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治疗可降低代谢率,减少脑耗氧,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故有利于保护脑细胞[1].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对15例昏迷患者进行了亚低温复苏治疗,通过严密的监护和科学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抢救的成功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19-220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广泛,常采用人工冬眠、物理降温作为治疗措施,使体温降至预定范围,以减少氧耗和能量代谢,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缺氧状态,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对脑有保护作用[1].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对3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其应用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严密观察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加强亚低温脑保护及恢复脑功能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护理,给予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并尽早给予康复锻炼。结果存活23例,存活率76.6%,死亡7例。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缺氧,减轻心脑负荷,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轻、中度低温(32℃~35℃)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1]。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医疗护理技术要求高,护理工作十分重要[2]。亚低温治疗在降低颅内压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综合治疗42例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施行亚低温综合治疗,并与同期应用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比较,显示前者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提示亚低温治疗在降低脑的耗氧量、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抑制颅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是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低温状态以降低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特别是脑细胞代谢,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功能的目的[1].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方法,从护理环节提出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2例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用降温毯辅以药物实施脑复苏的护理。结果22例患者用亚低温治疗将体温降至33℃左右时,这些患者无癫痫发作,而且未用抗痫药物,在病情过渡期及以后也未再发生惊厥或癫痫。结论加强对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阶梯式哑低温治疗单纯弥漫性轴突损伤(DAD的疗效.方法 对36例单纯DAI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组实施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在伤后6~12 h内将膀胱温度(BT)降至32.0~33.9℃,持续3d,第4~7大BT控制在34.0~35.9℃,第8~14 天在36.0~36.9"C;常规治疗组作为对照.监测颅内压、血脑脊液乳酸、昏迷时间,测量伤后第3个月CT片侧脑室额角宽度、第三脑室前后径,并对患者进行功能障碍(DRS)评分.结果 与常规治疗纰比较,时程为2周的阶梯式亚低温组明显降低颅内压、血脑脊液乳酸,减轻额角扩大,降低DRS(P<0.01或P<0.05),而不增加亚低温并发症发生率;但亚低温期间昏迷程度不减轻,也小缩短昏迷时间.结论 阶梯式亚低温其并发症未增多,可减轻DAI损伤后的脑白质性脑萎缩,改善后期神经功能,但不能减轻DAI昏迷程度和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可使部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脑组织顺利地度过创伤后脑水肿期及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收治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22例应用亚低温治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重型脑外伤患者脑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亚低温治疗适应于重症颅脑损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亚低温方法成功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已被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病例所证实[1].现将我院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应用过程上的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损害。本研究总结了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32例颅脑损外伤患者轻度亚低温(33~35℃)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丽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8):1021-1022
亚低温治疗是应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将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和中度低温(29~32℃)的合称.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通过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耗氧量,①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②保护血脑屏障功能;③抑制白三烯B4生成,减轻脑水肿;④抑制颅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生存和释放,从而促进脑细胞功能的修复,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反应,目前已愈来愈多地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从基础护理、呼吸监测护理、消化系统护理等介绍了护理措施,并就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作了讨论。认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保护脑细胞作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近十多年来,亚低温(28℃-35℃)成为治疗颅脑损伤后的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措施,不但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病理损害程度,而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主要保护机制包括: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耗氧量和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生成和释放,减少脑细胞蛋白破坏;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等。这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袁才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25-232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病人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并记录了37例重型颅脑外伤应用亚低温治疗前后脑温、腋温、颅内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皆能顺利渡过低温时期。结论:亚低温能有效控制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体温、降低颅内压,并减轻低温对病人的不良影响,亚低温对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治疗前、治疗14 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连续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水肿轻、中度比例(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两组患者治疗GCS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且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早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脑水肿状况,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余辉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1):68-69
颅脑损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临床研究证明,亚低温(33~35℃)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功能,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死、致残率,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微。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和脑缺血的基础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亚低温(30~3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降低脑能量代谢,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有害物质释放,减少脑细胞蛋白恢复;还能缩小梗死范围,明显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而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在其治疗方法中,亚低温(32~35℃)能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已被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病例证实是一种成功的方法。近年来,我科应用选择性脑亚低温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对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