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然后行颈部血管MRI及CT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粥样硬化斑块108处,MRI检出97处,CT发现48处钙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MEI、CT影像检查能有效的分析斑块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狭窄程度,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永珉  王艳  赵斌 《海南医学》2013,24(22):3399-340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5例经超声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283例,占65.05%,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2例,占28.04%,颈总动脉主干30例,占6.90%,其中,软斑144例(33.10%),硬斑157例(36.09%),混合斑134例(30.80%).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可准确确定病变位置,观察血管形态和血流速度,有助于临床判定适当和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本文对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我们对12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临床经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50~65岁60例,66~80岁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方  相似文献   

5.
牛媛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50-1851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我们对 5 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经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 5 8例 ,男 4 1例 ,女 17例 ,年龄4 2~ 70岁 ,平均 5 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 (TIA)发作 ,病史 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部位、形状、大小、回声强度.结果: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多见,其中硬斑较多见.结论:彩超检测的各项参数指标有助于对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动态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疾病,其与心梗、脑梗等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carotidplaque,CP)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而备受临床关注。颈动脉居于人体的表浅部位,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AS最常采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10.
王秀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07-170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86例患者中,61例患者被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约为70.93%。扁平斑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叉部位(BIF),且右侧发生率略低于左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受阻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资料显示,众多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目前研究~([1-2])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概括为两个方面:(1)斑块所致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低灌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斑块碎裂脱落、血栓形成而导致管腔堵塞,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估测其稳定性,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特点。结果声像图特点是管腔内探及低、中、强及混合回声斑块,CDFI血流信号变细或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血流速度局部增快或慢及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助于提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超声(CDUS)与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普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于入院2周内进行CDUS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易损斑块数量检出率的差别。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 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斑块性质评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颈内动脉斑块的数目明显多于CD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检出颈总动脉易损斑块数目明显多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S和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各有优势,临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准确性,更好的防治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进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观察。结果:二维超声显示软斑为边界模糊,硬斑分叉处斑块显示不清楚,混合斑边界形态比较清晰。而三维超声显示软斑为边界清晰,硬斑清晰,混合斑形态显示全面。二维超声检出斑块56例,检出率为70.0%;三维超声检出斑块64例,检出率为80.0%,三维超声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意义重大,而三维超声的应用更加有利于进行斑块检出与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 190例患者的颈动脉行超声检测 ,检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 89例 ,检出率为 4 7%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 190例 ,男 112例 ,女 78例 ;年龄 4 8~ 73岁 ;原患有高血压病 97例 ,冠心病 6 9例 ,糖尿病 5 8例 ,高脂血症 90例。1.2 方法 :应用美国 ATL - 5 0 0 0和惠普尖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探头频率 10~ 5 MHz,取样容积 2~ 4 m m,血流与声束夹角≤ 6 0 o。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 ,探头沿颈动脉走向 ,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50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入院一周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CTA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结果 CTA在ICA上斑块检出数量明显多于CDUS;两种检查方式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对CCA上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CTA(P<0.05);CTA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检出率98.0%,显著高于CTA的84.0%(P<0.05)。结论 CTA在ICA段斑块检出、颈动脉狭窄评估中具有优势,而CDUS能更好判断斑块表面是否规则或存在溃疡,在CCA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合,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诊疗提供更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患者50例,年龄60-80岁,颈动脉内有硬斑和软斑块形成.仪器美国HP-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11-3MHz,采用的方法自由臂方式,包括血管长轴及短轴进行扫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颈动脉的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全面、完整地显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并对软、硬斑的位置、大小、形态、特征、对血流的走行进行全面、直观的立体三维观察.结果: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三维超声成像具有直观、准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诊断中超声造影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超声造影诊断,以及回声图像结果分为硬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3组到达峰值和斑块峰值强度时间.结果 3组造影增强和未增强斑块个数及对应构成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块组达峰时间和斑块峰值强度和软斑块组比较、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达峰时间和斑块峰值强度诊断中差异显著,可将其作为临床中对斑块稳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百胜AU4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血管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62.61%,颈动脉狭窄在有动脉斑块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4.9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有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的起始时间为 2017 年 12 月,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 116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 116 例健康群体作为参照组。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等指标予以比较分析。 结果 参照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较低,较之实验组研究对象 P<0.05;参照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较低,较之实验组研究对象 P<0.05。 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特征方面,脑梗死患者与健康群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特征,评估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防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