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院妇产科婴儿室于1981年1月25日~2月9日发生了新生儿腹泻的流行,并引起了儿科新生儿病室的交叉感染。患儿大便培养为O_(119)B_(14)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本文就其流行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O_(127)型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在新生儿病区的流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目前认为是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早产儿与病弱新生儿容易受染。1981年5月22日~8月2日我院新生儿病区曾发生一次O_(127)型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流行,患病婴儿共61例,现将流行情况及临床观察报导如下: 一、流行情况本次流行第1例为10天男婴,因脐炎、脓疱疹,伴感染性黄疸于1981年5月17日入院。入院时大便正常,血培养阴性,经治疗后原发病已好转。至5月22日突然腹泻,大便呈黄  相似文献   

3.
1980年4~6月,我院儿科病室的部分患儿中曾发生一次致病性大肠杆菌O_(127)B_8(EPECO_(127)B_8)型的院内交叉感染,经大便培养证实者共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流行特点。①本组13例病儿年龄均在8个月以内,其中5例新生儿均系异常娩出者(剖腹产2例,早产及低体重儿2例,过期产1例)。②11例因肺炎、败血症、低钙惊厥等  相似文献   

4.
1987年9月2日至9月6日,我院婴儿室发生了致病性大肠杆菌O_(128)B_(12)的感染,13例新生儿发病,死亡4例.现报置如下.(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6例.发病日龄:生后1天1例,2天5例,3天4例,4~9天3例.13例均为足月儿,体重>2.5kg.自然分娩10例,剖腹产2例,产钳助产1例.3天后开奶3例,混合喂养3例,母乳喂养7例.  相似文献   

5.
萤光抗体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已为快速诊断某些疾病揭开了新的一页。用萤光抗体技术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工作自1958年以来国外已有多次成功的报导。为了尽早诊断和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以防止疾病的流行和院内交叉感染,作者试用萤光抗体法检查婴儿腹泻病人的大便,并作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早在1890年就开始内毒素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对纯化内毒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都有详细报道,国内也有报道。我们在1975年开始制鲎细胞溶解物试剂中,曾参照 Boivin 的改良法从大肠杆菌O_(55)B_5菌株中提取脂多醣用于鲎试剂敏感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1975年我们在制备鲎细胞溶解物试剂中,曾参照Boivin的改良法从大肠杆菌O_(55)B_5株中提取脂多醣用于鲎试剂敏感度的测定。随着鲎试验的深入研究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对内毒素的标准化也就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本文初步报道大肠杆菌O_(111)B_4株内毒素的提取、纯化及理化性质等。参照Tsang、  相似文献   

8.
车姓女婴,13个月,因腹泻13日,伴呕吐、发烧10日入院(住院号87245)。起病先有腹泻,稀水样便一日3—5次。三日后加重,体温40℃左右,泻多量水样便,一日5—6次,频繁呕吐,精神萎靡,软弱无力。住某医院,经输液,口服合霉素等,症状不见好转,一周后转来我院。查体:发育营养尚可,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轻  相似文献   

9.
<正> 自定兴县医院外科一名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患者血便中检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经鉴定为O_(111)B_4菌株。现简报如下: 临床表现:患者40天前诊断为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采便前剧烈腹疼发热39.5℃,果酱色血便。鉴定结果:菌株形态特征:1、接种于普通培养基24小时后,菌落中等大小,直径约2-3毫米,凸起表面光滑,湿润、浑浊、乳白色、边缘整齐。 2、转种伊红美兰平板,菌落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3、同时也接种在SS平板,菌落呈透明、光滑、湿润、边整1-2毫米无色。4、生化特性:卜、麦、甘糖产酸产气、乳糖、分解。硫化氢:阴性,靛基质:产  相似文献   

