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将汗法的运用置于首当其冲的地位 ,创立了独特的汗法治疗体系。子和认为 ,发散宣疏之目的在于“开玄府而逐邪气” ,流畅通阳意在行郁开滞 ,流行气液。汗法之用“乃所以发腠理 ,致津液 ,通血气”。在这些原则指导下 ,除了内服方药以发汗外 ,尤善用外治取汗 ,有砭有灸 ,或蒸或浴 ,各视邪之所在而施 ,体之所宜而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十形三疗”)中录 1 62例病案 ,运用汁法 (包括刺血、针刺 ) 5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 4例。其云 :“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  相似文献   

2.
金元四大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皮肤疾患达 10余病种 ,其外治法治疗皮肤病颇具特色 ,现简析如下 ,冀希有益于临床。子和记述了“丹火票”、瘾疹”、“癞”、“疥”、“湿 匿虫 疮”、“甜疮”、“眉炼”、“风癣”、“白秃疮”、“皲裂”、“黑干黯”、“风刺”、“湿癣”、“白屑”、“外肾囊燥痒”、“靥”等十余种皮肤病的诊疗及方药。综观其治法方药有以下特点 :( 1)谨守病机 ,善用汗吐下 ,治疗皮肤病重在散风清热、解毒祛涩 ;( 2 )治法巧妙 ,外用针砭放血 ,以泻皮肤疾患之湿毒血热 ;( 3)巧遣方药 ,设制妙用专方 ,有针对性地辨…  相似文献   

3.
张子和外治汗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善用汗吐下三法 ,汗法的运用首当其冲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汗法治疗体系。尤善用外治取汗 ,有砭有灸 ,或蒸或浴 ,各视邪之所在而施 ,体之所宜而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十形三疗”)中录 1 62例病案 ,运用汗法 (包括刺血、针刺 ) 5 1例 ,其中单用或并用外治法发汗达 3 4例。其云 :“灸、蒸、薰、渫、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解表者皆汗法也。”现举数法以析之 :1 温室发汗密闭居室、室内生火或床下置火盆 ,提高室内温度 ,“以藉火力出汗”。此法治医案 6则 ,或单独运用 ,或配合治疗 ,广泛地用于泄…  相似文献   

4.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 ,以其善用汗吐下三法著称。其汗法虽源于《难》、《素》,禀于华佗、仲景、河间 ,然通过张氏的锻炼磨砺而自成一家。本文试通过张氏医案 ,一窥其汗法之玄机。张氏医案集中在《儒门事亲》卷六至卷八 ,计1 62例 ,1 39案。其中单用汗法者 9例 ,汗吐合施者2例 ,汗下并行者 4例 ,汗吐下联用者 1 7例 ,以外治法发汗者 34例。书中举汗药凡 40味。除用药物外 ,还采用了灸、蒸、熏、洗、熨、烙、针刺、导引、按摩等法取汗 ,并提出了“涌吐取汗”法。张氏用汗法所治病证多达 2 0余种 ,涉及内外妇儿眼等临床各科病证 ,包括外感风…  相似文献   

5.
张子和汗法方药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四大家攻邪学派代表张子和 ,在其代表作《儒门事亲》中 ,将汗法的运用置于首当其冲的地位 ,方药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 ,现分析其概要。1 汗当择药而用《儒门事亲》列举汗药共 40味 ,这些药物并不都是一般意义的解表药 ,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开玄府”功效的药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全部收录了张氏汗药。张氏汗药中 ,现今仍列为解表类的药 ,仅为 1 4味 ,如麻黄、桂枝、羌活、白芷、荆芥、防风、生姜、葱白、升麻、柴胡、薄荷、葛根、浮萍、细辛等。尚有苍术、川椒、胡椒、大蒜等味 ,虽未列于解表药 ,但仍具有解表功能。但其他如陈皮…  相似文献   

6.
张子和生于 115 6— 12 2 8年 ,业医五十余年 ,临证经验极为丰富 ,勇于创新。娴于攻邪之法 ,自成一派。张氏以汗、吐、下三种攻邪祛病的治法 ,“三法兼众法” ,“识练日久 ,至精至熟” ,(《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赅尽治病诠·十三》 ,简写卷二·十三 ,以下同 ) ,综合运用各种攻邪手段和方法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扩大了应用范围 ,并赋予了新的特点和内容。现将张氏汗法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扩解汗法的概念张氏根据“因其轻而扬之” ,开玄府逐邪气 ,摆脱了传统汗法的窠臼 ,提出凡有疏散外邪统归汗法 ,力辟习俗固守“发表不远热”之旨 ,认…  相似文献   

