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夷山土壤中分离的Bt杀蚊新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武夷山的5份土壤样本进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菌株的分离,获得2株Bt新菌株,编号分别为QQ3和QQ17。生物测定结果表明,QQ17对白纹伊蚊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达95.6%,超过标准菌株Bt H-14;SDS-PAGE结果显示,QQ17菌株含多种杀蚊蛋白。因此该新菌株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杀蚊制剂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地区三种环境类型(农村、郊区、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采用WHO推荐的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广州农村地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4.95、2.41,已产生低抗性;城区、郊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有低抗性,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6、3.45;三种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均对倍硫磷、氯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广州地区不同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在地下停车场布放诱蚊诱卵器,7d后收回,连续3次。结果每杯诱蚊数在0~8只之间,90.80%的诱蚊诱卵器进蚊数不超过3只;所有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均没有蚊虫产卵;诱捕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占有率为80.17%,其中雌性伊蚊47.42%,雄性伊蚊52.58%;3次试验的平均诱蚊指数为63.22%,平均诱蚊密度指数为(1.98±1.24);布放地点的光照强度和距离下水道的远近对诱蚊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适合用于登革热的常规监测,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白纹伊蚊经口感染登革 2型病毒的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白纹伊蚊感染登革 2型病毒 1 4天后 ,切片染色可直观地定位出病毒在蚊虫组织中的分布 ,比较不同蚊虫之间的染色可分为 3种类型 :1 白纹伊蚊的中肠 ,唾液腺 ,复眼 ,神经节等较多组织呈阳性着色 ;2 白纹伊蚊的中肠呈阳性 ,其它组织无阳性着色 ;3 白纹伊蚊的中肠及其它组织均无阳性着色。以不同病毒滴度经口接种白纹伊蚊时 ,白纹伊蚊中肠 ,唾液腺的感染率和感染病毒滴度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白纹伊蚊部分个体对登革 2型病毒的感染存在中肠感染和中肠释放屏障 ,并且和感染病毒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时空因素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分析诱蚊诱卵器不同布放时间和空间对现场诱捕白纹伊蚊的影响,建立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现场监测方法。将诱蚊诱卵器按野外监测方法布放,并分别在布放的第2、3、4和7天检查诱蚊诱卵阳性数;同时分别布放在同一垂直面的不同高度0m、1·0m和1·5m处,在布放的第4天检查诱蚊诱卵阳性数。诱蚊诱卵器布放后第2、3、4、7天的诱蚊诱卵阳性指数分别为23·4、38·5、50·3和72·8,捕蚊总数和捕获活蚊数也随布放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活蚊比率却逐渐减少;诱蚊诱卵器布放在地面和同一垂直高度1m或1·5m的诱蚊诱卵阳性指数分别为19·30,9·26和4·63。诱蚊诱卵器现场布放时间以4天为佳,布放空间最佳位置是放在树荫、花盆、绿化带花草林木下的地面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蚊虫对传统化学杀虫剂耐药性的出现,生物灭蚊途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实验选取生物防治中常用的5株野生型虫生真菌菌株,包括4株野生型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及1株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测定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液对白纹伊蚊幼虫和等量的固体培养基上的孢子粉对白纹伊蚊成蚊的逐日累积校正死亡率,通过比较累计校正死亡率的大小来判断各株菌株对蚊虫的毒力。实验结果显示。菌株GIM3.428、GIM3.45、GIM3.528、GIM3.436和GIM3.46对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均具有致病性,通过1×10‘个孢子/mL的孢子悬液处理白纹伊蚊幼虫10d,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6.7±2.3)%、(45.0±4.0)%、(41.7±2.3)%、(35.0±4.0)%和(25.0±4.0)%;而用等量孢子粉感染成蚊,成蚊10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7.84-3.1)%、(51.1±4.1)%、(38.9±4.1)%、(30±2.7)%和(17.8±3.1)%。