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共同提高急诊首诊痫性发作正确、快速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痫性发作与56例假性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计算比值比。结果 发作时意识丧失与痫性发作的联系强度最大(ORS=107.609),暗示下再次发作或终止与假性痫性发作的联系强度最大(ORPS=245.667)。结论 发作时意识丧失一般为痫性发作,而暗示下再次发作或终止基本上为假性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16例PKD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随诊。结果:16例患者均服用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好。结论: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四大类型之一,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短暂的不随意运动,属离子通道病,用抗癫痫药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非癫痫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NES)又称为非癫痫性发作事件,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临床发作,不伴有发作期脑电图痼样放电,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据文献报告NES5%~20%被误诊为癫痫。我院神经科2005年收治32例外院误诊为癫痫的NES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癫痫(epilepsy)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特征为在病程中有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以发作性哭泣为表现的精神运动性发作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发作性晕厥     
发作性晕厥苏予德,张泽春,代怀青,韩瑞丰((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聊城252601)1病历摘要患者田某,女,24岁,因惊恐突发黑朦,意识不清、口唇青紫,持续约半小时,而于1995年6月10日入院。经询问病史,患者突发黑朦时,随即摔倒在地,小便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5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过度嗜睡,其中3例伴猝倒,2例有入睡前幻觉.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2例,猝倒伴白天过度嗜睡3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改变.5例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PSG结果显示睡眠潜伏期〈10 min,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20 min.MSLT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其中3例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MPs),2例未见SOREMPs,但平均REM潜伏期〈10 min.[结论]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PSG及MSL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患者应给予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6岁,因反复发作性局部肢体抽动3年,加重3个月于2008年7月5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局部肢体抽动,久坐位站起时最易发生,自觉站起时有一股气自双足向上发展,随即僵直,伴有双眼右侧凝视,头部右偏,数秒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楚,不伴四肢强直和(或)抽搐、小便失禁。病程中数次于跑步时发作而跌倒。入院前3个月起发作频率增加,每日发作十余次,而且发作前有下肢发麻和不适感,但是发作形式无变化。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又称Gelineau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本病早在1880年Gelineau首先记述并命名,临床特点以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主要表现,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诊治3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慢性心境障碍,是一种不能满足重性抑郁症或躁狂发作诊断标准但反复出现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疾病。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10.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抖动性TIA(limb shakingTIA,LS-TIA)为一种对其认识较少且临床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型,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我们2005-04~2006-10收治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TCD对175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75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临床,CT、MRI和TCD进行了检测。并结合177名同年龄组健康人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175例中,男102例,女73例,平均年龄59.5岁。分四组:1颈性晕组(56人)合并明显的颈椎病。2、V-BATIA组(42人)有眩晕及局灶神经证,24小时内消失。3、V-BA系统脑梗塞组(62人)。4、颈性眩晕并TCD转颈组(15人)。TCD,总异常率63.2%;有神经征阳8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中,潜伏期缩短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5次MSLT分析.保持闭眼时间,α波解体时间,睡眠潜伏期,直接进入REM期时间。结果10例均为过度睡眠,其中自天过度嗜睡6例,1例出现睡眠瘫痪。3例猝倒,10例均进行MSTL检查:睡眠潜伏期都小于5min,其中有3次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结论MSTL对发作性睡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剑  赵家军 《华西医学》2010,(6):1141-1143
目的探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eholecystectolny,LC)的时机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2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的LC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发病3d以内(早期)和3d以上(延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延期手术时,平均术后住院日和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为较长,早期LC全部成功,延期组中转术4例(8.7%)。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早期行LC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延期施行LC手术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是指突然出现短暂且反复发作的异常运动,而发作间期表现正常的一组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最早有关该病的描述来自Mount 和 Reback(1940年)报道的1个家系5代多名患者,表现为发作性手足徐动,持续数分钟,1日发作数次.其后Smith和Heersema(1941年)描述了3例无血缘关系,表现为运动诱发的、持续5~10 s的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吴宏涛  周东  王慧  徐鸿儒 《华西医学》2002,17(4):460-461
目的:(1)探讨各类癫痫发作时症状和脑电图特点及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在癫痫诊断、分类、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将404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1、临床诊断癫痫组,2、临床疑诊癫痫组。采用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仪纪录患者发作时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分析其监测结果。采用医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确诊癫痫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阳性率:VEEG达82.3%,与常规脑电图(REEG)阳性率33.2%有显著性差异。88.7%临床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可检出部分性痫样波。结论:VEEG对癫痫患者脑电异常的检出率高于REEG。VEEG可以为部分性癫痫发作提供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阁光顺 《新医学》2006,37(3):193-193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发作性咳嗽20年,加重2只伴气促就诊。无胸痛、发热。患者20年前始出现慢性咳嗽、咳痰,近10年来有过数次发作性咳嗽加重伴脓痰,下肢水肿。患者有吸烟史20余年,曾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COPD、且市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多次入院治疗。2日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气促再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1次/分,呼吸36次/分.血压110/70mmHg(10mmHg=1.33kPa),神志清楚,体形消瘦,抬入病房。呼吸急促,半卧位,唇稍发绀,  相似文献   

17.
发作性疾病或症状在婴幼儿较为常见,临床鉴别癫痫或非癫痫性发作较为困难。目前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能长程监测病人的临床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为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院2002年4月~2005年7月共行AEEG监测婴幼儿256例,监测到发作性疾病106例,占41.4%,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涂良丹 《华西医学》2014,(8):1410-1412
目的提高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经卡马西平、托吡酯等药物治疗,病情均得以控制。9例患者经半年至3年随访,5例能坚持每日正规按时服药,症状无发作或偶有发作且轻微;3例患者间断服药,症状时有发作,发作后服药最初剂量同样能控制症状;1例24岁患者服用近1年后未继续服药,症状未再发作或偶有发作先兆,但能自行控制症状。结论 PKD为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注意同其他发作性疾病的鉴别,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体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约为64/100000,占所有眩晕症的20%,也是约半数耳源性眩晕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反复发作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岳培茹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68-2268
目的 为了解肝性脑病反复发作患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及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患基本情况调查表,以随机抽样法,对57例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肝性脑病反复发作患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有显的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 提示护理人员可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来提高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