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Clafworthy(1955)首先报导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以来,相继出现肠腔静脉侧侧吻合术和肠腔静脉架桥术等不同分流术式。为提供肠腔静脉吻合术及自体血管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干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由于门一体分流术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手段,门静脉系的解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门一体分流术的方法很多,从解剖上来看,常用做分流的血管主要有:脾静脉与左肾静脉、门静脉与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胃冠状静脉与下腔静脉等。上述局部地区的解剖情况如何,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效果的。有关这方面的解剖资料国外虽有一些报导,但国人的资料尚甚为缺乏。本文的目的是想补充这方面的不足,并为门一体分流术提供必要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死亡率高,内科治疗效果不确切,而静脉一旦破裂,就会反复出血,而每次出血必将给肝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应争取即时外科手术治疗。但因门静脉侧支吻合丰富,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分流术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它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而且是预防发生肝昏迷的有效措施。目前分流主要有以下五种术式:①脾肾静脉分流术;②门腔静脉分流术;③脾腔静脉分流术;④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⑤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它们均切实降低了门脉压力,阻止了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解剖和观察了83例成人尸体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其与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关系;测量了80例外科干的长度及其上、下端的宽度,及外科于上、下端与下腔静脉的间距。 发现①83例肠系膜上静脉中3例无外科干,5例外科干短于2cm。②18例外科干左侧有口径与其相等或几乎相等的粗大的小肠静脉。③33例外科干的前、后方有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越过。④多数肠系膜上动、静脉相并行且动脉居静脉左侧。完全或基本符合肠腔分流术条件的外科干共59例占71.08±4.97%。  相似文献   

5.
左肾静脉走行及注入部位变异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成人左肾静脉多在第1或第2腰椎高度出肾门从左肾动脉前方横行注入下腔静脉,末端位于腹主动脉的前方,紧贴肠系膜上动脉起点下方,平均长约7.5cm作者在解剖腹腔血管时,发现左肾静昧走行及注入下腔静脉的部位变异.此种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人类学资料,为临床肾脏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异常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例:左下腔静脉(老年女性,身长1.60米)该例两侧骼总静脉及骼内静脉、髂外静脉均位于同名动脉的后方。左髂总静脉(长40.0mm、外径14.0mm)与右髂总静脉(长50.0mm、外径20.0mm)在第五腰椎左前方汇合形成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的左侧上行至第二腰椎下缘,继而向右上斜跨腹主动脉并与之形成约30度的夹角(重合27.0mm),经肠系膜上动脉的右下方至第一腰椎右侧而成为下腔静脉的斜段(长82.0mm,外径28.0mm),继之沿脊柱右侧上升,穿膈的腔静脉孔入右心房。左下腔静脉在第二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腔静脉C型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成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2年以来施行的36例肠腔静脉C型分流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平均下降1.51kPa,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再出血率5.6%,肝性脑病发生率8_3%,术后1年、3年、5年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2%、93.3%、89.3%及66.7%。结论肠腔静脉C型分流术手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近、远期疗效满意,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 用外科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方法很多。近三十年来,门腔分流术和肠腔分流术的术式有了很大的发展。1964年,Gillot~1对肠系膜上静脉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并将静脉可供吻合的一段称为外科干。对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以下简称外科干)及周围结构的了解,是直接关系到肠腔分流术的成败,目前虽有报导~(2-7),但有些例数过少,有些资料不全。本文的目的是提供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的解剖学资料,为肠腔分流术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及其主根的局部联属的一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100例成年尸体中,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组成者,占94%;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共同组成者,占6%。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联合成门静脉处,呈三脚架型者最多,占69%。肠系膜下静脉注入脾静脉者占55%,注入肠系膜上静脉者占39%。胃左静脉注入门静脉者占53%,注入脾静脉者占42%。 2.门静脉的平均长度为5.1厘米,其上、下端的平均管径均为1.7厘米。肠系膜上静脉止端管径平均为1.5厘米。脾静脉的管径,在起、止端平均均为1.1厘米。 3.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交叉者,占90%;大致相平行者,占10%。胆总管位于门静脉的右侧者占55%;位于右前方者占16%;余29%之例初位于门静脉的右前方,继位于门静脉右侧。门静脉上1/3段的前方全有动脉跨过;中1/3段前方有动脉跨过者占98%;下1/3段前方有动脉跨过者占40%。脾静脉位于左肾静脉的前方,两者的近侧部重迭,占39%。  相似文献   

