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cl-2、p16、PCNA在2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上的表达,并与10例非白血病患儿表达情况作一对照。结果 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增高;实验组p1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显增高。结论 bcl-2抑凋亡作用增强和p16抑增殖作用减弱在儿童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PCNA则可作为细胞增殖状态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p16蛋白的表达及两者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16蛋白在2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并与19例非白血病患儿的表达作对照。结果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1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儿童初诊急性白血病中p16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过度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增强和p16失表达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减弱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障碍和细胞增殖失控在多数白血病发病中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细胞凋亡抑制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病中可能比细胞增殖失控起的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p16蛋白的表达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p16蛋白的表达及两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16蛋白在2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并与19例非白血病患儿的表达作对照。结果 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16蛋白表达显低于对照组;在儿童初诊急性白血病中p16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bcl—2过度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增强和p16失表达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减弱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障碍和细胞增殖失控在多数白血病发病中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细胞凋亡抑制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病中可能比细胞增殖失控起的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蛋白在4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包括29例初诊病例和15例CR病例)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与19例非白血病患儿的表达作对照。结果初诊组、缓解组和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6.7%、15.8%,初诊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意义。在初诊病例中,bcl-2蛋白阴性表达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结论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白血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改变可协助疗效判断,初诊病例bcl-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白血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蛋白在4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包括29例初诊病例和15例CR病例)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与19例非白血病患儿的表达作对照。结果 初诊组,缓解组和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6.7%,15.8%,初诊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意义。在初诊病例中,bcl-2蛋白阴性表达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结论 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白血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改变可协助疗效判断,初诊病例bcl-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白血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细胞培养、DNA片段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cDNA阵列杂交等方法检测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高三尖杉酯碱使HL-60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较低,c-myc表达较弱,而p15表达较强。结论高三尖杉酯碱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高三尖杉酯碱下调原癌基因bcl-2、c-myc及上调抑癌基因p15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 bcl- 2和 p5 3基因表达的改变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4例宫颈癌组织及对照组宫颈组织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 bcl- 2和 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宫颈癌中 bcl- 2基因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 ,p5 3基因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 ,其中二者均为 期高于 期 , 期均低于 期和 期 ,P<0 .0 1。结论  bcl- 2和 p5 3基因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宫颈癌早期 ,bcl- 2主要抑制细胞凋亡 ,而 p5 3则在癌组织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扁平苔藓(lichenplanus,LP)是一种独特的皮肤和黏膜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病理显示LP表皮下部出现坏死性角朊细胞(胶样小体),经研究证实为凋亡小体,这说明细胞凋亡在L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抑凋亡基因bcl-2是重要的细胞凋亡基因,抑癌基因p16对细胞生长起负性调控作用,而bcl-2、p16与LP有何联系?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检测bcl-2、p16在LP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索这两种基因与LP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晶  孙关林  陈惠仁 《江苏医药》2002,28(4):251-253
目的:探讨五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NB4增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用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电泳,bcl-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等方法观察NB4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As2O5能显著地抑制NB4细胞增殖和细胞生长活力,诱导NB4细胞程序化死亡,下调p53,bcl-2蛋白表达,并能抑制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结论:As2O5对APL细胞NB4具有较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成为治疗APL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Bcl-2及p21WAF1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1例乳腺不典型增生中p21WAF1、Bcl-2及PCNA的表达,TUNA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比,PCNA表达较弱,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并且p21WAF1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弱,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率与p21WAF1表达呈正相关(r=0.70,P<0.05),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p21WAF1及Bcl-2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雄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能力,探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雄黄可诱导白细胞病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同时雄黄可使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结论:雄黄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这是其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p53、bcl-2、c-myc在大肠粘膜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各10例)和30例大肠癌的活检组织标本分别进行p53、bcl-2、c-myc蛋白表达的检测,同时采用15例正常大肠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1)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6.7%、40%和73.3%。