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兴凤 《河北医学》2010,16(8):965-966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7例,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结果:全部病例行病灶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良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部位,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腹壁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预防和减少腹壁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种植的措施。方法:通过对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源性种植的途径和方式。结果:采用针对性剖宫产切口保护措施,做好会阴切口和会阴撕裂处的防护及分娩中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可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及会阴切口处的种植。结论:正确做好剖宫产切口及分娩中会阴的防护,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2003年收治的30例腹壁会阴切口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腹壁内异症患者22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EP切口内异症8例。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未有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剖宫产腹壁切口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29例剖宫产腹壁切口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腹壁内异症患者26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侧切口内异症3例。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属医源性种植,重在预防;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2006年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诊断明确后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是增生结体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结节。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医源性疾病,预防是关键,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何新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75-267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口疤痕部位病灶切除术,病灶大小1.2~4.0cm,平均2.6cm,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诊3年,复发2例(5.3%)。结论:腹壁切口内异症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手术是治疗本症的最好方法,自然分娩、减少医源性腹壁切口内膜种植和母乳喂养,可一定程度上防止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柳 《广西医学》2008,30(3):356-35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对4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有42例有剖宫产手术史,4例发生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后。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未有复发病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根据症状、体征、结合B超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是首选的而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有助于减少本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今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情况,14例为剖宫产术后,5例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全部均行手术治疗,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患者病史,典型症状,体征诊断容易,行病灶清除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彻底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2006年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诊断明确后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是增生结体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住结节。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属于医源性疾病,预防是关键,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AIEM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随访中1例术后0.5a切口上缘复发,1例在切口中间和右侧复发。术前病灶>4cm的7例,1例术后并发腹壁切口疝。4例术中使用补片,伤口愈合良好。2例修剪前鞘呈锯刺状减张缝合,伤口愈合良好。病灶<4cm,愈合好。结论:剖宫产时注意腹部伤口的保护,会阴侧切时同样要保护伤口,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剥除时囊皮的取出一定放置在标本袋或从转换器中取出,切勿直接从穿刺孔中取出。腹壁AIEM的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同时要对切口的缝合进行充分的判断,补片有很好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EM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直肠陷凹、盆腔腹膜及子宫肌壁等。EM也可发生在腹壁及会阴的手术切口瘢痕处。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在上升。1995年1月~2005年1月10年  相似文献   

12.
梁艳楠  刘颖  贾慧贤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33-933
目的探讨分娩后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0-2006年间,收治的2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周期性局部疼痛、肿块,术前能够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无复发。结论局限性子宫内膜细胞移植,是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典型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肿块,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带来了很多的并发症,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其中之一。该病与其它内膜异位症相比,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都有不同之处。现将我院1996年-2005年间治疗的12例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积极预防,正确处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升高[1].现将我院2004年~2009年间诊治的10例膜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41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肿块浸润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9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77例,其中浸润到耻骨后间隙16例。术后病检,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2例有不明显团块分布在腹壁局部,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子宫切口有一定相关性,需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降低子宫内膜在切口的种植率,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谢珊莉  杨晋蓉 《中外医疗》2010,29(33):53-5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其中10例累及腹直肌前鞘,10例累及腹直肌,5例累及腹膜,对于腹直肌及腹膜受累、直径〉3cm或多发者,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随访1例术后8年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多可确诊,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降低其发生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0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隙.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 对病灶直径>3 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10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1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95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2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8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史、症状、诊断、治疗、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36例病例诊断正确,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部位的主要症状是经前及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根据临床特点,可作出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