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0例单用抗组胺药治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抗Hp抗体(Hp-IgM)。阳性者予克拉霉素,替硝唑,枸橼酸铋钾三联治疗。结果 抗Hp-IgM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荨麻诊为60.0%,对照组为2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抗Hp三联治疗后8周,94.4%的患者荨麻疹症状完全缓解,抗Hp-IgM抗体转阴。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荨麻疹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三联”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治疗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阳性,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胃、十二指肠黏膜活检HP阳性者,都曾接受过1种以上的抗组织胺药、激素、雷公藤或其他中药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克拉霉素0.25mg,每天2次,7~10d为1个疗程,显效后减量或停用克拉霉素,继续服用雷尼替丁+氯雷他定。对照组仅用雷尼替丁+氯雷他定。结果: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改良三联”疗法,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关系。方法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加抗过敏治疗和单纯抗过敏治疗。结果 6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新利 《疑难病杂志》2009,8(11):681-68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组胺、抗HP感染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抗组胺、抗HP感染治疗,2组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及HP转阴率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5.0%(P<0.01);HP的转阴率分别为58.6%和35.0%(P<0.05),复发率分别为7.7%和23.5%(P<0.01)。观察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药物疗法治疗HP感染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意义。方法: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28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研究,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采集血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组胃镜、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率及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H1-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考虑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并行抗HP三联疗法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荨麻疹的某些致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仁山  刘荣卿 《重庆医学》2000,29(5):468-469
慢性尊麻疹(chronic urticraia, 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患,其水肿性风团反复发作,病史长达数周至数年不等。其症状是由肥大细胞(mast cell,MC)激活,释放组胺及其它血管活性介质所引起。过敏原与MC表面的IgE交联启动了信号传导机制。但有部分CU,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该类病人称为慢性特发型尊麻疹。近年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弓形体等感染与特发型慢性荨麻疹有一定关系,现综述如下。1 幽门螺旋杆菌与CU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菌,它感染胃粘膜,与胃炎及消化性溃…  相似文献   

8.
西替利嗪(昔利,江苏扬子江制药集团生产)是1种属于第2代H1受体阻滞剂的抗组胺药,我科于2005年1—4月,对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西替利嗪治疗,以验证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测验(14C-UBT)检测100例CIU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HP感染情况,把HP阳性的CIU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采用CIU的标准治疗模式(卡介茵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加抗HP的标准三联疗法,B组单用CIU的标准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治疗后2个月荨麻疹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100例CIU患者中有76%HP阳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个月荨麻疹有效率为86.84%,完全缓解率为34.21%,疗效高于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CIU的发病无明显关系,但对合并HP感染的CIU患者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使CIU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小儿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萍  朱莹  刘明  马玉宏 《医学争鸣》2006,27(8):694-694
0 引言荨麻疹是儿童门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为了寻找可能的发病原因,我们自2002年以来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对急性和慢性荨麻疹138例进行粪便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原(HpSA)检测,观察小儿荨麻疹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urticari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的一种局限的水肿反应,以皮肤瘙痒和风团为主要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革兰阴性、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很苛刻的细菌,常见于胃肠道中,长期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相似文献   

12.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SU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组成紊乱,主要表现为厚壁菌和拟杆菌等有益菌的减少,变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增多,肠道菌群参与CSU发病机制可能与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作用有关。本文综述了CSU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参与CSU可能的病理机制,为基于肠道菌群的CSU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4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47例,分别用自血疗法(1组)、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2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3组)及口服氯雷他定(4组),每组均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时用症状评分法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组有效率为59.6%;2组有效率为61.7%;3组有效率为37.8%;4组有效率为38.1%。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自血疗法、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两种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停药2周后症状控制明显优于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及口服氯雷他定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的诊疗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血清阳性的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左旋西替利嗪片(5 mg/d)治疗;另一组给予左旋西替利嗪片(5 mg/d)、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停药4周后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析CIU与HP之间关系.结果 127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57(44.9%)例HPIgG阳性,而100名健康者仅6(6%)例阳性,CIU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χ2=42.18,P<0.01).停药4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55.2%,联合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前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0.43,P<0.01);停药8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44.8%,联合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前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5.21,P<0.01).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针对清除HP的联合疗法治疗HP阳性CIU患者近期(停药4周)以及远期(停药8周)有效率都优于单独抗过敏治疗的方案.结果 提示,幽门螺杆菌与部分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另外,联合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减少荨麻疹的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Mizollen)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的新一代抗组胺药,我国2001年5月上市,为进一步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2005年1—4月,我们采用咪唑斯汀治疗47例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过敏原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过敏原免疫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分成3组:国产试剂组、进口试剂组及对照组。分别使用国产脱敏试剂及进口脱敏试剂进行过敏原免疫治疗,对照组则只口服抗过敏药。观察实验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3组实验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性改善,P均<0.05。但是3组之间比较国产试剂组与对照组、进口试剂组与国产试剂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进口试剂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进口脱敏试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及检外周静脉血Hp抗体,比较两组Hp阳性率。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40%vs40.00%,χ^2=12.66,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相关性,为CU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慢性荨麻疹患者29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31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Hp感染情况,将慢性荨麻疹Hp阳性患者113例分为A(n=55)、B(n=58)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荨麻疹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抗Hp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Hp检测结果,比较A组和B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为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2%,高于A组的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相关性,针对Hp的检测和治疗可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