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1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为了缩短疗程 ,防止并发症 ,及早明确诊断 ,采用有效的抗生素 ,切开引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1 996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在我科的 1 1 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6年 8月~ 2 0 0 1年 8月期间在我科诊治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1 1 2例 ,男性 5 7例 ,女性 5 5例 ,年龄最小 1 61 2 岁 ,最大 68岁 ,平均年龄 3 1岁 (见表 1 )。表 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年龄分布表 年龄 (岁 )0~ 1 1~ 2 1~ 31~ 41~ 51~ 61~例  数 1 81 71 4 2 3 2 1 1 2 7  在 1 1 2例…  相似文献   

2.
何建明  蔡琪  徐青  吕新元 《口腔医学》2008,28(7):387-38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11例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性措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后,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死亡。结论综合性措施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良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期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探索预防手段。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的15例妊娠期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妊娠期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8.6岁,孕周平均24.9周。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口外切开排脓,每天换药,全身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患者平均换药天数为14d.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8d。治愈后分娩.其中1例早产,其余均足月产;7例人工分娩.8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各项指标均正常,新生儿指数平均为9.4,平均出生体重为3193go结论:妊娠期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应早期诊断.早期对感染区切开引流。及时适当的处理.对妊娠结局和母婴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外科感染中常见的疾患。诊断明确,抗生素有效,切开引流及时是颌面部间隙感染处理时疗程缩短,减少并发症关键所在。现将1977年以来在我科经治的4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体会予以总结。1一般资料1977~1997年期间在我科经治的颌面部间...  相似文献   

5.
23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6年来,我科共收治颌面间隙感染患者234人,总结出几点临床经验供同道参考指正。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薛明 《口腔医学》1999,19(1):43-4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已普遍有所下降,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我院从1989年以来,共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379例,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取...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口腔医学》2003,23(3):164-16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最多,占51.4%,颊间隙感染占40%,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治疗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7年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3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状况、临床症状、感染来源、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8例患者中,高龄患者152例(43.28%),青年患者196例(56.32%),高龄患者中,男91例(59.87%),青年患者中,男117例(59.69%),两组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发生并发症112例(73.68%),青年患者49例(25.00%),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还发现,从症状出现到就诊的时间、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患者细菌培养阴性101例(51.53%),青年患者有更高的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在细菌的组成中,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高龄患者和青年患者有着许多相同的临床表现,但高龄患者较青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OMSI)是颌面部潜在筋膜间隙的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OMSI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为提高OMSI的治愈率,其治疗原则与方法需与时俱进。因此,依据国内部分专家当前诊治OMSI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患者病程超过1周。多间隙感染(70.5%)较单间隙感染(29.5%)更常见。60岁以上患者为患病最高的年龄段(38.9%)。血液链球菌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34.2%)。下行性纵隔炎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78.1%的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抗生素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明确感染来源,从而指导治疗方案;B超、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经验性抗生素使用合并脓肿切开引流仍是感染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控制患者基础病的水平,避免可能出现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的转归因素。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42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人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在老年患者中,切口数量和并发症与受累间隙的数量有关。而在中青年患者中,切口数量和住院天数与受累间隙的数量有关,并发症与入院血糖浓度和人院白细胞总数。结论:分析阐明了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其中,受累间隙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内、外学科合作诊治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0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内、外科协作治疗后,7例痊愈,3例(30.0%)死亡,较传统治疗死亡率降低(61.5%)。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外科协作,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13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继芬 《口腔医学》2007,27(7):391-392
目的总结适合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全身应用抗生素、综合治疗及局部治疗。结果12例糖尿病患者感觉完全治愈,创口愈合。结论全身及局部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5—2010年共收治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化脓性心包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病因均为牙源性感染。自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至确诊纵隔感染0~12 d,平均6 d;纵隔感染至确诊心包炎0~7 d,平均2.5 d;治疗时间9~63 d,平均42.5 d。病原菌包括唾液链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嗜麦芽寡氧单孢菌等。经头颈、纵隔、心包脓肿切开引流,静脉注射抗生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支持治疗后,3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化脓性心包炎病情凶险,而下行扩散的过程隐匿,须重视患者的胸部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充分的引流是治疗关键;细菌培养对抗生素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 (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种类和数量)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变量为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受累的间隙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糖尿病存在与否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转归(住院时日和并发症)直接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不同,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2002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来源、起始部位、易联合感染的间隙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56例痊愈,9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发生多间隙感染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选尉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来势凶险、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特别重视,现将我们1985年以来收治的2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6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以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常见,而外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感染少见。作者就1985~1997年诊治的198例间隙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儿童感染的病源牙进行了统计分析。1临床资料1.1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168例,占84.85%,其中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