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皮肤针是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扬刺”等针法发展而来。《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以上针法均属浅刺法。因病邪浅居皮肤,为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故浅刺。皮肤针根据其所用针具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之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现临床多采用梅花针和七星针。究其采用多支针的原因,主要是针对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3.
一、冠心病病窦陈×,男,61岁。1986年12月入院。患冠心病心绞痛十余年,近年来胸闷心悸头昏明显,曾多方服用中西药物,疗效不显。刻诊:胸憋闷不舒,心累,肢冷,喜叹息,面色黯黑,舌淡苔白,脉沉迟结代。查:心界扩大,心率40~50次/分,早搏4~8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诊为冠心病,病态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伤寒论》 ,原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 ,临床化裁运用治疗杂病 ,取其调和作用 ,验案多例 ,疗效颇佳 ,现举例报道如下。1 自汗患者 ,男 ,39岁 ,教师 ,1997年 3月 18日诊。汗出二载 ,春季加重 ,易感冒 ,每月 1~ 2次 ,服西药罔效 ,其间曾服中药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以及大剂补气温阳之药 ,效亦不佳 ,汗出时好时坏 ,此次感冒两周 ,经治 ,身痛、鼻塞诸证愈 ,唯汗出不止 ,畏风 ,察舌苔淡白 ,脉缓。观其体质尚可 ,脏无他病 ,此当属营卫不和 ,处桂枝汤原方以调和营卫。方药桂枝 9g,白芍 9g ,生姜 9g ,大枣 12枚 ,炙甘…  相似文献   

5.
【哮喘】王×、女,素患哮喘病,夏天如平人,冬季则哮喘复发,伴有胸闷气短,食欲不佳。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曾服用中西药无效,后改用梅花针治疗。取穴:胸背脊柱两侧,足三里双、丰隆双、天突、肾俞双、肺俞双。连续治疗七天,哮喘胸闷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胃痛】朱××、男、57岁,患慢性胃痛多年,时轻时重,久治无效。于82年12月1日上午突然发  相似文献   

6.
一、哮喘王××,女。素患哮喘病,夏天如平人,冬季则哮喘复发,伴有胸闷、气短、食欲不佳,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曾服用中西药无效后,改用梅花针治疗,取穴胸背脊柱两则,足三里双、丰隆双、天突,肾俞双、肺俞双。连续治疗七天,哮喘胸闷痊愈。随访二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7.
真武汤临床运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衰彭××,女,40岁。1982年6月25日诊。患者半年前因高烧、心绞痛、喘促而住某医院治疗。诊为“风心病,二尖瓣双病变,房纤”。经治疗好转出院。但心前区仍时感刺痛、心悸,曾因出现心衰,三度入院抢救,而心衰仍反复发作,遂转中医治疗。诊见:面色(白光)白,浮肿,尿少,心前区有压迫感,阵发剧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四逆散化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痛经、胁痛、臌胀病、慢性胆囊炎、乳腺炎等症,疗效较好,兹举验案三则于后: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李×,男,35岁。1983年11月4日诊。主诉:发热、黄染三日。检查:全身发黄,呈金黄色,口臭,体温37.8℃,舌苔厚黄而腻,脉细数,肝功能:GPT>200单位,黄疸指数80单位,麝浊((?)),脑紫((?))。凡登白试验:直接((?)),间接((?)),胆红质:2.4%。  相似文献   

9.
<正> 黄土汤出自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由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组成。原主治“下血、先便后血……”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各种血证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鲁慧 《四川中医》2012,(6):110-111
阴火学说为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创,是东垣整个学术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市名中医鲍正飞主任研究东垣学说经年,尤善治疗内伤脾胃所致之阴火证。兹整理其验案三则,以餉读者。1长期低热案催××,女,43岁。工人。时值长夏,整日在外劳作归家后,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化成水喝下,尔后又喝热开水,约2小时后即发高热(T40℃),经用  相似文献   

