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抗甲素对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应用[3H]TdR参入法研究多抗甲素(PAA)对人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0μg·ml-1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有直接刺激作用。在促细胞分裂剂PHA作用下,PAA促进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PBL增殖反应的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1和10~100μg·ml0-1,提示PAA有免疫调整作用。2.食道癌患者PBL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PAA对NK细胞活性的增强作用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了小鼠脾淋巴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LAK活性。结果表明rIL-2诱导的LAK细胞对NK敏感的肿瘤细胞(K562)和不敏感的肿瘤细胞(P815、Raji)均有显著的杀伤活性,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LAK细胞经过长期培养可大量扩增,并保持其高水平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
原代人胎肺细胞培养20d后,更换1%BS培养基,细胞生长停止,t-PA分泌量低;在1%BS培养基中使Ca2+浓度增加到3.5mmol/L,LH浓度增加到1%,细胞表现较高t-PA分泌活性,与1%BS组差异显著。以此配方为基础培养基,再分别补充以下因子:5μg/ml转铁蛋白,5mg/ml白蛋白,2.5mg/ml葡萄糖,1mg/ml甘露糖,1μg/ml氢化可的松,2U/ml胰岛素,2mmol/L谷氨酰胺,20nmol/L亚硒酸钠。除谷氨酰胺和甘露糖外,其他因子均显著提高肺细胞的t-PA分泌活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Ⅱ(IL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膀胱癌患者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作用.方法:用细胞计数观察不同浓度bFGF对LAK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膀胱癌细胞系EJ及新鲜分离患者自体肿瘤细胞(BTC)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虽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可被bFGF5μg·L-1所抑制,IL2所诱导的LAK细胞的增殖却不受bFGF的影响,bFGF明显加强LAK对EJ细胞和BTC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虽然bFGF抑制PBMC的增殖,但bFGF又增强膀胱癌患者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朱争艳  付立 《天津医药》1999,27(7):406-408
目的:通过体外杀伤实验,比较LAK,A-LAK,CD3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EPT-sml的杀伤活性。方法:利用脐带血制备LAK,A-LAK,CD33AK细胞,观察其增殖、细胞表面IL-2R表达、细胞表型改变及对LEPT-s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A-LAK,CD3AK比L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的抗瘤活性。结论:A-LAK,CD3AK具有增殖能力和肿瘤杀伤能力强的优点,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Ⅱ(IL-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膀胱癌患者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观察不同浓度bFGF对LAK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膀胱癌细胞系EJ及新鲜分离患者自体肿瘤细胞(BTC)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虽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可被bFGF5μg.L^-1所抑制,IL-2所诱导的LAK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的生物应答反应调节剂。方法:采用淋巴母细胞增殖法、胸腺细胞增殖法、骨髓干细胞增殖法及微量病变抑制法,分别检测了西洋参多糖组份1(polysaccharidefrompanaxquinquefolium,PPQ-1-①~④)体外对小鼠脾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PPQ-1-①~④虽然单独不能诱导小鼠脾细胞合成IL-2,但可协同亚适量ConA(2.5mg·L-1)诱导合成IL-2,其含量为250~300u。另外,这四种多糖也可单独及协同亚适量ConA(2.5mg·L-1)诱导合成IL-1及IFN,PPQ-1-①~④单独还可明显诱导脾细胞合成IL-3样活性物质。结论:PPQ-1-①~④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IL2,IL4基因转染治疗胃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志强  刘为纹 《天津医药》1998,26(8):474-477
研究IL2、IL4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分泌IL2,IL4的可行性。用脂质体转染法将IL2,IL4基因转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检测:(1)癌细胞分泌的IL-2,IL4,(2)胃癌细胞体外生长特性,(3)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和转基因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改变。结果:IL2,IL4基因可以转洒入人胃癌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IL2,IL4,基因转染可以明显增强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消除胃癌细胞的全  相似文献   

