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容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24-124
目的:探讨正常颌与错颌青年第三磨牙的发育情况。方法:对相同年龄分布的青年正常颌个体197例和错颌患者286例进行临床检查与X线测量分析。结果:以人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颌个体为56.36%,高于错颌患者39.03%;以牙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颌个体31.65%也高于错颌患者的26.67%.而且正常颌个体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尤其高于错颌患者;正常颌和错颌患者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率均高于下颌;发育中的第三磨牙与颌平面的夹角,无论是正常颌和错颌患者,均为下颌大于上颌,其中男性错颌患者下颌磨牙的夹角大于女性患者及正常领男性。在错颌患者中牙列存在间隙的患者及存在其他牙齿异常者,第三磨牙的缺失率显著增高。结论:汉族正常颌个体第三摩牙缺失率高于错颌患者,上颌第三磨牙比下颌第三磨牙更易缺失,在发育过程中下颌第三磨牙比上领磨牙更加倾斜.  相似文献   

2.
施伟文 《当代医学》2011,17(11):62-63
目的了解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错颌患儿进行问卷调查、薛氏位片及关节检查,重点查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同时对体征、咬合及髁状突位等进行检查。结果所有错颌畸形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不良习惯,经过分析显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口腔不良习惯对错颌畸形的发生与发展有直接影响,纠正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对预防错颌畸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乳磨牙残根的处理方式对儿童错颌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口腔科门诊年龄5~9岁乳磨牙残根病例200例,按年龄分组:5岁组60例,7岁组70例,9岁组70例。按处理方式分为:保留残根组和戴保持器组。5岁组:保留残根30例,戴保持器30例;7岁组:保留残根35例,戴保持器35例;9岁组:保留残根35例,戴保持器35例。取模型,拍片,测量缺隙,3~6个月复诊,进行对照评价。结果:5岁组:保留残根错颌率40%,戴保持器错颌率16%,总错颌率28%;7岁组:保留残根错颌率30%,戴保持器错颌率9%,总错颌率20%;9岁组:保留残根错颌率15%,戴保持器错颌率5%,总错颌率10%。5~9岁保留残根组错颌率28%,5~9岁戴保持器组错颌率10%。5岁组和9岁组总错颌率经统计学分析:χ2=7.2,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5~9岁组二种处理方式错颌率经统计学分析:χ2=10.52,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乳磨牙龋坏早失患儿年龄距替牙期越远,错颌发生率越高,正确配戴间隙保持器能诱导后继恒牙正常萌出,有效降低错颌率。  相似文献   

4.
乳前牙反颌是乳牙期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类错颌,如不及时矫治,牙颌面畸形将越来越严重,有的错颌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骨性反颌。我们对31例患者进行早期矫治,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舌习惯与Ⅲ类错颌的形成及破除舌习惯对Ⅲ类错颌的矫治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舌习惯的Ⅲ类错颌患者20例(年龄4~12岁),配戴活动或固定矫治器,并配合去除舌习惯的方法。根据在矫治过程中是否配合去除舌习惯分成两组。每位患者拍摄术前、术后头颅侧位定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左手腕骨X线片,以及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矫治过程中配合去除舌习惯的Ⅲ类错颌患者,矫治疗程短,上颌骨发育显著,不易复发。未及时破除舌习惯的Ⅲ类错颌患者,矫治疗程长,易复发。结论:对于舌习惯形成的Ⅲ类错颌畸形,在矫治过程中应及时去除舌习惯,在预防方面应及早宣教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抽取640例青少年初诊病例。选用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评估。结果正常颌与错颌组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错颌对口腔症状影响较大、功能限制、情感状态在中重度错颌变化更为明显。结论错颌畸形会明显影响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度以上错颌对情感状态、社交情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李勇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1):48+50-48,50
目的了解夜磨牙症对口颌系统的损害。方法对50名夜磨牙者及50名对照者口颌系统功能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夜磨牙症对口颌系统的影响。结果两组对比在错颌的构成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错颌类型在两组间的分布也相似;夜磨牙症对口颌系统的损害常以咀嚼肌症状先表现,而颞下颌关节症状出现较晚。结论磨牙症对口颌系统可造成一定损害,且成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不良习惯导致前牙反颌,下颌前突为症状的安氏Ⅲ类错颌病因。方法随机问诊200人,考察患者家族史、口腔不良习惯、隔代带管情况、爷辈口内缺失及修复情况,分析安氏Ⅲ类错颌成因。结果无家族史患者中爷辈口内缺牙又未及时修复且由其带管的患儿,模仿口腔不良习惯导致安氏III类错颌占不良习惯因素的67%(占无家族史患者35%,总人数20%)。结论小儿行为模仿是安氏Ⅲ类错颌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错颌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原因是婴儿人工哺养时.由于奶瓶的位置或婴儿的姿势不正确,使婴儿的下颌骨过度前仲或前伸不足,形成反颌或下颌后缩.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吮手指,咬舌,咬唇,吮唇及吮橡皮奶头,啃指甲等,对牙及颌面的发育影响亦很大,常造成开颌,前牙反颌,深复颌等畸形.孩子睡眠姿势不好,也容易形成错颌.错颌是指牙齿的位置严重的脱离正常牙列位置和牙齿关系不协调.临床上常见的儿童错颌存①双侧尖牙烦向错位,形成人们称之的"虎牙".②上颌前牙前事拥挤,形成深复颌,深覆盖.⑦反颌,俗称"地包天".其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200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100例正常人以及83例错儿童检查资料,探讨了错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关系。其结果认为:错是导致颞颌关节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有错的儿童中,其发病率较低,因此对儿童错的早期防治,是减少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弹性包绕式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Ⅲ类错颌的疗效。方法选择7例恒牙早期Ⅲ类错颌的患者,应用弹性树脂制作包绕整个上颌尖牙至磨牙区的包绕式颌垫,加前方牵引进行矫治。并对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弹性包绕式颌垫口内固位良好,经过治疗的7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咬合及面型发生显著改变。结论弹性包绕式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Ⅲ类错颌的过程中制作简单,固位良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区小学生错颌畸形的患病率、错颌类型构成比5年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个别正常颌为标准,调查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区10-12岁小学生错颌畸形患病率情况,并以安氏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区小学生错颌畸形患病率由2004年的42.22%(564/1336)上升到2009年的50.04%(679/1357),增加了18.52%;且男生、女生错颌畸形患病率均较2004年明显上升(P〈0.01,P〈0.05)。从安氏分类构成比上来看,两次调查均是安氏Ⅰ类错颌所占比例最大,Ⅱ类错颌次之,Ⅲ类错颌最低;但安氏Ⅰ、Ⅱ类错颌所占比例略有升高,Ⅲ类错颌畸形所占比例略有降低(P〉0.05)。