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1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东芝AQUILION多层螺旋CT采集原始数据,扫描速度0.32s/270°,层厚2mm,螺距1.0-1.2.对比剂安射力2ml/kg,注射速率3.5ml/s.延迟时间20s,SGI0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后处理软件为ALATOVIEW版本Version1.42;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后处理技术.结果心率<60次/min时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前降支、回旋支)显示最清晰,心率60~79次/min时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较清晰,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一定心率及扫描参数、对比剂使用合适前提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图像.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6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X线胸片、常规 CT和 HR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HRCT检测敏感度95.45%(21/22),特异性75%(3/4),准确率92.31%(24/26),均明显高出 X线片和常规 CT(P<0.01或P<0.05);结论 HRCT能够较准确地检测肺间质性病变的细微变化,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立  朱丹  熊燕  谢晓红  张军 《解剖与临床》2008,13(4):237-238
目的:探讨颅脑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脑血管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MSCTA检查,将所得薄层图像传至AW 4.1工作站上,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血管后期重建。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颅脑1~4级血管。其中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3例未发现异常血管。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的可行性,重建盆腔血管,观察正常人体盆腔血管一般形态。方法:经肘正中静脉为16名正常受试者注射造影剂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遮盖容积重建(S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盆腔动、静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血管分(属)支。结果:全部受试者中均显示出3-4级血管,平均显影时间为30s时可以清晰的显示动脉系统,90~130s之间为二者共同显示,并且在130s时静脉系统显影最为清晰,而230s后由于组织强化作用显著增强,静脉边缘显示不够清晰,但是相对独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解剖学手段,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并且随软件的升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离动静脉,对于今后临床盆腔血管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占位的患者进行了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行后处理,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并与穿刺及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 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2例、乳腺腺瘤4例,小叶增生2例.轴位及MPR图像能清楚显示乳腺结构,对于病灶定位准确,定性资料(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邻近组织改变情况)详细,同时可清楚显示肺部、纵隔及腋窝等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敏感的显示并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石风光  郑吟诗  张欣 《医学信息》2010,23(14):2351-235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占位的患者进行了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行后处理,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并与穿刺及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2例、乳腺腺瘤4例,小叶增生2例。轴位及MPR图像能清楚显示乳腺结构,对于病灶定位准确,定性资料(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邻近组织改变情况)详细,同时可清楚显示肺部、纵隔及腋窝等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敏感的显示并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的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10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其术前是否选择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检查方式,将其划分为重建组和非重建组。结果重建组43例与术前预测手术方式相同,精准率为46.0%,Kappa检验,P0.05,表明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具备很好的一致性;两组患者淋巴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重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明显少于非重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开展前,通过实施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检查方案,能够明确肠道血管解剖结构,精准定位肿瘤位置,以此为手术制定提供依据,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10.
多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具有纵向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检查方便快捷,结果准确以及强大的图像和数据后处理技术功能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显示冠状动脉及其钙化情况,还可以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价,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儿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随机选择肺部感染的患儿30例,先常规剂量(150mAs)扫描,再在感染灶局部加作低剂量扫描,剂量为50,35及15mAs.其他参数为:120kV,床进28.8mm/圈,0.5s/圈,16×1.5mm准直,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3mm.分别记录不同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2)由2位高年资医师按优、良、合格及不合格的等级盲法评价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小儿胸部35mAs和15mAs的CTDIw与常规剂量150mAs的比值分别为23.0%及10.0%,其DLP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3.3%和10.0%.(2)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50,50,35,15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肺窗P>0.05 ,纵膈窗P<0.05,提示上述剂量肺窗图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纵膈窗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150,50,35mAs的可诊断图像进行χ2检验, P>0.05,提示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小儿胸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35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面神经管锥段位置关系的信息。方法取15例开颅取脑后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锥段与外半规管凸、后骨半规管、锥隆起、鼓索隆起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直接测量与64层螺旋CT测量;对118例患者头颅CT扫描图像进行相同项目的测量。对颅底标本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和男女患者头颅CT扫描资料测量结果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x珚±s)mm,以下同)分别是1.49±0.61与1.55±0.60,2.27±1.02与2.19±1.07,3.31±1.31与3.39±1.28,3.78±1.26与3.87±1.42;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测量男女性的测量值分别为1.68±0.86与1.34±0.69,2.49±1.44与1.95±1.35,3.60±1.24与3.13±1.23,3.96±1.21与3.47±1.32;两性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除可助医生明确诊断外,CT测量和面神经管的三维重建还可助临床医生术前、术中对面神经管锥段及其他解剖结构的定位与保护。在术中可以外半规管凸、后骨半规管、锥隆起对锥段定位;相反亦可以面神经定位骨半规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PE的2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SCTA).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 PE 7例.7例PE SCTA 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PE的2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SCTA).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PE7例。7例PESCTA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与导管法冠脉造影相比,具有无创、安全、经济快捷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见广泛.但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较多,而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是其很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与该项检查有关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颈椎骨折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颈椎骨折诊断率高达96.43%,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57.14%(P0.05)。检查包括椎体、棘突、椎弓根及椎板,多层螺旋CT诊断率分别为100%、92.86%、91.18%以及96.00%,明显高于X线的60.71%、46.43%、47.06%以及42.00%,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颈椎骨折诊断率较高,相对于X线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A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18例一周后行双下肢DSA检查,将每侧下肢血管分成8段,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以DSA为标准来评估.结果对18例患者双侧下肢共288段血管进行研究,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275段,被CTA高估有11段血管,低估有2段血管.结论 64排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可靠的评估方法 .  相似文献   

18.
彭川 《医学信息》2018,(17):152-154
目的 分析西门子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4月179例高度可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MPR、CPR、MIP、VR对西门子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分析成像结果。结果 69例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脑动脉硬化62例,颈动脉硬化7例;血管狭窄或闭塞:颈动脉70例,椎基底动脉39例,锁骨下动脉42例,大脑前动脉18例,大脑中动脉18例,大脑后动脉24例;45例血管发育变异,33例为动脉瘤,1例为烟雾病,1例动静脉畸形,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分别为80例和55例,脑动脉正常者10例,颈动脉正常者34例。西门子双源螺旋CT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数目、大小、部位、形状以及与其周围血管和相邻颅骨的主要关系,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大体一致。结论 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检查安全性较高、精确性良好,而且有扫描速度快,检查过程短等优点,同时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临床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首选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腹部平片检查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多层螺旋CT检查5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价值与患者舒适度。结果对照组36例显示有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为80.00%,观察组腹腔积气的阳性率为96.49%(5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操作难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较腹部平片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胃肠道穿孔定位与致病原因诊断中充分发挥作用,且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