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胃癌标本的VEGF表达情况。结果 VEGF表达与胃癌转移及术后早期复发有关。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70.59%和31.25%,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肿瘤浸润达浆腊和未达浆膜组VEGP阳性率分别为65.80%及33.3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检测VEGF表达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lexin A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67例直肠癌组织和45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Plexin A1的表达,并分析Plexin A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Plexin A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的直肠正常黏膜组织(P<o.05).在直肠癌患者中Plexin A1的表达强度与直肠癌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淋巴结转移(P<o.05)和Dukes分期(P<o.05)具有相关性.结论 Plexin A1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过程,检测Plexin A1的表达能够作为直肠癌的诊断和转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SGC7901在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过程中,自噬特异性基因Beclin-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VM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ShRNA整合质粒载体和空白质粒载体转染到胃癌细胞SGC7901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GC7901细胞中Beclin-1表达情况;并在体外构建VM模型,观察不同转染细胞中VM形成能力的差异,同时检测VM形成前后细胞中VM形成基因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SGC7901形成VM过程中,Beclin-1及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转染空白质粒的SGC7901细胞相比,转染ShRNA整合质粒抑制Beclin-1后,VM形成的细胞管状结构的数目[(15.4±1.1)个比(37.8±1.9)个,P<0.05]、长度[(316.8±24.6) mm比(385.1±14.2) mm,P<0.05]和交点数[(11.6±1.1)个比(27.2±1.1)个,P<0.05]明显减少,同时Notch-1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Beclin-1通过维持胃癌细胞VM调节基因的稳定表达促使VM形成,抑制Beclin-1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大肠癌VEGF-C、CD34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VEGF-C与微血管密度(MVD)、Ki-67增殖指数(Ki-67PI)的相关性。结果:81例大肠癌中,VEGF-C表达阳性45例(55.56%);VEGFC表达阳性的肿瘤其MVD和Ki-67PI高于VEGF-C者(P〈0.05)。VEGF-C表达与MVD、Ki-67PI呈正相关(P〈0.05)。有转移组(包括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VEGF-C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表达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强。结论:VEGF-C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影响着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phB4受体与其配体Ephrin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3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与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的EphB4与EphrinB2高度表达。癌组织中EphB4与EphrinB2的阳性表达(49.5%和50.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0%和23.3%,P=0.005和P=0.009);EphB4与EphrinB2阳性表达组的平均MVD值(56.21±15.3和62.41±16.9)明显高于EphB4与EphrinB2阴性表达组(32.22±12.9和34.12±14.7),两组比较,分别为P=0.018和P=0.004。此外,EphB4与EphrinB2表达程度还与胃癌的转移和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结论EphB4与EphrinB2可以促进肿瘤间质的血管生成,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的表达,以及淋巴管密度(LVD);用real-timePCR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m RNA的表达。分析EphA2与VEGF-C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结果: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8%vs.42.6%;71.9%vs.39.0%,均P0.05)。EphA2与VEGF-C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01)。EphA2蛋白与VEGF-C蛋白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LVD计数分别明显高于两者低表达胃癌组织(15.25±5.41vs.10.95±5.41,P=0.001;14.87±5.71vs.11.00±5.01,P=0.006)。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以及m 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375,P=0.001;r=0.559,P=0.01)。结论: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可能共同促进淋巴管生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VEGF和NOS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在人胃癌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探讨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4例胃癌组织中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 ,用血管内皮细胞第Ⅷ相关抗原 (FⅧRAg)行免疫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34例胃癌组织中 ,表达iNOS者占 73.5 % ,表达eNOS者占 82 .4 % ,表达VEGF者占 91.2 % ;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P<0 .0 0 5 ) ,VEGF与eNOS的表达则无相关性 (P>0 .0 5 ) ;表达VEGF的胃癌其MVD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胃癌 (P<0 .0 2 5 ) ,表达iNOS的胃癌其MVD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胃癌 (P<0 .0 5 ) ,表达eNOS的胃癌MVD与不表达eNOS的胃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 ,提示两者对胃癌的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 ;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提示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中不同区域进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 1和血管染色 ,探讨胃癌组织中VCAM 1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生长和转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999年 3~ 6月手术切除的胃癌、瘤旁 (取自距瘤旁 2cm处 )及距瘤体 5cm处标本各 4 1例 ,8例良性溃疡及10例正常组织标本通过胃镜取得。患者年龄为 4 2~ 74岁 ,男女比例为 2 4∶1,2 8例有转移。免疫组化染色 :中性甲醛固定标本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除 1张为常规HE染色外 ,其余为免疫组化 (SABC法 )染色。用CD34进行血管染色 ,测定微血管密度 (M…  相似文献   

9.
