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髂骨截骨延长术及其防止植骨块回缩的方法。方法 介绍我院1982-1996年间进行26例髂骨截骨延长术,其中18例按预定宽度撑开截骨线后,在截骨端间隙基底先填充少量骨水泥,骨水泥干固后再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4年3个月,使用骨水泥的18例延长效果满意。7例术后回缩1-1.5cm,1例植骨块移位。平均延长3.5cm。结论 髂骨截骨延长术适应症如选择得当,截骨端间先填骨水泥再植骨能有效防止植骨块回缩,简单牢固实用。  相似文献   

2.
<正> 1988~1994年,我院采用牙挺替代手摇骨钻钻孔治疗“儿麻”后遗症的麻痹性髋关节囊松弛,髋关节半脱位,下肢缩短、畸形而行髂骨截骨延长术28例,收到手术切口缩短、组织损伤减小,操作简单、灵巧、方便、固定牢固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 男15例,女13例。1.2 年龄 16~24岁。1.3 临床表现分型 按刘广杰新编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分型标准,Ⅰ型18例,Ⅱ型10例。一侧下肢缩短3~3.5cm6例,3.6~4.0cm11 例,4.1~4.5cm7 例,4.6~5.0cm4例。1.4 治疗结果 28例病人下肢延长2.5~3.3cm,平均2.8cm,患侧关节囊松弛改善,半脱位消失,髋关节稳定,跛行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髂骨截骨延长术下肢延长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髂骨截骨延长术下肢的延长量及其测算方法报道不一。根据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和肢体延长的机理,认为肢体的延长量是由患肢绝对延长和相对延长两部分组成的,它与髂骨截骨间距密切相关,经数学推算,其方法为测量X线片髂骨截骨撑开的梯形中心间距(cm),减去X线片的放大值(cm)再除以0.7;手术时髂骨需要撑开的宽度(cm)为肢体短缩数(cm)乘以0.7。经临床103例手术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正> 髂骨延长作为下肢均衡的一种手术方法,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以往手术植骨都离不开内固定器材,使用钢板螺丝钉,或使用克氏针。我们于1984年行髂骨延长嵌插植骨,现报告如下: 例一、王某某,男,20岁,住院号154343。因小儿麻后遗症致使下肢不等长来院求治。检查:一般情况好,胸腹部无  相似文献   

5.
采用开窗法从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区刮取松质骨骨块,用于植骨治疗陈旧性骨折22 例及内生软骨瘤3 例。植骨处骨愈合良好,取骨区髂骨外形正常,无疼痛或局部感觉异常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采用开窗法从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区刮取松质骨骨块,用于植骨治疗陈旧性骨折22例及内生软骨瘤3例。植骨处骨愈合良好,取骨区髂骨外形正常,无冬痛或局部感觉异常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应用带血管游离髂骨移植方法,治疗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缺损、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或脑瘫等8例患者.文中介绍了以股外侧皮神经为标志,解剖旋髂深动静咏切取带血管髂骨植骨块的方法和体会,讨论了手术的适应证。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大小、形状不等的植骨,而对需要松质骨为主的骨移植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周铁军 《医学文选》1995,16(4):285-286
自1988年开始行髂骨樾入延长踝关节融合术,随访36例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5 ̄31岁,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该术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性融合时间短,有一定的延长性,其优良率67.5%,中可率31.5%,差1%。  相似文献   

9.
<正>儿麻后遗症臀肌瘫痪伴有麻痹性髋关节半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自1984~1993年,我们采用了髂骨截骨间隙“Ⅰ”字架支撑固定的基础上,应用缝匠肌髂骨骨瓣转位进行髂骨间隙植骨15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26岁。患肢短缩4~9cm,平均短5.3cm,均有髋关  相似文献   

10.
周升新 《中原医刊》2006,33(1):44-45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肘关节及小腿、前臂等复合组织缺损22例。结果临床应用22例,皮瓣面积最小6 cm×4 cm,最大25 cm×10 cm,髂骨瓣长度3~7 cm。术后2例部分坏死,20例全部成活。结论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皮瓣血运可靠,质地好,手术简便安全,并在同一手术完成复合组织缺损修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短缩治疗方法较多,本文作者采用髂骨延长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认为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10例带血供髂骨块转位移植临床应用王凤禹,吕杰,陈军(包头市第四医院)我科从1986年9月至1993年9日用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块转位移植及吻合血管的髂骨块移植治疗胫骨假关节不愈合,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劈裂骨折共10例随访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髂骨块支撑植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结合髂骨块支撑植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1例。结果经随访1~2年,除1例肱骨头坏死外,其余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5例,良4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锁定钢板结合髂骨块支撑植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便、省时,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两下肢常因外伤骨折、炎症病变、先天性发育畸形等造成长短不等,引起跛行;尤其多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轻度者可用加垫鞋底予以矫正,不必手术治疗,但对长短不等明显、影响功能者,须手术矫正,延长患肢。我院自1986年至1988年应用改良Salter手术经髂骨截骨下肢延长术共做8例,临床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76年以来,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近200例矫治手术。1990年5月起又开展髂骨截骨术9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9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大于1.5cm患者采用骨植骨与肩峰骨膜瓣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25例锁骨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大于1.5 cm患者分为髂骨植骨组12例和肩峰骨膜瓣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肩锁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肩峰骨膜瓣组平均愈合时间少于髂骨植骨组(P 〈0.01);术后采用Kalsson评分标准评价肩锁功能恢复情况,肩峰骨膜瓣组优良率高于髂骨植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髂骨块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肩峰骨膜瓣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能有效促进锁骨骨折不愈合并骨缺损患者的骨折愈合,对于骨缺损长度不足3cm患者可行髂骨块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超过3cm患者存在较大骨不愈合风险时,可行肩峰骨膜瓣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者进行病灶清除.方法: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加大块髂骨移植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43例,结果:术后截瘫完全恢复40例(93%).作者认为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能充分暴露病灶,达到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有效的椎管减压要求.病灶清除后,椎体间缺损大于3cm者,采用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全部病人在术后2年摄片复查,发现植骨块位置良好,髂骨块与植骨床融合.结论: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抗折、抗弯曲能力强,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陈义美  孙玺淳 《四川医学》2000,21(8):693-694
自 198 7年以来 ,笔者应用带肌蒂髂骨瓣镶嵌式造盖术异位造盖治疗大龄髋关节脱位 ,随访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2 6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4例 15髋。年龄 9~ 2 3岁 ,平均 15 .3岁。先天性髋脱位 2 4例 2 5髋 ,小儿麻痹后遗症 1例 1髋。1.2 手术方法1.2 .1 术前治疗 :<14岁 ,无明显假臼或假臼浅小者 ,行股骨髁上牵引 ,同时切断内收肌和髂腰肌。1.2 .2 手术方法 :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常规显露髂骨内板 ,距髂前上棘后 2~ 3cm凿下髂骨全板 ,约 4.5 cm× 4.5 cm。沿骨瓣边缘切断外板骨膜 ,顺肌纤维分…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4年2月~1988年间,行髂骨截骨延长治疗小儿麻痹后遗下肢短缩患者共计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  相似文献   

20.
许杏清 《河北医学》1996,2(3):223-223
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的临床应用(315300)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骨科许杏清我院自1989年9月~1994年9月采用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并患下肢短缩16例,本文介绍了对诸手术方式、分析本组病例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止进行讨论,术后均获得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