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以外溃疡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0例十二指肠球外溃疡患者的临床病理与X线资料。结果十二指肠球外溃疡好发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弯曲移行处(27例);降部上端(球顶后至十二指肠乳头3例)。X线表现主要有;龛影(30例)、狭窄与狭窄前扩张(8例)、激惹征象(30例)。结论 X线检查可以提高十二指肠球部以外溃疡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范晓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63-1164,117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超声声像图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超声明确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直接征象的病例与手术结果全部符合。直接征象表现为十二指肠球壁局部增厚,溃疡黏膜凹陷光斑,球壁连续性中断,强回声带或者无回声带贯通球壁,穿孔处周围高回声包块。结论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具有特征性直接征象,超声弥补了X线检查无法定位的缺陷,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X线正确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简称球溃)和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简称球炎)有时比较困难.为提高X线的诊断水平,我们将本院1984年3月~1987年3月经X线钡餐造影诊断为球溃的39例和球炎的21例作胃镜检查,并与低张造影作对照,以探讨X线检查对球溃、球炎的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6~70岁,平均40.1岁,有上腹部疼痛不适5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影像表现。方法:选取临床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X线诊断的临床表现。结果:X线检查胃进展期癌的病变部位,大小,数目。X线检查诊断为胃进展期癌8例、早癌8例、溃疡癌变7例、良性溃疡5例、胃窦炎2例,X线检查时未见癌灶2例。结论:早期胃癌的发现必须使用双对比造影检查,只有良好的双对比造影相,并结合充盈相和加压相,才有可能检出和诊断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溃疡癌变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溃疡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特征。结果:32例胃溃疡癌变患者的X线表现:溃疡口部幽门侧先发生改变23例(78%),结节状充盈缺损者25例(72%),溃疡轮廓改变者18例(56%),侧壁直角征者13例(41%),粘膜改变者25例(78%),有迁移征象者9例(28%),局部胃壁蠕动减弱或消失者21例(66%)。结论:X线钡餐检查是胃溃疡恶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只求单一征象,应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提高胃溃疡癌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正> 1 病例报告 例1 男,64岁。因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皮肤软组织溃疡多年未愈而就诊。临床诊断:下肢溃疡感染。X线表现:左胫骨远端1/3段髓腔内条片状钙化影,边缘清楚。X线诊断:骨梗塞。 例2 女,60岁。因高血压多年而就诊。临床诊断动脉硬化。X线表现: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松质骨内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82例十二指肠各部位溃疡钡餐造影X线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方法将82例经胃镜病理证实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钡餐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球部溃疡68例(82.92%)、主要表现为球部变形及龛影、以及激惹征等.球后部溃疡9例(10.97%),主要表现为管腔变窄及龛影、充盈不良像.降部溃疡3例(3.65%),主要表现为管腔变窄、粘膜紊乱及管腔痉挛收缩.水平部溃疡2例(2.43%),主要表现为粘膜紊乱及管腔变窄、以及淤滞征象.合并征象:82例中,68例合并胃体炎症改变.18例合并有胃溃疡,其中并发溃疡穿孔4例.其中共3例致造影剂进入胆道系统显影.合并幽门梗阻2例.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溃疡绝大多数位于球部,球后部较为罕见,因临床医生对该部溃瘍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加之X线诊断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该部溃瘍发现率远较其实际发病率为低。本文主要介绍X线检查方法及表现并总结临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对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1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球后溃疡穿孔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近侧,近球顶部(上曲部)4例,近十二指肠乳头7例。后壁穿孔7例,内侧壁穿孔4例。穿孔大小为0.5~1.5 cm。多层螺旋CT表现:局部肠壁缺损,造影剂外漏;穿孔处周围腹膜后积液积气,蜂窝组织炎;局部消化管壁增厚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方便快捷,可清晰显示球后溃疡穿孔的直接征象及继发改变,准确做出定位定性诊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CR钼靶X线征象特点,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34例乳腺癌的CR钼靶X线表现。结果34例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肿块16例,微小钙化11例,不伴肿块及微小钙化的乳腺局部结构紊乱伴异常血管影2例,钙化伴星芒征3例,乳头回缩,漏斗征2例。结论肿块和钙化是乳腺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X线征象,CR钼靶X线摄影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癌的表现特征,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邹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50-15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X线片特点,提高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探讨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1例胃平滑肌肿瘤的X线表现。