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帐篷医院是地震等灾害事故早期救援工作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重灾区。然而,由于帐篷医院一般设置在重灾区,面临大风沙尘及雨雪等恶劣环境,这对无菌手术的环境要求提出了挑战。此外,消毒设施及消毒物品短缺;感染和非感染患者混居;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不明确等,这些都极易导致交叉感染。如何防控高原帐篷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成为帐篷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震级大,灾害重,许多灾民在震后不仅身体上受到重创,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川。流动帐篷医院接诊的伤员出现各种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惊恐障碍,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有濒死感、失控感等。因此,对地震伤员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对其震后初期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由于灾害的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伤病员。作为国家救援队的一员,笔者赶赴玉树灾区参加了医疗救援活动,经历了流动帐篷医院的搭建,医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分配的全部过程,深刻地认识到护理人员在灾区救援中担负任务的重要性。由于条件所限,大多伤员的早期救治仅限于在流动帐篷医院救治,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对流动帐篷医院的护理人员分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8.0级强震后,煤炭总医院视灾情为命令,2008年5月14日派出首批医疗队赶赴重灾区绵竹市。同时煤炭总医院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派出当地分中心医疗队奔赴灾区。  相似文献   

5.
分析地震灾区野战医院门急诊感染管理在环境设施、物资、消毒、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采取制定防控计划、合理调整布局、明确感染职责、加强人员管控、以及重点环节控制等方法。共接诊患者10876人,无1人院内感染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浅谈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应急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汶川地区是国家鼠疫监测点,而钩体病和乙脑是当地往年的多发病。5.12汶川地震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且破坏生活环境及正常的生活秩序。废墟、垃圾、污水遍地,人和动物尸体得不到正常埋葬。在多雨的夏季,传染病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为实现“大灾后无大疫”的目的,应建立灾后应急疾病应急报告监督与监测系统;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监测;进行地区疫情的综合评估,适时启动疫苗应急接种;尽早开展消、杀、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41例汶川地震伤员经一线医院简单治疗后转送至二线医院解放军478医院。地震伤员分诊后送入各个科室续治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41例伤员中,32例接受手术,27例(84.38%)获一期愈合,2例(6.25%)获二期愈合,3例(9.37%)获延迟愈合。显效率91.77%.  相似文献   

9.
“5·12”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先后派出5支医疗队前往灾区救援,并共收治灾区伤员157例。我院所在对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从伤情治疗、心理康复、组织安排为原则出发,以医疗常规为标准,结合伤员的伤情分析,制定伤员出院流程:伤员病情稳定→主治医师按照《出院标准》同意伤员出院→心理干预小组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医院专家组进行伤员病情评估→医院伤员返乡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安排伤员出院事项。并与行政部门做好协调,提供伤员返乡服务保障。通过制定伤员出院规范、组建工作小组,确保了128例灾区伤员顺利出院返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地震后灾区犬咬伤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白玉村的1217户约3340人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了解犬咬伤的情况及处理。结果共监测到36例犬咬伤伤员,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受伤部位以下肢居多,为30例。咬伤事件大多发生在震后1周内出现的2次雷雨过程中,为19例。伤口未得到及时并且正确的处理者12例,4例至今未能接种狂犬病疫苗。结论地震后山区犬咬伤者数量明显超过平时,部分犬咬伤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犬未能得到及时的管理或捕杀。震后要加大对犬的管理,被犬咬伤后要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笔者作为救灾医疗队的皮肤科医生于2008年6月15日至7月2日,在地震灾区北川县片口乡进行灾后医疗救治工作.现对所见皮肤病发病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川地震灾区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北川县擂鼓镇地震灾区门诊患者及巡诊人员中皮肤病发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地震后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皮肤病发病特点。方法在灾区设立门诊,并进行巡诊。结果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由于灾后精神、心理、饮食、住宿、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真菌感染性、细菌感染性、神经精神障碍性、蚊虫叮咬等皮肤病发病明显上升。结论地震后的中后期医疗救援应设有皮肤病专科医生;皮肤病治疗药品应以灾区皮肤病发病的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地震后应做好有针对性皮肤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巴拉考特地震灾区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2005年10月在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InternationalSearchandRescue,CIARS)流动医院共接诊当地发病灾民2231人次,其中居前五位的为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9.18%,呼吸系统疾病占17.08%,消化系统疾病占9.91%,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占9.64%,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6.95%。结论应根据地震灾区不同伤病发病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合理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4.
医院应急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新发与重现传染病的流行、恐怖活动和其它各类公共事件的日益增加,促使人们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做为一门管理科学正在得到广泛的认可,医院应急管理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跟踪国内外医院应急管理研究的最新趋势,用医院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来指导医院的应急反应实践,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应当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绵阳市位于地震重灾区,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呈爆发性增长,现将地震期间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震灾区软组织损伤伤口和烧伤创面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汶川地震中受伤的124例软组织损伤和烧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受伤情况,采用清创、缝合、换药、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等方法处理伤口和创面。结果地震伤员软组织损伤特点有:伤口污染严重,损伤严重,常伴有感染,严重损伤或感染可导致软组织缺损并需要行皮片或皮瓣修复。120例伤员伤口和创面正常愈合,4例皮肤缺损大者根据统一安排转运至外省医院治疗。结论经过专科医生治疗,地震灾区伤员的软组织损伤伤口和烧伤创面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十年,美国社区医院应对灾害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2001年和2002年的恐怖事件和恐怖威胁(9.11事件,炭疽袭击和天花恐慌)使公众注意力开始专注于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紧急事件。灾害期间,鉴于医院在支持社会需求上的独特作用㈣,医院的救援管理能力被日益关注,医院被要求能持续地提供医疗救援。  相似文献   

18.
国外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实施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策略.方法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姆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先后三次参加了紧急救援,医疗救援是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影响紧急医疗救援各种因素的分析,总结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合理对策.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在国外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影响救援成功的因素很多,完善预案的制定、灾区情报的搜集、队员自身的保护、防救并重的思想等,是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第三医疗队赶赴平武县南坝镇参加地震医疗救援,在5月13日-6月5日共24 d的医疗救援中,诊治皮肤病患者196例,占伤员总数的10.4%(196/1 884),其中日晒伤患者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原野战增压帐篷(增压帐篷)对急进高原健康人心脏的影响。方法由低海拔平原(北京,31.2m)急进高原(拉萨,3680m)的健康人30人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监测在增压帐篷和普通帐篷内早8时~18时的动态心电图,并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析2组受试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有关心电图指标。结果增压帐篷组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发生率分别为40.00%和33.33%,均显著低于普通帐篷组(分别为66.67%和53.33%,均P〈0.05)。与普通帐篷组比较,增压帐篷组心室率为80.860次/min,显著低于普通帐篷组(89.02次/min),增压帐篷组QRS时限和Q—Tc分别为(0.088±0.017)s和(0.428±0.0310)s,均显著短于普通帐篷组[分别为(0.072±0.013)s和(0.391±0.029)s,均P〈0.05]。增压帐篷组P—R间期和Q—T间期为(0.149±0.062)s和(0.350±0.028)s,与普通帐篷组[(0.162±0.068)s和(0.335±0.031)s]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高原野战增压帐篷能有效纠正急性高原低压性缺氧,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