我们筛选出了对白纹伊蚊的幼虫和成蚊的杀灭效果较为理想的白僵菌GIM3.45和GIM3.428菌株,为生物杀蚊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有较快的抗性发展速度 ,而成虫则抗性发展缓慢。该蚊幼虫对敌百虫的抗性发展速度显著慢于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因此 ,在白纹伊蚊治理中 ,用敌百虫灭蚊幼 ,高效氯氰菊酯杀成虫将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并能延缓白纹伊蚊对这两种杀虫剂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低氧水刺激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滞育卵孵化,按时间顺序共收集孵化的7批幼虫,仅在最先孵化的两批幼虫中检测到病毒,而在此之后孵化的幼虫都没有检测到病毒,推测感染病毒的滞育卵在低氧水的刺激作用下比没有感染病毒的滞育卵更易解除滞育,使得先孵化的蚊虫检测的阳性率较高。感染滞育卵孵化的幼虫最低感染率为1∶131.25(0.76%),明显低于非滞育卵最低感染率1∶82.5(1.21%),即垂直感染登革病毒影响卵的孵化和低龄幼虫的成活。单管饲养法获得经感染滞育卵孵化的F1代单只雌蚊产卵量,被感染的白纹伊蚊平均单只雌蚊产卵量与未感染雌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垂直感染病毒对F1代雌蚊产卵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褐尾库蚊是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天敌,褐尾库蚊幼虫随虫龄的增大,各龄日捕食白纹伊蚊的数量增加,随着害蚊虫口密度的增加褐尾库蚊幼虫日捕食白纹伊蚊的数量增加;2、3、4龄褐尾库蚊幼虫日捕食白纹伊蚊的数量范围分别在4~8只,8~13只,10~19只之间。2、3、4龄褐尾库蚊幼虫对白纹伊蚊的捕食量分别呈函数关系y2=1.0615Ln(x)+3.9494(R^2=0.9091),y3=2.7116Ln(x)+3.8863(R^2=0.8919),y4=5.7767Ln(x)+0.394(R^2=0.9722),它们增幅大小的拐点分别是3、5、10只/100cm^3。4龄褐尾库蚊幼虫对致倦库蚊的捕食量呈函数关系y=1.4133Ln(x)+0.5334(R^2=0.9520),增幅大小的拐点是5只/100cm^3,害蚊单种种群时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捕食量是致倦库蚊的4倍。2种害蚊混合种群时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的捕食量是致倦库蚊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研究了溴氰菊酯对白纹伊蚊C6/36细胞的杀伤作用、形态影响以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果发现用溴氰菊酯处理24h后,对C6/36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7488μg/ml,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溴氰菊酯浓度在20μg/ml以上时可以诱发C6/36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间有间隙、胞质内充满颗粒,以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胞质出现空泡、染色质凝成粗大颗粒或无结构大块、大片细胞脱落、崩解、死亡。高浓度溴氰菊酯(160μg/ml)作用于C6/36细胞,其受损细胞的恢复与作用时间有关,作用24h的细胞,在经历一段生长停滞后,可缓慢恢复,而作用48h的细胞,则不可逆转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研究孕卵蚊虫粘捕法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孕卵蚊虫粘捕器所捕获的蚊种构成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89.87%;完整蚊虫清晰可见率为60.53%,少雨时期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蚊虫完整率高于多雨时期,99.70%的蚊虫的足跗节清晰可见,胸侧部、腹部、喙和后头等部位清晰可见率为70%左右;86.67%的蚊虫被粘附在粘胶下部,粘胶中部粘附了10.10%的蚊虫,粘胶上部仅粘附了3.03%的蚊虫;孕卵蚊虫粘捕器指数与标准诱卵器指数存在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试验表明孕卵蚊虫粘捕法在武汉地区可应用于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白纹伊蚊实验种群沃尔巴体Wolbachia感染率、感染品系、组织分布及系统发育,运用引物PCR方法检测实验种群白纹伊蚊Wolbachia 的感染情况.解剖白纹伊蚊,提取头部、卵巢/睾丸、脂肪体、唾液腺/胸部、马氏管、中肠组织的基因组DNA,PCR法扩增Wolbachia表面膜蛋白(wsp),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并用BLAST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随机抽取的白纹伊蚊雌雄各50只分别检测,均为阳性.卵巢/睾丸、脂肪体和唾液腺/胸部均存在着Wolbachia A、B组超感染;雌蚊头部、雄蚊马氏管和中肠为B组单感染;雄蚊头部则未检测到Wolbachia.将wsp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白纹伊蚊体内Wolbachia与尖音库蚊、菜蛾、宽边黄粉蝶四者同源性较高达99%,这表明四者体内所感染的Wolbachia可能来源于同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