胃癌转移及预后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转移、预后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法 (SP法 )检测 5 9例胃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胃癌中MVD值为 42 .7± 2 4.8,中位值为 3 6。MVD值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呈正相关 (P =0 .0 168,P =0 .0 176) ;MVD值升高 (MVD≥ 3 6)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P =0 .0 2 14 ) 结论 胃癌MVD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转移潜能的判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人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3者与人胃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人胃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31例胃癌组织表达VEGF,25例表达iNOS,28例表达eNOS;(2)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3)VEGF、iNOS的表达与胃癌MVD呈正相关,表达与不表达eNOS其胃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VEGF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iNOS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eNOS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2)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胃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癌瘤体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对胃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胃癌、8例胃溃疡,10例正常人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分析瘤体VCAM-1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CAM-1不仅表现在胃癌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在胃癌细胞膜上也有表达,而且VCAM-1的表达强度表达率与胃癌的血管的生成和转移有关。结论 VCAM-1在胃癌的血管生成、瘤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促进了胃癌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评估PCNA蛋白与胃癌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13.3%vs 36.7%,P〈0.05)。PCNA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组织的Lauren分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rier曲线显示,PCNA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明显降低(P〈0.001)。结论: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Big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胃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ELASA法检测106例胃癌手术前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BigET-1水平。并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进行5—30个月随访,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血浆Big ET-1直至复发,比较患者手术后与复发前的Big ET-1水平。结果 106例胃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及癌浸润突破浆膜者的血浆Big ET-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未突破浆膜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展期(Ⅱ、Ⅲ、Ⅳ期)胃癌患者的血浆Big 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早期胃癌(Ⅰ期)者(P〈0.01,P〈0.05),早期胃癌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患者的血浆Big ET-1水平在胃癌手术后第1天均显著升高,第3天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10天,在Ⅰ、Ⅱ期患者,Big ET-1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0,P=0.000),Ⅲ、Ⅳ期患者的Big ET-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在随访期间,41例Ⅱ期患者中14例复发,其复发前最后1次的平均Big ET-1水平与手术后第10天相比显著升高(P=0.011)。结论 胃癌根治术前后血浆Big ET-1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一个判定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监测胃癌根治术后Ⅱ期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对于其复发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ABC法)检测了164例胃癌(ⅠB~Ⅳ期)石蜡标本中的T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64例标本中TS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48.8%(80/164),TS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01),且TS表达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52.4%)明显高于TS表达阳性者(12.3%,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S表达状态3者与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其中TS的表达状态与患者5年生存率关系最为密切(P<0.0001),相对危险系数为1.197。结论胃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是胃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对临床医生选择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伴有周围神经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HMGB1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40例未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HMGB1在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未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0%、55.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MGB1与伴有神经浸润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MGB1表达上调可能与胃癌组织周围神经浸润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HMGB1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细胞向周围神经组织浸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lphastatin对裸鼠体内新生血管形成和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裸鼠皮下注射基质胶溶液形成基质胶体。测定alphastatin对基质胶体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分别于裸鼠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不同剂量的alphastatin(100nmol/L,0.25mg·kg^-1·d^-1;1000nmol/L,2.5mg·kg^-1·d^-1),测定各组瘤体大小、体质量并进行病理学分析,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离瘤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经alphastatin处理后,提取细胞内蛋白,进行细胞鞘氨醇激酶(SPK)活性测定。结果裸鼠移植瘤实验中.与PBS对照组相比,两个不同剂量alphastatin实验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体质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体积:(1145.96±29.89)μm^3、(612.65±23.45)μm^3比(1771±31.05)μm^3,P〈0.05;瘤体质量:(0.31±0.03)g、(0.12±0.02)g比(0.67±0.02)g,P〈0.05]。体外实验病理学证实.alphastatin减少了瘤体内MVD的数目.降低了移植瘤体内血管内皮细胞SPK活性.上述作用均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alphastatin具有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降低血管内皮细胞SPK活性、减少1-磷酸鞘氨醇(SIP)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表达与血管新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抗dThdPase、抗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和抗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单克隆抗体,对4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对其中27例标本同时测定其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的dThdPase活性(HPLC法)。并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LS174T、CloneA、Colo320、CX-1、Lovo、MIP101和类巨噬细胞系THP-1和U937的dThdPase蛋白含量。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dThdPase活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肠组织(P<0.01)。dThdPase阳性细胞几乎都是癌巢周围的间质细胞,特别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且TAM与dThdPase阳性细胞的分布区域几乎完全一致。癌巢周围新生血管数明显多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TAM计数、dThdPase阳性间质细胞计数和微血管计数3者互成正相关。除LS174T检出微量和Lovo检出少量dThdPase蛋白外,其他4株癌细胞未检出。而THP-1和U937的dThdPase蛋白含量分别为18.2U/mg和19.3U/mg。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增高的dThdPase活性主要由TAM表达,增多的TAM与结直肠癌的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