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病理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鼻粘膜和24例鼻息肉组织行免疫组化及MGG染色以观察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程度,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CD68阳性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显著增加。结论:鼻息肉的发生与炎性细胞的浸润,活化密切相关,药物治疗应是鼻息肉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息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活性细胞粘附分子 - 1(VCAM- 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探讨二者与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 TNFα和 VCAM- 1的单克隆抗体对 2 2例鼻息肉组织 (鼻息肉组 )和 16例慢性鼻炎鼻粘膜组织 (对照组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TNFα和 VCAM- 1在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二者呈正相关 (P <0 .0 1)。鼻息肉组中 VCAM- 1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一致 (P <0 .0 1)。结论 :TNFα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 VCAM- 1的表达 ,从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穿内皮迁移 ,进而加剧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3.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况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 Chromotrope 2R染色法 ,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 ,结合应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抗体EG2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结果 :①鼻息肉组织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且多处于活化状态 ;②变应性患者鼻息肉组织中EG2 阳性细胞密度、Chromotrope 2R阳性细胞的密度及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比率 ,分别与非变应性患者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Chromotrope 2R特染法结合应用EG2 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简便易行 ,适合临床应用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 ;②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细胞间粘附分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鼻息肉组织中局部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9例正常鼻粘膜和19例鼻息肉组织冰冻切片,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其与MGG双染,光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鼻息肉组织ICAM-1和LFA-1的表达均显著增加,组织局部ICAM-1的表达与大量LFA-1阳性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结论 鼻息肉组织ICAM-1和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 2鼻息肉组织中 TGF-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性粒细胞 ,二者阳性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3TGF-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1TGF-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2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 TGF- β1 的主要来源。 3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及复发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浸润程度对鼻息肉手术疗效及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鼻息肉患者50例,分别于鼻内镜术中取息肉组织标本及术后恢复期取上颌窦口周边水肿黏膜标本备检;另取20例正常志愿者中鼻甲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Chromotrope 2R特染法检测标本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析评价其浸润程度对术后鼻腔黏膜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P〈0.01),且随时间进程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明显,鼻腔黏膜恢复过程越慢,鼻息肉复发越快。结论局部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延迟术后鼻窦、鼻腔黏膜的上皮化进程而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鼻息肉具有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的特点。鼻息肉好发于中鼻甲前下方及中鼻道区。为了评价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发病机理的关系,研究了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细胞浸润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息肉的蒂部,对照样品取自相同病人的中下鼻甲大致正常的鼻粘膜组织,鼻息肉组织取自12例伴有鼻息肉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内窥镜手术中。EGl、EG。、BMK-13的三种多克隆抗体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一抗。结果发现,鼻息肉蒂部EG;阳性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平均为6.33,中、下鼻甲分别为4.68和4.63;鼻息肉蒂部的EG;阳性细胞是6.16,在中鼻甲和下鼻…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与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鼻息肉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鼻粘膜慢性炎性病变。其中 ,以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为病理特征的鼻息肉约占 80 %~ 90 % ,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局部微环境中组织来源的细胞因子 ,对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炎性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目前缺乏统一的宏观认识的情况下 ,从局部微环境的角度 ,探讨细胞因子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这一明确病理学改变的作用机制 ,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1 概述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 CD4 阳性 T细胞 ,依据所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 ,可分为 Th1细胞和 Th2 细胞两型。前者主要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激素治疗前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运用HPIAS-1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激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治疗前,TGFβ1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表达,且多数为强阳性和阳性;激素治疗后,TGFβ1在黏膜上皮、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其平均光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TGFβ1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激素可能通过降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TGFβ1含量而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例鼻息肉病人术前鼻息肉组织和复发鼻息肉组织行嗜酸性粒细胞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越易复发。