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氯吡恪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对照组除不用氯吡格雷外,其它治疗相同,分别记录入院时及治疗四周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状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的程度、总缺血时间、缺血总负荷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 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50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给予氯吡格雷75mg/d,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150mg/d.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两周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MPAR),同时监测血流变指标.结果 服药前两组MPAR及血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两周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服药前均明显降低,与服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0mg/d维持量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缓解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3,15(5):425-42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UAP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n=30 )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 (n=30 )及噻氯匹定治疗组 (n=2 5 )。所有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 30 0 mg/ d的基础上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1次性给予氯吡格雷 (波立维 ) 30 0 mg,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给予波立维 75 mg/ d,噻氯匹定组给予噻氯匹定 (抵克力得 ) 2 5 0 mg/ d,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给药 2 h后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及噻氯匹定组给药 3d后患者血浆 GMP- 14 0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GMP- 14 0含量及 MPA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组间血浆GMP- 14 0含量及 MPAR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氯吡格雷起效迅速 ,首剂负荷剂量 30 0 mg服药后 2 h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 ,可达到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连续 3d抑制血小板激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标准抗栓治疗的药物之一,但因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消化性溃疡及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使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硫酸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广泛用于防治与血小板活化及高聚集状态的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并与阿司匹林进行比较。1 对象与方法本院心内科UAP患者1 2 6例,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甲组43例,男2 8例,女1 5例,年龄45~78( 5 9±6.8)岁;乙组45例,男30例,女1 5例,年龄47~76( 5 5±6.2 )岁;丙组38例,男2 1例,女1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已确诊的8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效果、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改善效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5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UAP患者的症状,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唐健秀 《内科》2007,2(5):774-77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次量300mg,以后75mg/d连续6个月。结果治疗组观察6个月的终点事件、心绞痛发作频率少,发作时ST段改善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莫兰 《内科》2012,7(1):13-1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 83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40例并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辛伐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心电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减轻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发生频率,且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联合强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氯吡格雷。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数值总和(EST)、24h holter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和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酸、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及EST和TI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氯吡格雷加强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降低炎症指标,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降血脂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曲美他嗪,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末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侧支循环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在阻碍心绞痛进行性恶化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SAP继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2009—2012年就诊的SAP患者40例(SAP组),将其按是否合并MODS分为MODS组(10例)和非MODS组(30例)。分别于发病就诊后第0.5、1、2、3、5、7天静脉取血,测定IL-6、IL-8、IL-10、TNF-α水平,并与4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比较(正常健康组)。结果 SAP组患者IL-6、IL-8、IL-10在每个时段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SAP组患者IL-6、IL-8、IL-10、TNF-α水平在发病后即升高,第1~3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MODS组TNF-α、IL-6、IL-8水平在就诊后前3d均高于非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IL-10水平在就诊后2~5d均高于非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P能引起明显的细胞因子反应,动态观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加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71.6%,总有效率为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囚子-α(TNF-α)、白介素-6(IL-6)浓度变化的意义以及TNF-α、IL-6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互关系。方法:90例老年肥胖患者根据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分为代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肥胖合并T2DM组、单纯肥胖组各30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①肥胖各组TNF-α、IL-6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TNF-α、IL-6在单纯肥胖组、肥胖合并T2DM组、MS合并T2DM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TNF-α、IL-6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与MS的程度相关,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TNFa)是急性胰腺炎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的一种重要介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慢性酒精性胰腺炎TNFa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p75(sTNFRp55、sTNFRp75)是否升高,及其升高是否是内毒素或酒精的作用。我们对12例慢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和8例健康者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和乙醇(Ethanol)刺激后的周围血单核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进行了TNFa、sTNFRp55、p75的检测。LPS刺激后的单核细胞上清液中TNFa、sTNFp55、p75浓度不论是患者还是健康组均较自然表达明显增加,其中sTNFRp55、p75浓度在胰腺炎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值分别<0.05、<0.001。Ethanol刺激后 TNFa和sTNFRp55的表达在胰腺炎组与正常组之间无差异.但sTNFRp75较正常组增加。我们的结果提示慢性酒精性胰腺炎前炎性介质TNFa和sTNFRp55、p75的诱导与内毒素活化的单核细胞表达有关,而酒精对单核细胞活化不起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prevalent in the elderly; recurrent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acute deterioration is a major health care problem. We examin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levels in 31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due to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within 24 hours of admission and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fter recovery.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levels were also measured in 10 stabl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utpatients and 16 healthy control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level at admission was higher than at time of discharge (4.6±1.9 vs. 3.4±1.1 (rg/mL, p<0.02). Me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level of stabl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utpatient was 2.6±0.7 rg/mL healthy control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levels (1.7±0.7 rg/mL) tha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p<0.01).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levels were highest among acut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Elevat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 exacerbat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may be a marker for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浊度法检测60例UAP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TNF-α、hsCRP水平为(23.34±6.32)ng/L、(2.27±0.4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85±5.17)ng/L和(1.98±0.41)μg/L(P<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脂康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对改善U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菱精纯克栓酶 (Batroxobin ,DF 52 1)是一种新型强力单成分溶栓剂 ,近年来国内开始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2 ] 。而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尚少有报道。我们于 1995年开始将DF 52 1试用于治疗UA ,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9年WHO冠心病UA诊断标准 ,均无溶栓禁忌证。入选患者 90例经住院确诊后随机单盲分为 3组 ,详见表 1。 3组性别、年龄、病程、梗塞史及分型均无显著差异 (P均>0 .0 5) ,具有可比性。表 1 临床一般资料A组B组C组例数 30 2 832男 :女 (…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病期<1周与病期>4周以及20例健康老年人的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发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病期<1周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病期>4周者显著升高;病期>4周者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果提示,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