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对60例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采扁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分值均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状况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疗程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F-36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0.05或P<0.01).试验组综合护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SF-36各因子两组患者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及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然后应用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半年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六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或P<0.01);一年后干预组各维度得分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两组患者在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住院人次数、依从性、相关指标等项目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维持性HD患者采用KDQOL-SFTM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饮食管理、心理指导、促进家庭及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说明护理干预对于改善H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测评,对心理问题突出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护理质量.方法:将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还对患者和家属实施个性化的术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沟通、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值比较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术前焦虑上效果优于一般常规护理,这对降低或解除患者的术前焦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测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于患者入院后经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评定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对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精神紧张、正负性情感、认知功能、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因子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EBT)对改善中年意外伤害患者心身症状的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120例中年意外伤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EBT)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不予特殊干预.两组分别于入院48~72 h和入院两周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不同住院日期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中年意外伤害患者的不和理认知和情绪,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住院老年0P伴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社会干预、躯体干预等护理,并对干预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得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心理干预、社会干预、躯体干预,患者GDS得分下降,护理干预前后GDS得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OP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