结论 5年前、后比较,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区小学生错颌畸形患病率明显上升,应加强口腔正畸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纠正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乳牙反颌是由单一因素或单一机制、多因素或多机制共同作用造成的儿童错颌畸形,不良人工喂养姿势和口腔不良习惯也是引起乳牙反颌的主要因素^[1-2]。乳牙反颌是一种功能性反颌,一般3.5~5岁时为矫治的最佳时期。笔者采用颌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反颌畸形患儿36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安氏Ⅱ类2分类是以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颌、闭锁颌为特征的一类错颌畸形。由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独特的牙颌结构特征,以及其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牙周组织健康和对其他口颌功能的影响,加之其临床治疗的独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材料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名安氏Ⅱ类2分类的患者,均为完成病例。其中8人为男性,12人为女性。年龄最大为15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75-7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480例学龄前儿童,其中错颌畸形的学龄前儿童236例,收集所有儿童的相关资料,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方面诊断,包括视诊、问诊及口腔检查等。我科医务人员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是否发生不良口腔习惯,与其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包括内容,并进行充分的口腔检查确定其有无错颌畸形、错颌畸形类型等。结果 480例学龄前儿童中,存在236例错颌畸形儿童,发生率为49.17%。观察所有学龄前儿童,无错颌畸形儿童中无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204例,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儿童40例,错颌畸形儿童中无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81例,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儿童155例,错颌畸形儿童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比例显著高于无错颌畸形儿童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错颌畸形儿童中,主要错颌畸形类型为反颌40例,深覆颌21例,牙齿排列不齐96例,开颌12例,颌前突39例,锁颌19例及其他类型9例。所有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最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反颌及颌前突,牙齿排列不齐、反颌伴有不良口腔习惯比例相对更高。结论学龄前具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错颌畸形发生率较高,主要错颌畸形类型为反颌、深覆颌、牙齿排列不齐等,应提醒家长重视,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16.
周晓萍 《吉林医学》2012,(31):6843-6844
<正>深覆颌、深覆盖是口腔正畸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错颌畸形,随着乳牙期到替牙期,错颌畸形的患病率明显上升[1-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畸形的程度也越来越重。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从乳牙列建颌完成(约3岁以后)开始,直至替牙晚期(12岁左右)为止。作者近年来对30例前牙深覆颌、深覆盖进行了早期矫治,并将其常见的临床分型、矫治时机及适宜的矫治器进行了概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关注错颌畸形对自身美观和功能的影响,同时更加关注错颌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和正畸治疗对错颌畸形患者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正畸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满意的治疗效果,心理干预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错颌畸形和正畸治疗与社会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概述,并探讨了其在国内尚待深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对儿童错颌畸形患儿早期进行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53例儿童错颌畸形患儿,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分析治疗的结果.结果:53例患儿中,乳前牙反颌4例,第一乳磨牙早失5例,第二乳磨牙早失13例,埋伏牙3例,个别牙扭转10例、牙间隙宽5例、前牙拥挤5例、深覆合4例、开颌4例,其发生时间多为6-12岁.经2-18个月的矫治,53例患儿前牙覆合、覆盖关系,上下颌发育导向均恢复正常,对于口腔习惯不良者得到破处,均达到了Ⅰ类骨面型.结论:对儿童错颌畸形患儿早期进行矫治,十分必要,不仅帮助患儿恢复口腔正常的发育环境,阻断引起牙颌畸形的不良因素,恢复牙颌的发育导向,同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颌患者80例160颗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一般资料。采用David根吸收分级法评估牙根吸收情况。根据正畸正颌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牙根吸收分为吸收组与未吸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结果术后32例患者60颗(37.50%)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牙根吸收评分3分48颗,2分10颗,1分2颗,平均吸收量为(2.11±0.76)mm。两组患者的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上中切牙牙齿移动距离、是否拔牙及余留牙周膜面积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及是否拔牙是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治疗过程中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率为37.50%;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及治疗过程中是否拔牙是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牙列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意识和就诊比例,了解牙列错颌畸形对于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确诊的100例牙列错颌畸形患者,开展治疗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牙列错颌畸形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结果:根据口腔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评定得分,将牙列错颌畸形分为轻度患者45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16例,三组患者的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9项(PHQ-9)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IOTN组患者中重度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多于轻度和中度IOTN组(P<0.05)。61%的患者均具有治疗意识;7%的患者因年龄过大或过小未能接受治疗;15%患者因为无法负担治疗费用而未能接受治疗;17%的患者因为治疗时间太长,放弃治疗。结论:牙列错颌畸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IOTN评分越高,发生焦虑抑郁的患者越多。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对牙列错颌畸形带来危害的认识,及时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