11.
一、慢性结肠炎崔×,男,33岁,已婚,干部。1982年11月16日入院。主诉,泄泻频作(10~20次/日),泻下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腹痛月余。患者一月前,出差外地,饮食不洁,归途腹痛腹泻,自服土霉索不效,回单位后泄泻无度,夹粘液、脓血,腹痛,里急后  相似文献   

12.
桃核承气汤系《伤寒论》方,由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之功效;仲景用于治疗“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笔者在临床中辨证运用于杂症,收到显著的效果,兹举数例介绍如下。一、农药中毒后遗症高某,女,19岁,农民,1981年10月16日诊。患者于一个月前,因家务纠纷,发生口角,盛怒之下口服杀虫眯约50毫升,随即被送医院抢救,经洗  相似文献   

13.
介绍唐彦教授在临床上活用升降散治疗儿科疾病的案例,临床疗效可,体现升降散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是方临床运用甚广,笔者常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兹举一二例如次。一、化脓性中耳炎王××,男,25岁。1986年6月2日初诊。右耳疼痛伴流脓半月余。初起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经西药治疗(肌注青霉素)后发热恶寒等症消失。现仍感右耳疼痛,耳内流脓,伴口苦咽干,胸胁不适,小便黄赤。检查:右外耳道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拭除后见外耳道充血,耳膜充血肿胀,紧张部有小穿孔,并可见脓液搏动。听力减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医》84年3期载杨绍鑫同志的“菊蒲饮治疗疔疮”一文,笔者试用于临床不同部位和原因的炎症,均获满意疗效,介绍三例如下。一、虫叮何××,男,38岁。1985年6月10日诊。是日上午务农时,右胸部被一虫叮咬,即感瘙痒灼痛,下午加重而求治。症见病灶部焮红灼热,六脉浮数,头痛口干,全身不适。当即给予抗菌,止痛、消炎的西药。翌日晨起,病势益重,卧床不起。右胸高肿,口渴气粗,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颜面潮红,无汗,舌红苔白厚腻,六脉洪数。遂改用菊蒲饮以消炎镇痛,清热解毒。处方:菊花叶500克、鲜蒲公英60克,共捣绒挤汁,冲入白酒热服,药渣敷于患部。少倾,大汗淋漓,痛势顿减。第二日肿消痛止,再剂而愈。  相似文献   

16.
(一)哮喘王某,男,54岁。1980年10月5日就诊。患者10年来咳嗽、气喘,反复发作,服氨茶硷可暂时缓解。10天前由于受凉引起上述症状加剧,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症见咳嗽痰鸣,声高气涌,不能平卧,咀唇轻度紫甜,舌质淡红、苔白,脉浮滑。治宜降逆平喘,缓解支气管痉挛。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60克甘草10克沉香  相似文献   

17.
皮肤针临证妙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针 ,又称之为梅花针、七星针 ,是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针具。其具有刺激皮部 ,激发和调节脏腑经络功能 ,以达防治疾病的作用。临证时用之得当 ,效如桴鼓。兹举验案 3则如下。1 顽固性面瘫案例 1:35岁。 2 0 0 2年 11月 13日初诊。主诉 :左侧面瘫 6个月。现病史 :6个月前出现  相似文献   

18.
生脉散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主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后世用于治疗中暑、虚脱、劳嗽等。近年多用于治疗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衰、休克等。笔者运用生脉散治疗小儿自汗、寒伤脾胃、泄泻伤阴等,收到良效。尽管病种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儒门事亲》,见子和用药,大吐大下,可称大刀阔斧,而其效果,每出人意料,心甚慕之而时疑之.但想医疗必以实践为准绳,《儒门事亲》之中,医案历历在目,如绘如画,已经千年,岂是伪书?自是技术境界未到,不能理解而已。《千金药方》之中,孙思邈于万病丸散后言:"其用药殊不论次,将服节度,太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有万不得已乃用之感。  相似文献   

20.
一、桂枝汤治荨麻疹案陈××,女,33 岁,农民,1974年3 月12日因荨麻疹反复发作四年就诊。患者近四年来,每冬春季节因天气寒冷或吹北风及接触冷水时,则从肢端迅及遍身突起红白相兼的疹块,有的则融合成片如掌大,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