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Aldo)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166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取血标本,测定醛同酮水平,按醛固酮水平高低分为三组:A组(Aldo〈100ng/ml),B组(100ng/ml≤Aldo≤200ng/ml)及C组(Aldo〉200ng/ml)。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各组ACS患者醛固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醛固酮水平对术后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三组ACS患者随Aldo水平升高,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辊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血浆醛同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同酮水平的高低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依据320CT结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脉轻及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C、TG及LDL—C升高,HDL—C降低,具有明显差异(P〈0.05);TG、HDL—C在不同狭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DL—C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础因素,决定血管病变,TG、HDL—C影响冠脉狭窄程度,可能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的冠心病患者171例,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水平的中位数值(1.32mmol/L,n=82)将患者分为HDL—C高水平组(HDL—C≥1.32mmol/L,n=89)和HDL—C低水平组(HDL—C〈1.32mmol/L),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高水平HDL-C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共发生14例不良心血管事件,低水平HDL—C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共发生29例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20);年龄≥50岁(OR=1.619,95%CI1.119~2.342)、吸烟史(OR=1.652,95%CI1.214~2.248)、男性(OR=1.447,95%CI1.023~2.046)、糖尿病(OR=1.536,95%CI1.118~2.110)、BMI≥25kg/m0(OR=1.372,95%CI1.012~1.945)是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HDL—C≥1.32mmol/L(OR=0.423,95%C10.227~0.788)是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结论高水平HDL—C可以降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DL-C/HDL-C及TG/HDL-C比值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9例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CHD组)及103例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对照组) LDL-C/HDL-C及TG/HDL-C比值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DL-C/HDL-C比值及TG/HDL-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LDL-C/HDL-C及TG/HDL-C比值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而前者预测意义更大。结论 LDL-C/HDL-C及TG/HDL-C比值可作为预测CHD的指标,且LDL-C/HDL-C比值水平与CHD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0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2例,按照其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2例)、双支病变组(43例)、三支病变组(55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入院时患者均测定尿酸水平。结果①四组患者在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患者尿酸水平分别为(330±81)μmmol/L、(341±80)μmmol/L、(372±83)μmmol/L、(288±78)μmmol/L,其水平随着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显示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弥漫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表示;根据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2hPG〈7.8mmol/L,97例)、单纯血糖受损组(5.6≤FPG〈7.0mmol/L且2hPG〈7.8mmol/L,99例)、单纯糖耐量受损组(FPG〈5.6mmol/L且7.8≤2hPG〈11.1mmol/L,111例)以及复合糖耐量受损组(5.6≤FPG〈7.0mmol/L且7.8≤2hPG〈11.1mmol/L,79例)。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对FPG、2h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复合糖耐量受损组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5);尤以复合糖耐量受损组更严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两组间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3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516;P〈0.05)呈正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39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3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B=0.357,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367,P〈0.05)独立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08,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293,P〈0.05)独立相关。结论IGT、I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358例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病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和胰岛素敏感(IS)组,分析胰岛素抵抗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IR组重度狭窄病变、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C型病变发生率高(P〈0.05)。IR组Gem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数高于IS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Gemini积分呈正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DL—C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收缩压、LDL—C、HOMA—IR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HOMA—IR可以预测或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IR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弥漫病变、复杂病变、重度狭窄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48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9例)、多支病变组(107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血清ApoB水平在各组中的变化,分析血清Apo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冠心病单支病变组血清ApoB(1.09±0.25g/Lvs0.69±0.18g/L,P〈0.05)和多支病变组血清ApoB(1.99±0.11g/Lvs0.69±0.18g/L,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组血清ApoB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25g/L vs1.99±0.11g/L,P〈0.05);②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率(20.3%、23.4%VS7.3%,P〈0.0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③血清ApoB水平与冠心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r=0.482,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冠脉积分(r=0.563,P〈0.05)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ApoB水平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青年冠心病(≤45岁,n=58)、老年冠心病(≥60岁,n=72)和青年非冠心病(≤45岁,n=58)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与老年冠心病比较,(1)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主要表现为TC、LDL—C、非HDL—C、ApoB及ApoB/A1均明显升高,吸烟、阳性家族史比率高,高血压比率较低;(2)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为主;(3)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病变平均积分较低。与非冠心病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脂质代谢异常、吸烟、阳性家族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DL—C和ApoAⅠ降低,ApoB及ApoB/ApoAⅠ升高。结论青年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为阳性家族史、吸烟、脂质代谢异常,常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为主,常为单支不稳定病变为主。提示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吸烟和血脂代谢异常在青年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凯  贾程芳  董雪红  郑芬萍  李红 《浙江医学》2010,32(7):1001-1003,1006
