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量的研究证明自由基(FR)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对FR的产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FR在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以及心肌缺彬再灌注损伤中FR的消除与临床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代谢变化在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中作用。方法:采用闭塞大鼠4条动脉全脑缺血模型,在全脑缺血30分钟和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某些脑区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缺血30分钟后,GSH、GSHPx显著下降,细胞膜MDA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胞浆中GSH逐渐回升,而GSHPx进一步下降,并且细胞膜MDA显著升高。在丘脑和下丘脑,各组GSH、MDA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GSHPx变化则与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相似,但下降幅度较小。结论:脑缺血引发的自由基损伤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且海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最易损伤区。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缺氧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常压缺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引起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实验,观察GSP对缺氧(血)小鼠存活时间及耗氧量的影响: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72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GSP对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GSP能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常压缺氧及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耗氧量;并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降低NOS活性及MDA含量。结论:GS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缺氧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降低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凯时)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凯时保护组。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指标: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超微结构,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等。结果凯时(10μg/L)可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LDH释放显著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同时使细胞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加,Bax和Caspase-3表达减少。结论凯时能显著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凯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神经元IκB及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κB、NF-κB的动态表达,并与假手术组对照。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κ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1),NF-κB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增加(P〈0.01)。结论 脑缺血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IκB降解,引起NF-κB的激活,进一步导致自由基大量产生,加重了细胞内DNA的损伤,从而促进损伤区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缺血再灌注可加重心、脑、肾、肝、肺、肠等器官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现就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代谢变化在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中作用。方法:采用闭塞大鼠4条动脉全脑缺血模型,在全脑缺血30分钟和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某些脑区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缺血30分钟后,GSH、GSH-Px显著下降,细胞膜MDA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胞浆中GSH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8.
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晴晖  陈穗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1):850-58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自由基的毒性损伤、钙反常机制等均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1,2]。本文就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清除氧自由基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时有大量的氧自由基(OFR)生成,OFR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氧化脂类、蛋白质和酶类,最终导致膜功能受损,并造成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3,4]。现已发现许多中药能提高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OFR生成,促进OFR清除,并抑制OFR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脑缺氧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复制小鼠脑缺氧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的影响和对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芍药苷可显著提高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脑组织中SOD的含量,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芍药苷能增加脑的抗耐缺氧能力、保护大鼠脑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初步探讨其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及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各16只。粉防己碱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提供,纯度〉98%。②造模前20min,粉防己碱组腹腔注射粉防己碱3mg/kg(约1.2mL)。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2mL。③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当结扎点远端心前壁变紫、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为冠状动脉结扎成功,松扎后抬高的ST段回落1/2以上为再灌注成功的标志。实施30min缺血,再灌注24h。假手术组不造模,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间穿线,不结扎,30min关胸,24h后处死。④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并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 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粉防己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①生化指标测定值:心肌细胞受损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粉防己碱组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t=4.337-10.810,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4.352,P〈0.01)。②梗死范围:粉防己碱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28&;#177;4.38)%,(43.76&;#177;6.30)%,t=7.552,P〈0.01]。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假手术组心肌细胞DNA电泳呈一条大分子DNA片段,为正常DNA带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NA电泳呈“梯形结构”,可见形似云梯状的DNA片段。为凋亡的典型表现;粉防己碱组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梯形条带明显减弱。②原位末端标记:假手术组偶见凋亡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可见大量胞核呈深浅不一棕褐色的凋亡心肌细胞;粉防己碱组凋亡心肌细胞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但较假手术组有所增加。③凋亡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均显著增高[(0.65&;#177;0.39)%,(19.36&;#177;5.28)%.(8.62&;#177;2.45)%,t=9.096~10.006,P〈0.01];但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t=5.224,P〈0.01)。 