10.
Henle干和外科干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肠腔分流术提供Henle干和外科干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用常规解剖学方法观察与测量了成人尸体Henle干的合成、类型、长度和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的长度、外径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结果 :Henle干的合成以胃结肠干为主 ,占 74 .0 % ,外科干的长度约为 3.88cm ,Henle干汇入外科干的角度约为 115 .0°,回结肠静脉汇入外科干的角度约为 14 0 .0° ,Henle干与十二指肠下曲的距离约为 2 .70cm ,外科干中点与下腔静脉间距约为 2 .37cm。结论 :适于进行肠腔分流术的外科干占 6 0 .9% ,尤以上界为Henle干的外科干较宜进行肠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常用分流术有门腔分流术,脾肾静脉、脾门静脉分流术及肠腔分流术等,其中肠腔分流术,由Regnolds和Clatwarthy五十年代首倡以来,一系列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相继对肠腔分流术疗效进行观察,他们都认为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其减压效果好,脑病并发率及术后死亡率低,故在临床推荐应用,同时,为了解决此术解剖学变异的难题,法国解剖学家Gillot在1964年对肠系膜上静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并首先将该静脉可供吻合的一段命名为外科干,此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经皮穿刺股静脉介入栓塞睾丸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20具成年尸体的睾丸静脉和肾静脉等。结果:①髂总静脉汇合处至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长度分别为 12.0 cm和 11.8 cm。②左、右肾静脉长度分别为 7.5 cm、3.0 cm;其中点处外径分别为 13.1 mm、11.7mm。③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平均为77.9°,左侧睾丸静脉汇入点距下腔静脉的间距为3.4cm,在此处其外径平均为3.5 mm,左侧睾丸静脉与左肾静脉间形成的夹角平均为 105.6°,汇入点在左肾静脉下壁的占55%(11侧);前下壁的占35%(7侧);前壁的仅占10%(2侧)。结论:本文为行睾丸静脉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时提供髂总静脉的长度和下腔静脉与肾静脉的夹角,左睾丸静脉内侧肾静脉的长度、外径,左侧睾丸静脉与肾静脉之间的夹角以及汇入点在肾静脉壁的位置等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下腔静脉下段的应用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了30具成人尸体,对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下腔静脉下段的位置、长度、外径、两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前者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后者与腹主动脉分支的关系等进行了观察测量。认为国人的外科干至少80%能满足手术中行肠腔静脉吻合术应具备的四点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监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水平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评价AT-Ⅱ作为介入治疗疗效判定指标的可靠性,本文对56例肝硬变门脉高压伴顽固性腹水,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患者,采用RIA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血AT-Ⅱ水平检测,燕与33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TAE)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外周静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血AT-Ⅱ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TIPS术前的门列脉血AT-II水平为最高,其次是肝静脉,外周静脉,TAE组的外周静脉及肝固有动脉(P<0.01),肝硬变门脉高压顽固性腹水患者TIPS术前AT-Ⅱ水平较高,尤其TIPS术中肝内门静脉穿刺所取血样AT-Ⅱ水平最高;而术后的AT-Ⅱ水平则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行TIPS术后这些患者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肾静脉及其毗邻的局部解剖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1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左肾静脉长度,男(5.89±1.15)cm、女(4.84±0.47)cm;起始处外径,男(0.81±0.21)cm、女(0.88±0.15)cm;近下腔静脉处外径,男(0.93±0.19)cm、女(1.11±0.23)cm;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夹角,男(69.02±8.03)°、女(69.63±12.12)°;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上缘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距离,男(0.10±0.14)cm,女(0.12±0.17)cm.结论:左肾静脉的相关解剖数据为胡桃夹综合征的病因、发病及临床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腹部主要静脉的断层解剖及在影像学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腹部主要静脉的横断层解剖学特征,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的基础。方法:按CT、MRI扫描的要求,把30具成年男性尸体制成间距为1.22cm的连续的横断层标本。结果:10%的下肝右静脉出现在第一肝门平面。100%的钩突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90%的脾静脉位于胰体、尾后面。左肾静脉较为水平,在汇入下腔静脉处的前面,总是可以发现胰头和胆总管。结论:腹部静脉对确定腹腔器官的位置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作者在行下腔静脉系观察测量时,发现几例下腔静脉异常,现将典型的2例报导如下:例1:左下腔静脉(老年女性、身长1.60米)两侧髂总静脉及髂内、外静脉均位于同名动脉的后方.左髂总静脉(长40mm、外径14mm)与右髂总静脉(长50mm、外径20mm)在第5腰椎左前方汇合形成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至第3腰椎上缘成为下腔静脉的远端(长68mm、外径21mm),在第2腰椎下缘下腔静脉向右上斜跨腹主动脉并与其形成约30度的夹角.(重合27mm)经肠系膜上动脉的右下方、右肾动脉的左上方至第1腰椎右侧而成为下腔静脉斜段(长82mm、外径28mm),断之沿脊柱右侧上行,穿膈的腔静脉孔入右心房.构成下腔静脉近端(长85mm、外径31mm).左下腔静脉行程中,在第2腰椎平面接受左肾静脉,第一腰椎体下缘接受右肾静脉.(附左肾长120mm、宽65mm,右肾长60mm、宽38mm)例2:左下腔静脉合并右侧支形成.(1)左下腔静脉:在左骶髂关节前外侧由左髂外静脉接受左髂内静脉(均位于同名动脉的后  相似文献   

18.
脾肾静脉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作者为推荐脾肾静脉分流术,分析对比了405例脾肾静脉分流术及376例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流术术后再出血者为10.12%,切脾组为21.2%(P>0.001),出血导致死亡者切脾组高于分流组,分别为10.6%与2.96%。但因...  相似文献   

19.
左肾静脉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左肾静脉的局部解剖关系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2具成人尸体标本,解剖、测量和研究左肾静脉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下腔静脉关系。结果:左肾静脉起始处外径(15.6±2.1)mm(12.0~19.0 mm),长度(6.8±1.1)cm(4.3~9.9 cm),注入下腔静脉高度为(11.6±1.9)cm(7.9~15.5 cm),左肾静脉经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为(0.4±0.3)cm(0~1.2 cm),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1.6°±9.1°)(20°~60°)。结论: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根之间的左肾静脉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血尿、直立性蛋白尿和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临床应用角度,记述了肾静脉的解剖特点,并对肾静脉的长度,管径、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属支、形态异常等进行了讨论。还着重从形态的观点,对在门体分流术中切断左肾静脉的部位,进行了初步探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