目的分析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测定23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并将ABI〈0.9者列为PAD组。ABII〉0.9为非PAD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包括non—HDL,C)、C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并探讨与PAD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PAD组53例(22.7%);PAD组LDL—c与non—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AD组(均P〈0.05或0.01);在TG≤2.26mmol/L和〉2.26mmol/L时,PAD组的non—HDL—c水平均高于非PAD组(均P〈0.05或O.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non—H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PA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on—HDL—c是2型糖尿病伴发PA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并计算AASI,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依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CSS),按照评分结果分为3组:0~1分的非冠心病组(70例),2~31分的轻、中度冠脉病变组(104例),≥32分的重度冠脉病变组(52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与冠脉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AASI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在AASI水平上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冠脉狭窄越严重,AASI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24 h心率、血压杓型等影响因素后,AASI与冠心病的发生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OR=3.471,P<0.01).结论:AASI对高血压患者出现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空腹甘油三酯(TG)和脂肪餐后4h TG水平分为空腹高脂组、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空腹胰岛素(FINS)、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 WHR)、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D-二聚体(D-D)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明显高于餐后正常组(P<0.01),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IMT无明显差异;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患者全血的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显著高于餐后正常组(P<0.01),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RP与TNF-α水平按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的顺序依次增高(P<0.05);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患者血浆PAI 1、D D水平活性明显高于餐后正常组(P<0.05),血浆t-PA活性明显低于餐后正常组(P<0.01),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TG正常伴餐后TG增高者与空腹TG增高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同样的危害性,对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相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入住我院的患者共151例,按照其冠脉造影结果及血糖水平分为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52例),Ⅱ糖调节受损合并冠心病组(45例),Ⅲ单纯冠心病组(54例).入院患者均测定HbA1c、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非糖尿病患者426例,分为4.0%-5.0%(Ⅰ组)、5.1%-5.9%(Ⅱ组)、6.0%-6.4%(Ⅲ组)三组。另选同期糖尿病患者95例作对照。比较四组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结果:三组非糖尿病患者FPG水平、伴高血脂患者的比例差异明显。Ⅰ、Ⅱ组冠状动脉以轻度狭窄为主,Ⅲ组虽然轻度狭窄比例较中、重度狭窄高,但重度狭窄的比例较Ⅰ、Ⅱ组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则以重度狭窄为主(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动态监测HbA1c水平不仅有利于发现隐性糖尿病,还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预测,当发现HbA1c水平较正常轻度升高时,及时进行合理干预,这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了解其与高血压病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8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病组81例,分为高血压病2级亚组(n=28)及高血压病3级亚组(n=53);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27例,分为1支病变亚组(n=9)、2支病变亚组(n=10)及3支病变亚组(n=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含量。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ALD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Ⅰ及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病3级亚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2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亚组血清ALD、AngⅡ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亚组及2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应用ACEI/ARB与未应用ACEI/ARB患者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测量ALD、AngⅠ及AngⅡ水平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的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河北医学》2011,17(5):614-6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66 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79)和冠心病组(n=187),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1h P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12例拟诊冠心病且既往无糖尿病史患者,并根据OGTT结果除外糖尿病患者后,将OGTT 1h PG分为〈8.6 mmol·L^-1组(157例)和1h PG≥8.6 mmol·L^-1组(98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脉造影结果判断是否诊断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弥漫性病变情况以及Gensini总评分来表示。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程度,并对1h PG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1h PG〈8.6 mmol·L^-1组比较,1h PG≥8.6 mmol·L^-1组代谢谱更差,该组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甘油三酯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在后组中也有显著升高。1h PG≥8.6 mmol·L^-1组冠心病患病率、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及Gensini总积分明显升高(P〈0.05),而1h PG〈8.6 mmol·L^-1组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s CRP是1h PG的最强影响因素(β=0.25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h PG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43,95%CI:1.051-1.627,P=0.042)。结论负荷后1h PG≥8.6 mmol·L^-1的患者代谢谱更差,可能是前期糖尿病的标志;升高的1h P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