10.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 1945年Bray和发现本病,1947年Kauffman作血清分型,证实致病性大肠杆菌(下称EPEC)可致婴儿肠炎。我国自1957年报道有O_(111):B_4,O_(55):B_5,O_(26):B_6和O_(86):B_7,可致病,至1958年又增O_(128):B_(12),O_(127):B_8。当时在我国O_(111):B_4最多,北京占84.9%,上海占76.4%,重庆占71.9%,山东占76%,但也有时O_(55):B_5或O_(128):B_(12)突出。50年代多数城市每年有EPEC腹泻流行,季节性很明显,夏季形成高峰,病死率高达8.37%。60年代多数仍以O_(111):B_4为主,占82.1%,70年代后此菌检出率下降,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秋季腹泻流行成为主要高峰。至80年代EPEC肠炎的病死率已降至0.79%。此时血清型则以O_(126):B_(16)和O_(119):B_(14)为主。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40例不同病原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婴儿在起病一周内十二指肠的菌群进行了研究,并同一组恢复期腹泻婴儿及一组急性发病后持续腹泻14天以上、病原已知的腹泻婴儿的十二指肠菌群做了对比。上述40例腹泻婴儿中,16例急性期的菌落数超过10~4/毫升,且以上呼吸道共生菌居多。发现半数以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惑染的婴儿十二指肠内为粪型菌群。该菌群中包含了四分之三腹泻婴儿粪便为离出的那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持续性腹泻婴儿十二指肠内的粪型菌明显多于急性腹泻婴儿或恢复期腹泻婴儿的粪型菌。此外,在肠致病性人肠杆菌感染后发生持轶性腹泻的婴儿中,十二指肠内肠道杆菌科细凶增加更为明显。肠致病性大肠杆凶感染可能扰乱十二指肠菌群,从而可促使持续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腹泻我国各地已有不少报告,其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O_(111),O_(55)占多数,但由大肠杆菌O_(119)引起肠炎成人集体暴发尚属罕见。驻市某连队因吃酱油泡蒜苔发生了由大肠艾希氏菌O_(119)所致的一起肠炎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按入院顺序对符合婴儿秋季腹泻临床表现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70例。均具备如下条件:发生于每年的9~12月份,起病急,便白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病程<3天;月龄3~18个月;粪便镜检无红细胞及脓球,培养无致病菌。治疗组男42例,平均年龄10.5个月,平均入院前病程1.89±0.62天;对照组男45例,年龄10个月,入院前病程1.94±0.64天。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母乳、人工婴儿食品及某喂养的婴儿粪便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粘附上皮细胞或肠粘膜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母乳喂养对婴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细菌粘附实验、光镜和电镜等技术观察EPEC在含有母乳、牛奶、奶粉及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滤过液的培养基中粘附HeLa细胞及肠粘膜的情况。结果:EPEC在含母乳的培养基中对HeLa细胞的粘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孔,而在含牛奶和奶粉的培养基中EPEC的粘附指数与对照孔比较无显著差别;母乳喂养婴儿粪便滤过液中的细菌粘附指数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的粘附指数。结论:母乳可能具有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婴儿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婴儿室洗澡水的微生物监测(摘要)于瑞兰任丽娟1996年2~8月,我们对我院婴儿室洗澡水连续采样26次,进行微生物监测,现报告如下。我院产房、婴儿室的洗澡水,是通过锅炉房专用管道蒸气加温水,婴儿室储水箱为不锈钢制品。注入自来水,蒸气加温到40~42℃后...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金乡县O_(157)大肠杆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157大肠杆菌可致出血性肠炎的发生和流行,危害非常严重。该菌寄生于动物肠道内,牛、猪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为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我们在省疾控中心的指导下于2003年5~10月对全县东西南北中各部位,进行了动物携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O1 57∶H7大肠杆菌感染 ,临床上以起病急、腹泻、腹绞痛、数天后出现血性腹泻、有时低热 ,重者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为主要特征 ,病死率 3 %~ 1 0 %[1~ 3 ] 。 5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多见。并多发生在 6~ 9月。1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类致病性大肠杆菌 ,根据其特异性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及其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观点分为五大群[3~ 6]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ngenicEc…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主要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卫生细菌学工作中,对食品及水源进行卫生监督,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卫生监督指示菌。大肠杆菌一般是在新生儿第一次哺乳后即进入肠道,并终生寄生。一般情  相似文献   

20.
方法:取穴足三里、大肠俞.以维生素B_(12)200或250微克作穴位注射.一般每次取双侧足三里,单侧大肠俞(下次换对侧).每日一次,四日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