用竹筒诱捕、等间距取样方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前期季节消长作了近一年的调查,并进一步对成蚊前期死亡率作研究。南昌市区白纹伊蚊成蚊前期始见于晚春,7、8月为密度高峰,12月消失。成蚊前期经历了高达95.6%的总死亡率,死亡主要发生在晚期Ⅳ龄幼虫之前的龄期与时段内。对种群消长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作了分析,并对新引入的变量相对降雨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动态掌握北京市朝阳区白纹伊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 ~2015年在朝阳区开展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分布监测.采用容器指数法(CI)、CO2诱蚊灯、诱蚊诱卵器等方法,在朝阳区的居民区、公园或绿地、旧货市场、汽修企业等不同生境开展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旧货市场容器指数最高(32.3%),其次为居民区(17.1%),不同类型生境白纹伊蚊孳生情况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白纹伊蚊,旧货市场捕获量最多,为108只,其次为居民区,捕获80只,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白纹伊蚊繁殖活动高峰期;在居民区和绿地共布放600个诱蚊诱卵器,回收515个,阳性容器共104个,诱蚊诱卵指数(Ⅰ)为20.2%,绿地的诱蚊诱卵指数高于居民区,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朝阳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其繁殖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旧货市场的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居民区密度次之,各类微小生境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孕蚊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进行白纹伊蚊产卵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室内养蚊笼内放置7个产卵杯,其中1杯做为测试杯.测试杯中为自来水时,其中产卵量百分率平均值为(6.01±1.93)%;测试杯中为蚊虫饲养液(嗅觉引诱物)时,其中产卵量百分率平均值为(32.34±3.74)%;测试杯中为红布条(视觉引诱物)时,其中的产卵量百分率平均值为(45.48±5.21)%;测试杯中为蚊虫饲养液和红布条(嗅觉和嗅觉引诱物)时,其中产卵量的百分率平均值为(76.85±3.07)%,显著高于自来水、蚊虫饲养水或者红布条等单独引诱物存在时的情况,而且平均产卵杯数为(2.03±0.12).研究结果表明,嗅觉和视觉引诱物联合作用对白纹伊蚊的产卵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株 4龄幼虫cDNA文库。方法 :抽提、纯化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株 4龄幼虫总RNA ,进行反转录合成第 1链cDNA ;用Clontech公司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进行长距离PCR ,合成全长双链cDNA ;PCR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提纯后 ,进行SfiI酶切 ;用ChromaSpin 40 0柱将酶切产物进行分级分离 ,然后经 1 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回收 40 0bp以上的组分 ,并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 ;连接产物经体外蛋白包装 ,产生未扩增文库 ;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和重组效率后 ,进行文库的扩增 ,并测定扩增文库的滴度 ;随机挑取 9个噬菌体 ,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以检测所构建的cDNA文库的质量。结果 :经检测 ,未扩增文库滴度达 2 0× 10 7pfu mL ,重组效率在 10 -4 稀释度时每块平板约 2 10~ 2 5 5个噬菌斑中均未发现任何蓝色噬斑 ,扩增文库滴度达 1 75× 10 9pfu mL ;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引物进行PCR鉴定 ,结果显示 :所选 9个噬菌体中均含有重组的cDNA ,并且均在 5 0 0bp以上 ,其中 1kb以上的有 2个、 70 0bp的有 5个、 5 0 0bp的有 2个。结论 :已成功地获得一高质量的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株 4龄幼虫cDNA文库。  相似文献   

17.
白纹伊蚊干燥卵保存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染登革2型病毒的白纹伊蚊卵在(25±1)℃、光照14h/天,75%±5%RH的相对干燥环境中保存42天,分别采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和RT-PCR方法,检测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第1个生殖营养周环F1代蚊虫未检测和分离到病毒,PCR检测第2生殖营养周环蚊虫批阳性率为26.7%,最低感染率为1∶112.5;第3生殖营养周环蚊虫批阳性率为27.8%,最低感染率为1∶108。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第2和第3生殖营养周环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果表明感染白纹伊蚊卵在75%±5%RH的相对干燥环境中保存42天后,能在孵化的子代蚊虫中检测和分离到病毒,证实伊蚊卵在干燥环境中能够保存卵内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