7.
陈凯佳 《中医研究》2005,18(5):13-14
张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儒门事亲>十五卷,主张并擅长用"汗吐下"三法治病.他的汗法囊括范围很广,"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除通常认为的辛散解表药物之外,灸、熏蒸、渫洗、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熨法均属于汗法的范畴.他认为汗法适用于邪气侵袭、尚未深入,风邪诸疾.笔者细读子和<儒门事亲>汗法,并体会其"在表者,皆宜发汗"的含义,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静生 《中医研究》2003,16(3):11-12
张氏远尊《内》、《难》、《伤寒》 ,近宗河间 ,力主攻邪 ,认为病多由邪生 ,邪去则正安 ,力倡汗、吐、下三法 ,尤善吐法 ,可谓集吐法经验之大成。现试小议如下 :1 张子和论吐张子和总结前人经验 ,并弘扬光大 ,临证用吐 ,得心应手 ,恰到好处。正如他说 :“予之用吐法 ,非偶然也。曾见病之在上者 ,诸医尽其投而不效 ,予反思之 ,投以涌剂 ,少少用之 ,颇获征应。既久 ,乃广访多求 ,渐臻精妙 ,过则能止 ,少则能加 ,一吐之中 ,变态无穷 ,屡用屡验 ,以至不疑。”信不殆也。1 1 运用吐法的依据《内经》 :“其高者 ,因而越之” ,“木郁达之”。王冰…  相似文献   

9.
对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代张子和以倡用且善用汗、吐、下三法而名噪于医史,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所著《儒门事亲》中记载了许多以此三法取效的病例,其中有相当多的疑难病似乎不宜用汗、吐、下三法,而张子和却用而取效。如下面几个病例:例一:新寨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夜卧发热,衣被尽去,遍身燥痒,中热而反外寒。……戴人曰:此病甚易治。若隆时,不过一涌,再涌,夺则愈矣。今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腧穴必愈。先以通圣散汗之,继服涌剂,则痰一二升,至晚又下五…  相似文献   

10.
陈永敏 《光明中医》2003,18(5):37-38
金元四大医学科学家、攻邪学派代表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记载有许多诊治咽喉疾病的临床实践和理论 ,现仅就其外治咽喉病的作一探讨。1 首次总结喉风病症的诊治  《儒门事亲》张子和在“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一文中 ,详论了喉舌咽部疾患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在《世传神效名方》中专设“齿咽喉”节 ,仅列第二 ,可见子和对咽喉病的重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张子和首次总结了喉风八症 :单、双乳蛾 ,单喉闭 ,子舌胀 ,木舌胀 ,缠喉风 ,走马喉痹 (实为七种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此基础上补充扩大为喉风十八症。清·郑梅涧《重楼玉钥》衍…  相似文献   

11.
治汗十法     
朱杰 《江苏中医》1993,14(7):42-43
  相似文献   

12.
13.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以汗吐下攻邪著称 ,其吐法涉及疾病达 6 0余种 ,其外用吐剂更有特色 ,现略述如下。子和吐法除用内服药涌吐外 ,还借助于物理刺激 ,以达涌吐之效果。而其外治涌吐剂多属吐法变法之应用方剂。子和吐法之目的是驱邪外出 ,达到“吐之令其条达”之效果。因此 ,张氏把凡能引真气上行 ,驱邪外出者 ,皆归吐法。在《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赅尽病诠·十三 (简称为“卷二·十三” ,以下同 )中指出 :“引涎、漉涎、嚏气、追泪 ,凡上行者 ,皆吐法也。”这些方法相对应的方剂 ,也就是本文所论及的吐法外用方剂。1 引…  相似文献   

14.
治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兰城 《四川中医》1993,11(3):18-19
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在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汗是一种肌体循环现象,但在外感或内伤的患疾中,汗则是常见症状,有助于分辨病情虚实和转化,是诊断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汗”法为八法之首,亦可见汗之重要性。在临床辨证中以有汗或无汗乃至出汗时间、部位、程度来鉴别诊断均有一定意义。故此,谨将笔者对治各类汗证的一孔之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外治寿世方》伤寒汗法探析福建省诏安县中医院(3630500)陈桂苍《外治寿世方》四卷,清·邹存淦辑,本书采录前人医书杂著中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外治法之精华,药简效宏,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摘出其中伤寒可汗方证,探析其科学性,供临证参考应用。1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汗证治疗的有效方药。方法:以止汗贴贴乳中穴治疗汗证96例,并用单纯西药治疗3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9%;对照组总有效率59.38%。治疗组疗程平均3.96d;对照组疗程平均7.13d。治疗组的疗效及疗程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止汗贴治疗汗证见效快,且无副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汗证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内经》“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温病解表法总的作用是“开腠透邪”,其具体作用是发汗、疏表、透疹。使用后多收到皮毛疏通,汗出而解的效果。温病在使用汗法时应把握辨证准、不失误、滋汗源三个重要环节。1选用汗法辨证是关键 温病解表是否需要发汗,关键是辨汗之有无。从汗之有无来判断其腠理属郁闭还是开泄,从而决定是否发汗。一般说,腠理郁闭无汗者,应发其汗。如温病寒遏暑湿之证,其治疗主方是新加香薷饮,运用要点是无汗,其用药不避辛温。寒邪外束,中遏湿邪,故当用辛温之品,如吴鞠通所说:“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  相似文献   

19.
张美玲  张毅 《河南中医》2013,33(6):1002-1003
汗疱疹的治疗主要以外治方法为主,外用药物治疗本病不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处,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以利于角质软化,鳞屑脱落,润肤止瘁,还可减少服药的副作用,但使用外用药物时也要注意其剂量,配伍特点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止汗膏外涂乳中穴治疗汗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止汗膏外涂双侧乳中穴治疗汗证415例,并且单纯西药治疗5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1)对照组总有效率57.6%,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疗程平均为6.42天,治疗组疗程平均为3.50天。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提示止汗膏是治疗汗证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