9.
对多抗甲素促小鼠巨噬细胞(Mφ)分泌细胞因子及IL-2受体(IL-2R)表达初步探讨的结果表明,经淀粉刺激后的Mφ加入PA后,分泌IL-1、TNF的功能显著增强,呈良好的剂量依赖特征。IL-2吸收试验提示,PA能促进Mφ表达IL-2R。在PA浓度为0~5μg/ml范围内,上清液IL-2活性明显降低。同时PA对Mφ与IL-2的反应性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A酸(Tre)或维生素A(Ret)对膀胱肿瘤患者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增殖和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分别用细胞计数和MTT法测定LAK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结果:Tre或Ret10-100nmol·L-1加强由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的LAK细胞的增殖和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Tre或Ret增强膀胱肿瘤患者LAK细胞增殖及对膀胱肿瘤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D-NMR(~1H-~1H CosY,~(13)C-~1H CosY,2D-NOE)确定了楤木皂甙S_2中糖的种类及其连接顺序。  相似文献   

12.
以水杨酸为原料制得水杨酰氯-膦酰氯(Ⅲ),在无水丙酮与苯的混合溶剂中水解得到膦柳酯(Ⅳ),进一步制备出膦柳酸的一,二,三钠盐,本反应的条件简单,产品质量较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2—(2—噻吩基)丙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2┐噻吩基)丙酸的合成SYNTHESISOF2┐(2┐THIENYL)PROPIONICACID赵桂森*袁玉梅段效勇△(山东医科大学药化教研室,济南250012)ZHAOGui-Sen*,YUANYu-Mei,DUANXiao-Yong(Dep...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红素对IL—1和IL—2活性及PGE2释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维敏  张罗修 《药学学报》1991,26(9):641-645
雷公藤红素0.1~1.0μg/ml在试管内能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外和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也能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动态观察表明,雷公藤红素经预处理8h和3h后已能分别抑制IL-1和IL-2的产生。此外,雷公藤红素能降低A23187刺激家兔滑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_2(PGE_2)。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法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_2O_2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不同浓度(4×10(-7)~10~(-5)mol/L)时,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H_2O_2释放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且以木犀草素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4h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1,2,2-三甲基丙氧基-苯氧基-甲膦酰-对-氨基和偶氮基中国鲎血蓝蛋白的合成。它们的合成是由甲膦酰二氯(1)与对-硝基苯酚作用,制得对-硝基苯氧基甲膦酰氯(2),化合物(2)再与1,2,2-三甲基丙醇反应,生成甲磷酸(1,2,2-三甲基丙基-O′-对-硝基苯基)酯(3),化合物(3)中的硝基经10%Pd-C催化氢化,转化成氨基化合物(4)。化合物(4)与中国鲎血蓝蛋白(TTH)用缩合法和重氮化法制备了缩合物(Ⅰ)和偶联物(Ⅱ)它们是均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生物试验表明,化合物(Ⅰ)和(Ⅱ)可诱导产生一定的抗体。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Luminol-H2O2-Co2^+发光系统,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基质中过氧化氢的浓度在6.0×10^-3-5.3×10^-2mol/L之间与Ic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3,方法的变异系数为6.4%(n=5),最适pH约为7.4,与传统的光度法比较,具有一致性(r=0.99)。  相似文献   

18.
滇黄芩中新黄酮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碧煌  刘永漋 《药学学报》1989,24(3):200-206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2 R,3 R)-2′,3,5,7-四羟基双氢黄酮(Ⅱ);其余六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8-三羟基双氢黄酮(Ⅲ)、(2S)-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Ⅳ)、(2 R,3 R)-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Ⅴ)、2′,5,6′,7-四羟基黄酮(Ⅵ)、去甲汉黄芩素(Ⅶ)和千层纸甲素(Ⅷ),此六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人工合成麝香酮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近年来采用的麝香酮合成路线、一些重要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及光学活性麝香酮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参乌冠心颗粒剂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连续多点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运用DNA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复方参乌冠心颗粒剂对缺血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参乌冠心颗粒剂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②参乌冠心颗粒剂可显著下调Fas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抑制和阻断心肌细胞发生凋亡。③参乌冠心颗粒剂可能通过抑制和阻断心肌细胞过度凋亡的发生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结论通过调节缺血心肌Fas、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和阻断细胞凋亡的发生,说明中药复方参乌冠心颗粒剂具有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