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复发直接相关,可做为术后鼻息肉是否治愈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 ,以了解三者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 ,探讨粘附分子与 TNF-α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ICAM- 1、VCAM- 1及 TNF-α的单克隆抗体对 4 2例鼻息肉组织 (鼻息肉组 )和 16例鼻甲粘膜 (对照组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ICAM- 1、VCAM- 1及 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CAM- 1、VCAM- 1与 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 (r1 =0 .5 2 ,p1 <0 .0 1;r2 =0 .6 8,p2 <0 .0 1)。鼻息肉中两种细胞粘附分子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一致。结论 :1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而 TNF-α通过上调鼻息肉组织内皮细胞ICAM- 1及 VCAM- 1的表达 ,从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穿内皮迁移、聚集于组织局部 ,引起鼻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 (CD68)、T细胞 (CD45RO)、B细胞 (CD2 0 )和增殖核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 (strept avidinoxidase,SP)法对 50例鼻息肉分别做CD2 0、CD45RO、CD68、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①CD68+ 细胞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较嗜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表达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D45RO、CD2 0在鼻息肉均有阳性表达 ,CD45RO与CD2 0呈负相关 (P =0 0 5) ;③CD68阳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鼻息肉上皮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鼻息肉上皮的PCNA阳性表达和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鼻息肉的形成与炎性细胞浸润密切相关。鼻黏膜局部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异常导致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腺体增生是鼻息肉发生的基础 ,CD68+ 细胞可能是鼻息肉中的炎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鼻息肉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及其与炎性细胞浸润的关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1例鼻息肉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研究。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程度以每高倍视野每104μm2面积所含有的数量表示;内镜表现采用Lund-Kennedy评分;主观症状采用VAS评分;影像学CT表现采用Lund-Mackay评分。结果嗜酸性鼻息肉组和非嗜酸性鼻息肉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0%(3.75%,1.40%)和1.10%(1.70%,0.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358.0,Z=-2.965,P=0.001);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408,P<0.001),与术后3个月内镜评分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58,P<0.001)。结论 Thl7细胞表达可能与噬酸性鼻息肉发病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鼻腔应用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IL-5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鼻腔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对鼻息肉中 IL - 5表达的影响 ,深入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治疗对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 ,观察经布地奈德治疗 6~ 8周和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 (各 16例 )中 ,IL -5阳性细胞的浸润和分布状况。结果 :鼻息肉组织固有层中可见 IL - 5阳性细胞表达 ,且多为嗜酸性粒细胞 ,IL - 5阳性细胞密度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y=14.782 + 2 .0 0 2 x,r=0 .6 48,P <0 .0 1)。经布地奈德治疗的鼻息肉组织中 IL - 5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有下降的趋势 ,但与未治组织的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 (P >0 .0 5 )。结论 :1IL - 5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 ,嗜酸性粒细胞是鼻息肉组织中 IL- 5的来源之一 ;2鼻腔应用布地奈德 6~ 8周治疗可能抑制鼻息肉中 IL- 5表达。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组织炎性细胞中血管通透性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里程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中血管通透性因子(VP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2例鼻息肉标本行VPF的免疫组化染色,双重免疫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和MGG(may-grunwald giemsa)双重染色,光镜观察。结果:VPF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VPF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发挥促息肉形成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与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GM-CSF)水平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8例鼻息肉组织匀浆中IL-5和GM-CSF水平,同时观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以行鼻中隔手术患者中鼻甲粘膜作为对照.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5,G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P<0.05),且两者含量分别与组织中的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前者r=0.75,后者r=0.71).结论提示IL-5,GM-CSF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它们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的聚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鼻息肉中IgE及GM-CSF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组织中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标本中GM-CSF含量,同时观测2组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IgE与GM-CSF的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0.62,均P<0.01),鼻息肉组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RANTE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息肉组织中RANTES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0例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布地奈德1 mg或2 mg鼻腔雾化治疗,并以20例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鼻息肉治疗前后的RANTES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经布地奈德治疗后鼻息肉中RANTES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布地奈德2 mg组为明显,且嗜酸性粒细胞也随之下降,二者有相关性;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TES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浸润的重要趋化因子,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RANTES的表达,发挥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