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科学评估三期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显示程度。方法收集40例胰腺CT平扫正常人,于三期分别行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均≥95%,显示程度评分≥2分。结论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周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对胰周小血管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9例,对其64层螺旋CT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胰周小血管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技术的评价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P和VR对胰周小血管的显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对胰周小血管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显著,且操作简单、快速且准确,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柴鹏  王勇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84-285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的磁共报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巳证实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成像和MR血管成像。结果 “流空信号”是MRI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依据,MRI能很好的显示动静脉畸形的内部结构及既发改变;RMA则较准确的显示了畸形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解剖学关系。讨论 MRA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三维解剖结构,能完整的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与瘤巢的关系,MRA及MRI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对血管的结构及周围软组织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4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评估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技术评估手术切除可行性与手术结果可行性的符合率为95.83%.结论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在胰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胃左动脉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分支变异种类及起源,导致胰、胃及肝脏等手术的介入治疗开展面临巨大的难度及风险。目前在影像学方面,针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研究明显不足。目前,对于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与其发生的变异,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血管造影和三维CT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其中三维CT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价廉及操作简便的优点,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中胃左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三维成像CT对肝癌患者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腹部血管的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对照观察。结果 MSCT与DSA的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可显示腹部大血管及中小血管的形态改变,并可同时观察腹部脏器肿瘤的其他表现,但对动脉远端的细小分支显示较DSA差。结论 MSCT腹部血管成像可无创性地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为临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制订手术方案、判断疾病预后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CTA及DSA两种成像结果.结果 CTA及DSA诊断22例26支下肢动脉共156个兴趣区内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CTA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壁的钙化范围.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可为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及评价术后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行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CMRA)的成像技术,并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和参数优化.方法 采用外周门控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3 d-FIESTA),呼气末屏气扫描,结合脂肪抑制,呼吸导航及心电门控技术对27例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结果 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满意率为92.59%(25/27),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冠脉内血栓、斑块显示好.结论 3 d-FIESTA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满意,定位、线圈、序列、呼吸导航、触发延迟时间(TD)等参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透视触发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单段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60例腹盆及下肢血管患者行DSA及增强MRA检查,采用透视触发技术CB跟踪法进行单段下肢血管及腹盆部血管扫描。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533条动脉,其闭塞、狭窄部位及程度与DSA基本一致,靶血管显示优54例,良6例。结论:透视触发技术进行单段下肢血管造影的优点在于不必计算延迟扫描时间,操作简便,图像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例怀疑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CTA),其中4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 CTA清晰显示28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其中26例患者可见大小、数目各异及分布不规则的斑块形成。共观察476段血管,其中0级302段,Ⅰ级54段,Ⅱ级50段,Ⅲ级42段,Ⅳ级28段。结论 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硬化的位置、斑块的性质和准确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是下肢动脉硬化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M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改变的影像表现,统计胰周血管改变发生率,探讨胰周血管CT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的17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CT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P并发胰周血管改变,如胰头动静脉弓、脾动、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出现的增粗、管壁毛糙、受压性改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等的CT异常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MCTSI将血管并发症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对AP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173例AP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84例(48.55%),143次血管损伤。其中以脾静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占25.17%。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率在不同严重程度AP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病例中,仅1例未合并其他胰周血管改变。结论 AP患者胰周血管改变常累及多支血管且具有多种CT表现,不同严重程度AP中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频率不同,并与MCTSI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详细评价血管变化有助于判断AP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3.0TMRI融合图像术前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融合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客观显示三叉神经及动静脉的相关关系,确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原因.方法 用3.0TMRI对36例患者行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3DTrue FISP)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扫描.其中,6例并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3D FLASH)序列扫描,使用OsiriX图像软件进行图像融合进行三维重建来评定神经血管压迫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解压术(MVD)并术中录像,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与影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TN患者有症状侧经融合图像确认均有神经血管接触;其中,动脉30例,静脉6例.动脉性压迫严重程度为神经血管接触5例,神经有压迹17例,神经明显移位8例;均通过手术证实.结论 融合图像可以对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进行准确的术前预判.  相似文献   

14.
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病变,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11%,对于本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脊髓血管造影。近年来由于磁共振成像(MRI)多方位扫描及多参数成像,特别是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应用,提高了对本病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有助于对畸形血管的显示。本文就其初步应用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和MR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方法 38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均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其中2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不同影像方法 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 以DSA为标准,对于动脉完全闭塞,CTA、M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3%,99.1%;100.0%,100.0%.对于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的动脉,CTA、M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9.3%,97.6%;97.9%,96.4%.在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的动脉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严重(χ2=5.80,P<0.05).结论 CTA和3D CE-MRA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线断层成像、任意平面成像诊断胎儿丹迪一沃克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二维超声初步诊断为丹迪一沃克综合征的30例胎儿,进一步应用三维线断层成像及任意平面成像检查,对比所需标准切面的显示率。结果二三维超声线断层成像、任意平面成像与二维超声相比在小脑侧冠状切面、小脑正中矢状切面显示率明显改善。结论二维超声初步诊断为丹迪一沃克综合征时,应进一步行三维超声线断层成像或任意平面成像检查,二者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的系列标准切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1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各血管节段图像的可评估率和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其中30例患者于1周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可评价血管比例为97.0%。2.30例患者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性98.1%,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9.4%,准确率为99.3%。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对冠状动脉的形态学评价及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组织谐波成像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组织谐波成像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组织谐波和基波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胰腺癌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在判断胰腺肿瘤对周围大血管的浸润上,组织谐波成像优于普通基波超声成像;另外组织谐波成像对腹腔淋巴结显示更为清晰。结论谐波技术对诊断胰腺癌胰周邻近组织的病变情况很有价值,增加病灶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回声差别,有助于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9月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于1周内进行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88例患者存在动脉瘤,DSA发现87例,CTA与DSA检查吻合率为97.70%。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准确,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多种三维后处理方法等优点,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常移植肾三维超声成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应用三维超声研究正常移植肾形态学特点、血流灌注及体积精测,将移植肾90例按血肌酐浓度分成3组,分别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三维数据采集,脱机后行肾脏结构及血流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显示。二维图像测量肾脏的长、宽、厚径;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肾血流情况;三维重建用VOCAL法精测移植肾的体积,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计算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结果表明,三维超声成像可以从不同角度、层面连续观察移植肾的形态,重建的血管树可以立体显示血管分布。3组测得的移植肾体积及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维成像显示的移植肾图像较二维图像信息更丰富,还可以进行体积精测及定量研究肾灌注,是对二维图像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但不能取代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