳性的80份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4种主要的VP7血清型(G1、G2、G3和G4)分型.结果:(1)经ELISA检测,有83份阳性,检出率为83%;PAGE检测有80份阳性,检出率为8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流脑全年均有发病,1—4月为高峰,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1-20岁,学生多见,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均见于暴发型流脑;脑脊液呈典型化脓性改变;22份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分型,6份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5份为C群(83.3%)、1份为A群。结论我院收治的流脑患者可能主要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冬春季为发病高峰,青少年学生好发,临床特征典型,暴发型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LISA)检测肺炎患儿血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结果:肺炎组111份血清中,特异性IgM检测阳性40份(36.04%);对照组30份血清检测均阴性。40份阳性血清中,8型病毒及支原体IgM检测阳性50例次,其中RSV1例(0.9%),ADV317例(6.3%),MP5例(4.5%),HSV1未检出;33份(29.7%)检测出1种特异性IgM,7份(6.3%)检测出2种或2种以上特异性IgM.结论:病毒及支原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南方的病原学分布与北方不同,多种病原可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早确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80例AP患儿男女比例1.35:1,3~7岁67例(83.75%);9月份至次年2月份发病高峰期,53例;有呼吸道感染谤因51例(63.75%);80例均有皮肤症状,误诊为荨麻疹2例;消化道症状60例(75%),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共3例;关节症状51例(63.75%),1例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症状12例(15%)。结论临床特点为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非典型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查,做好鉴别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欣  乔丽津 《广东医学》2014,(16):2560-2561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9例儿童Evans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男11例,女8例;84.2%(16/19)为血红蛋白<90 g/L,58.8%(10/19)血小板<10×109· L-1;31.6%(6/19)患儿合并感染,42.1(8/19)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1例患儿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患儿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6例患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结论儿童Evans综合征发病性别及起病形式与成人不同,感染可能为主要诱因,对年长儿应注意有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对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贵州省兴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掌握其抢救和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12年3—8月该院收治的12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109例、重症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结果:农村(102例)多于城市(27);发病高峰为5-6月份(101例,占78.29%);男(83例)多于女(46例),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89.15%(115/129);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88例(68.22%),人柯萨奇病毒(CoxA16)感染37例(28.68%),肠道病毒通用型感染31例(24.03%);重症病例95%(19/20)可见EV71感染,易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肺出血和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或肺炎,死亡5例(25.00%)。结论:贵州省兴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特点:(1)农村病例多于城市;(2)男多于女;(3)好发于3岁以下小儿;(4)以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多由EV71感染引起;(6)重症病例易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肺出血、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或肺炎,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麻疹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至12月份167例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167例患者中,0~8个月龄26例(15.57%),〉18岁30例(17.96%);农村及城乡结合部118例(70.66%);98.20%病例集中在4~8月份;出现腹泻症状者多见,占53.29%;合并肺炎占27.54%,中毒性肝炎占38.92%;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仅占5.99%,症状轻,无并发症。结论麻疹发病年龄分布上,以9月龄~5岁组和6~18岁组为主,0~8个月龄组和〉18岁组较以往有增多趋势。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人口为高危人群,发病季节推后。麻疹症状及并发症的构成比出现了新变化。加强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和接种麻疹疫苗的管理,仍然是防治麻疹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I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 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P〈0.01)。结论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1例患儿中男性28例(55%),女性23例(45%);足月儿38例(74.5%),早产儿13例(25.5%);发病年龄为生后17d至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38例(90.3%),混合喂养12例(6.45%),人工喂养1例(3.25%);乳母不吃或少吃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26例(83.8%);病前因腹泻或呼吸道感染曾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28例(55.1%);起病前曾服用水杨酸类药物12例(38.7%);合并肝炎综合征或腹泻病16例(51.6%);所有患儿出生后均未预防应用过维生素K制剂(100%);孕母曾服用抗惊厥药3例(9.7%);孕母曾服用抗凝药2例(6.45%);本组患儿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9.
196例婴幼儿腹泻的分析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与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对196株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自628份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96株条件致病菌,分为10个菌属16个菌种。196株菌种肠杆菌科细菌170株(86.7%),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1%);铜绿假单胞菌9株(4.6%);念珠菌6株(3.1%);粪肠球菌1株(0.5%)。所有检出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且呈多重耐药。结论婴幼儿消化道防御功能尚未完善,特别是患者有原发病的患儿,进一步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条件致病菌性肠炎也与抗生素广泛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5岁以下小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为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10份,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病毒分型。结果:病毒检测阳性121例(39.03%),其中人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检出致病菌24例(7.74%),以沙门菌为主;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男女性患儿感染性腹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流行于秋冬季,流行型为G2、G3和P[8],18~23周龄儿童多发;而细菌性和杯状病毒性腹泻主要流行于夏季。结论:永川地区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性感染也占了一定比例,需要加强病原体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