结果:胃平滑肌瘤10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11例均见腔内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5例黏膜改变,4例胃壁改变。7例经X线气钡双对比检查确诊,诊断率63.6%,误诊为胃癌1例,胃溃疡2例,胃息肉1例。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的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要与胃癌、胃溃疡、胃息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以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证实明确诊断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腹透多体位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男性婴儿2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 d,最小12h,平均4 d。32例病例中,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西藏山南地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南地区大骨节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点进行全民临床调查和4~13岁儿童右手X线拍片检查。结果4个县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共2 217人,检出Ⅰ度以上病例134例,平均临床患病率为5.59%;儿童X线共拍片616人,检出阳性病例2例,平均阳性检出率为0.33%。结论此次调查的山南地区4个县均为大骨节病轻病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69例痘疹状胃炎的研究,本组X线发现率为2.77%,观察结果表明:本病40岁以上多见(73.91%),多发性多见(97.10%),胃窦局限型多见(84.06%)。胃窦局限型与弥漫型的溃疡伴发率无显著差异。文中对痘疹状胃炎X线征象与病理基础的相应关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痘疮征”是本病的基本的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又指出胃双重对比薄钡相是检查本病的最有效的X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鉴别诊断和可能的转移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7例皮质骨转移瘤X线表现。结果  6例有皮质骨溶骨性破坏 ,其中 2例皮质的病灶向外穿刺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2例皮质的病灶向内侵及髓腔 ;2例呈碟形皮质破坏。仅 1例只有骨膜反应而  相似文献   

16.
张富东 《右江医学》2002,30(5):385-386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体层、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 :对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的炎性假瘤病人进行胸部X线片、体层及CT扫描 ,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假瘤稳定阶段时 ,多数肿块包膜完整 ,边界光滑呈球形 ,病灶急性阶段时 ,灶周有炎性浸润 ,无包膜形成 ,病灶多呈团块状。肿块内空洞坏死 ,胸膜粘连 ,长毛刺等征象 ,对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认为炎性假瘤术前诊断不能仅靠临床资料 ,应以X线及CT检查为主 ,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误诊3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肺结核误诊原因。方法:对近4年误诊的34例肺结核病例的症状、体征、胸片、CT片及误治后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者7例(20.3%);误诊为肺炎、肺部感染者8例(17.2%);误诊为支气管扩张者5例(15.6%);误诊为肺脓肿者3例(7.8%);误诊为肺癌者6例(25.0%);合并肠结核、腹腔结核被误诊为肠炎、痢疾、阑尾炎者3例(7.8%);误诊为颈淋巴结炎者2例(3.1%)。误诊时间在2周至2年不等。结论:肺结核发病形式多样化,临床表现、胸片常不典型,尤其是医务人员警惕性不高,不重视胸片、痰结核菌及免疫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学检查,以及没有综合系统地分析病情,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病理性骨化的X线形态,探讨其在X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3例X线上表现有骨化的病例进行X线形态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表现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243例病理性骨化中,单表现骨化者231例,伴有钙化者12例;其中反应性骨化183例、肿瘤性骨样基质骨化51例、非肿瘤性骨样基质骨化13例、特异性骨化1例。各种骨化都有其独特的X线表现特点。结论 X线上病理性骨化代表着独特的组织学属性。其X线形态的不同对其疾病的X线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4例经CT检查。结果:26例(61.9%)具有典型的双肺弥漫性、以肺门为中心、双肺对称性网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X线诊断为PCP,正确率为100%。不典型表现的16例全部进行了CT检查,其中9例(21.4%)表现肺多发性、囊性及实质性改变并经CT诊断;另外7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4例(9.5%)为多小叶渗出性病变,3例(7.1%)为大叶及局灶性实变,7例病人中仅有1例CT检查后确诊,其余6例均不能肯定诊断。X光片结合CT检查,对PCP诊断总符合率为85.7%。结论:对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病例,X光胸片符合率为100%;对不典型表现的病例,需行CT检查。X光片结合CT检查对确定HIV患者是否感染PCP较大帮助,其诊断符合率为85.7%。  相似文献   

20.
郝淑艳 《黑龙江医学》2007,31(7):512-513
目的探讨超声和X线钼靶联合应用对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良性肿块患者于术前联合运用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进行诊断,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乳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4%,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80%,两者联合运用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超声和X线钼靶联合应用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