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2)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73.3%和63.3%。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癌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正常粘膜、腺癌和腺癌的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7%、60%和76.7%。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1)bcl-2基因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的抑制而在大肠的早期发生作用。(2)p53基因突变在腺瘤化为腺癌的过程中起作用。(3)c-myc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可能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实验组32只,每个时间点8只(2、7、14、28天),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损伤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动脉壁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表达丰度。结果对照组p53和bcl-2基因均表达;实验组P53在损伤后第2天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后渐增至14天达高峰,在28天时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仍较对照组为高;而BCL-2在损伤后表达量逐渐减少,在14天时最低,28天时有所回升。结论在动脉球囊损伤后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符合细胞增殖凋亡规律,可作为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研究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与患者体内p16蛋白表达缺失值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就诊、住院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40例;同期单纯性贫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别采集他们的少许骨髓样本,分离骨髓液中的淋巴细胞,应用APAAP法、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来检测受检淋巴细胞内的棕色颗粒的多少,以确定其p16蛋白表达是否缺失。结果对照组和ALL不同病期患者p16蛋白表达(缺失)值不同,确诊为单纯贫血的患者p16蛋白表达值,均为阳性表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病期患者组的p16蛋白表达值,均为阴性表达;动态检测15例ALL患者的p16蛋白缺失值,发现ALL复发期的人体骨髓p16蛋白表达缺失值显著低于ALL完全缓解期的该值。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在ALL复发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检测完全缓解后患者的p16蛋白表达缺失值,能对预测、确诊其ALL是否出现早期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组织中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和突变型p 53蛋白在不同胰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胰腺导管腺癌(PC)、10例慢性胰腺炎(CP)、9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检测.结果 bcl-2和p 53蛋白阳性表达仅见于PC,阳性率分别为36%和55%;p 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bcl-2蛋白表达在组织学1、2级和临床1、2期显著高于组织学3级和临床3、4期.结论p 53和bcl-2蛋白在部分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cl-2蛋白表达可能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p33 ING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33 ING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用TUNEL法做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脑胶质瘤中p33ING1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90%(28/50),随着胶质瘤恶性度的增高其表达水平下降,而且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与细胞增殖指数(PI)呈负相关(P〈0.01)。结论胶质瘤细胞中抑癌基因p33ING1的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牡蛎天然活性肽(BPO)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探索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酸抽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从牡蛎体内分离提取到牡蛎天然活性多肽组分BPO-1,以姜黄素和HMBA处理组为平行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BPO-1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增殖活动,出现亚G1期细胞,细胞进入凋亡现象。BPO-1,姜黄素及其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BGC-823细胞p16,c-myc,Fas,p2^WAF1/CIP1蛋白表达,下调突变型p53,bcl-2蛋白表达。结论 BPO-1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与其调节和干预bcl-2,c—myc等癌基因和p53,p16,p21^WAF1/CIP1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何勤  毕慧 《云南医药》2002,23(3):177-179
目的 研究bcl-2和p5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AL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初治AL骨髓细胞bcl-2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L骨髓细胞中bcl-2及p53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在AML亚型中,bcl-2在M4及M5中的表达高于M1,M2和M3(P<0.05);而p53的表达在各亚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细胞数呈正相关(R=0.44,P<0.05),与疗效呈负相关(R=-0.44,P<0.05)。结论 bcl-2和p53基因的紊乱可能达AL的发病中起作用,还与白血病的某些特征,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变过程细胞凋亡和增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变过程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方法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苷酸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31例、乳腺癌前病变组43例(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21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2例),正常乳腺组11例的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和bcl-2蛋白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凋亡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5.36±0.61和40.84±9.99)低于乳腺癌前病变组(9.97±1.50和48.68±7.78),但高于正常乳腺组的凋亡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2.66±0.49和22.8 7±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蛋白表达分值为2.81±0.88、1.38±0.76、0.5 0±0.67,以乳腺癌组最高(P<0.01).对乳腺癌组凋亡指数与PCNA、凋亡指数与bcl-2分值和PCNA与bcl-2分值行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 s分别为:0.832、-0.608和-0.475.结论乳腺组织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异常表达预示着恶性转变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涛  罗浩  秦前波 《医药导报》2012,31(1):11-14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药曲古抑菌素A(TSA)对肾癌GRC-1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TSA处理GRC-1细胞. 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p53,p21和bcl-2表达. 结果 TSA能明显抑制GRC-1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TSA处理72 h的GRC-1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提高,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TSA能够明显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p21的表达,而对p53的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TSA可以通过诱导肾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周期阻滞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上调肿瘤抑制基因p21的表达有关,TSA可能依赖非p53途径调控p2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