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自由基,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了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探讨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而成的川芎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组和川参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分钟及再灌注60分钟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ATP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血清CPK、LDH活性和血清、心肌组织MDA/SOD明显增高,心肌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降低。与老龄模型组比较, 川参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CPK水平和参麦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LDH活性降低;川参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心肌Na^ -K^ -ATP酶活性和川参组Ca^2 -ATP酶、SOD活性增高;川参组心肌组织MDA/SOD比值、MDA含量降低。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损伤与ATP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损伤有关。川芎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川芎参麦注射液及尼莫通对心肌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种芎嗪提高Na^ -K^ -ATP酶活生效果显著,川芎参麦注射液能提高Ca^2 -ATP酶活性和抑制自由基的损伤及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其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间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1.5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阻断1h组(B1)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不明显(P〉0.05),阻断1.5h组(B2)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P〈0.05)。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1h缺血再灌注损伤不明显,阻断1.5h有明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应控制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6只。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检测血浆NPY,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浆NPY,血清BUN、Cr、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结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PY水平与肾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NPY可作为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估计肾脏受损程度的主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δ阿片受体(DOR)在急性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以评价其与脑复苏时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全脑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及再灌注大鼠模型模拟心跳骤停引起的全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ing(Western印迹法)方法研究全脑缺血及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DOR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组DOR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下调),而缺血再灌注组中的DOR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上调)。结论:全脑缺血的机制可能涉及δ阿片受体的下调;DOR可能通过上调自身的缺血预处理作用以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存在与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腹部皮瓣在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ROO)的变化。方法: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大鼠腹部皮瓣的ROO的波谱进行直接检测。结果:表明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氧自由基介导的。在皮瓣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变化十分活跃。结论:大鼠腹壁岛状皮瓣是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观察研究氧自由基变化的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对冷停搏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酶是机体细胞内主要抗氧化酶系统,其作用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将超氧阴离子(·(O2)-)歧化成H202还原成H20。N-乙酰半胱氯酸作为谷胱甘肽酶的底物可保证机体在缺血、再灌注时防止自由基引起的损伤。本实验采用离体鼠心Langerdorff灌注模型,在术前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N-乙酰半胱氨酸(实验组),取下心脏后先行Langerdorff装置逆行灌注5分钟,灌注冷停搏液(仁济医院配方),心脏停跳90分钟后再使用Langerdorff装置灌注,测定各组缺血前与再灌注后主动脉血流、冠状动脉血流、心排量、每搏量、心率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发现实验组主动脉血流、心排量、每搏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在心肌遭受缺血、再灌注打击前经腹腔供给N-乙酰半胱氨酸仍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使心脏保持良好地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首乌补肾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即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首乌补肾方高剂量组、首乌补肾方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观察用药后沙土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检测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首乌补肾方两组沙土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1),脑和血清中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首乌补肾方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与减轻自由基脑内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压疮缺血再灌注时氧化物歧化酶(SDD)、乳酸脱氢酶(U)H)活性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2h组、再灌注4h组、再灌注6h组,建立大鼠压疮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测定6组大鼠血浆中90D、LDH的活性以及NO、MDA、ET-1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组各组较对照组和缺血组SOD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MDA、ET-1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缺血组较对照组LDH活性和ET-1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时存在损伤,该损伤与氧自由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薯蓣皂甙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薯蓣皂甙(Dioscin)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组和薯蓣皂甙预处理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结果: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恶化,SOD活性降低和MDA浓度显著增加(P〈0.01),薯蓣皂甙预处理组则显著改善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增加SOD的活性并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薯蓣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从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CAP)对老年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老年大鼠(20-22月龄)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CAP治疗组(C组,预先两周喂服卡托普利)。检测各组在急性缺血1h、再灌注1h及24h,肾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A组对比,B、C组中肾组织的SOD活性显著下降,MDA的含量明显增高。C组在再灌注期肾皮质中的MDA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B组电镜可见明显急性肾小管损伤和坏死,而C组肾小管损伤轻微。结论 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参与了肾脏的损伤过程。卡托普利可以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盾过氧化反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