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需再次手术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7例17眼,其中11例是第1次经玻璃体切割联合膨胀气体填充后黄斑裂孔未闭合,6例是黄斑裂孔闭合后晚期复发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彻底黄斑前膜剥离,2例行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全部病例联合硅油内填充,11例术后补充氩激光光凝。结果 17例17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全部复位,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随访3—24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无1眼复发。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中彻底剥离黄斑前膜,剥离视网膜内界膜,硅油填充和激光光凝可有效封闭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术时利用曲安奈德识别玻璃体后皮质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4例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经前置镜、三面镜、间接眼底镜、B超等检查确定为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伴近视,其中伴高度近视16例,伴玻璃体后脱离19例,伴脉络膜脱离3例,伴PVRC1-37例,D12例,伴视网膜下增殖条3例,伴黄斑前膜5例,其中伴后极部大片脉络膜萎缩即"白孔"18例。术中切除中轴部玻璃体后注入曲安奈德0.1mL于玻璃体腔,以此识别玻璃体后皮质及黄斑前膜,并有效清除。同时联合硅油填充18例,C2F6填充6例,手术后随访6mo~1a。结果:对24例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中用曲安奈德识别玻璃体后皮质及黄斑前膜,其中19例为术前被诊为玻璃体后脱离,其中有9例黄斑区2~4PD不等的玻璃体后皮质残留,6例整个视网膜前玻璃体后皮质残留,4例为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经过手术清除,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88%,视网膜复位率88%。结论:利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良好可视性能有效识别玻璃体后皮质残留及玻璃体后皮质劈裂,鉴别是完全的玻璃体后脱离还是玻璃体后皮质劈裂;对临床上玻璃体中weiss环的出现而确定为玻璃体后脱离须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中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分为两组:剥膜组19例,未剥膜者为对照组21例.术毕均填充硅油.于玻璃体手术后3个月及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应用OCT观察两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及视网膜前膜情况,并记录最终随访视力.结果 随访6 ~ 12个月.玻璃体切除术后3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剥膜组0眼,对照组6眼(28.57%)(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1);出现黄斑水肿者,剥膜组1眼(5.26%),对照组5眼(23.81%) (x2=1.433,P =0.231).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复位率剥膜组为89.47%,对照组为90.48% (x2 =0.011,P=0.916).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再发生新的视网膜前膜;出现黄斑水肿者,剥膜组为5.3%,对照组为14.30%(x2=0.178,P=0.673).最终随访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以降低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对术后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收集我院2009-09/2011-12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住院患者22例22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方式。随访观察术后1,2,3d;1wk;1mo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对患者年龄和患病病程与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行气体填充13例,行硅油填充9例。患者术后黄斑裂孔封闭率100%,视网膜均解剖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术后恢复时间逐渐提高。眼压在术后1,2,3d有升高,7d后下降逐步恢复正常。患病病程<6mo的患者较病程>6mo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黄斑裂孔患者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式,可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和激光治疗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丽  邓世靖 《眼科》2001,10(2):79-8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的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5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随访。硅油取出时间平均7个月。术后均作1年以上随访(平均18个月)。结果: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复位23只眼(92%),术后视力在0.1以上16只眼(66%)。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有利于脱离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行黄斑裂孔光凝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1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重水下行黄斑裂孔激光光凝、气-液交换、C3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 18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3例气体吸收后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视力提高者16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3例.结论 对于某些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并在手术中行激光封闭黄斑裂孔能够到达复位视网膜、防止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6例98眼,行4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手术后随诊6~12个月,以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结果1.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63.33%,视力改善率50.00%,并发症发生率16.67%.2.巩膜环扎和(或)外加压联合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76.88%,视力改善率75.00%,并发症发生率28.13%.3.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80.00%,视力改善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55.00%.4.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视网膜复位率87.50%,视力改善率37.50%,并发症发生率87.50%.结论根据PVR(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程度、黄斑前膜、视网膜脱离范围等合理选择术式,均能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及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内境界膜剥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患者复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吲哚青绿染色的内境界膜剥离术手术结果。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4月间,一次性手术后复发的伴有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6例(26只眼),经玻璃体切除、吲哚青绿染色后施行裂孔周围全周内境界膜剥离术。结果 平均随访观察6.7个月,22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4只眼再次手术注入硅油复位。黄斑裂孔19只眼术后消失,视力提高者16只眼,不变者7只眼,下降者3只眼。结论 吲哚青绿染色下的内境界膜剥离术对于复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27例(27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27只眼中惰性气体填充22只眼,硅油填充5只眼,初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24只眼(24/27),成功率88.9%。3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只眼再次手术。所有视网膜复位成功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有晶状体后囊混浊及继发性青光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连续收集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10例(A组),并以同一时期不伴脉络膜脱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12例为对照(B组),对比两组发病年龄、病程、术前屈光度、眼轴、眼压、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A组发病年龄大、近视度数高、眼压低、视网膜脱离范围大,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眼压差异显著(P<0.01);两组的一次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率相近,A组为80%,B组为83%,但A组术后视力≥0.02的比例低(P=0.048).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裂孑L性视网膜脱离一旦合并脉络膜脱离常伴有年龄大、病程长、近视度数高、视网膜脱离广泛和显著低眼压等特点.适时采用玻璃体切割合并硅油填充术可达到与不合并脉络膜脱离组相近的视网膜复位率,但视力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