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西安市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和峰值骨密度(PBD),从而为西安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564名年龄20~80岁的健康西安城市人群。男女性别均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6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HolgicQDR-2000)测量骨密度。结果男性腰椎和髋部PBD值出现在30~岁,女性腰椎及髋部PBD值也出现在30~岁这一年龄段。结论男女性各部位PBD的形成大部分处于30~岁这个年龄段,并经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出了西安市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诊断参考值和低骨量干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供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服务于临床及科研应用。方法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北京市。1025名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全身骨密度(TBMD),以及包括头、胸、中腹、骨盆、下肢及上肢在内躯体各部位骨密度(BMD),并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结果 骨矿化过程在儿童期为渐进形式,在青春期呈现加速趋势:在躯体各部位及全身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尽管骨的发育因躯体部位、性别及尺寸大小而异,但是女性在10-15岁年龄段倾向于骨密度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而自16岁以后则男性骨密度高于女性(头部除外)。部份原因是女性骨矿化增长加速过程发动时序早于男性。与白种儿童相比较,这些受试对象TBMD较低。结论 骨的发育因性别、年龄、部位及种族而呈现不同规律,在评价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测量非优势手尺桡骨远端1/3的BMD。结果男女性BMD均在30~39岁达到骨峰值,各年龄段男性的BMD均高于女性。女性从40~49岁开始(男性组从50~59岁开始),BMD开始明显下降(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同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比男性高(P0.05)。结论十堰地区正常人群BMD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影响包头地区人群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6例女性和230例男性流行病学资料,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骨扫描,按骨密度检测值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骨质疏松及骨量流失组。采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是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补钙是人群保护因素。结论 包头地区 男、女性通过补钙均可预防骨质疏松;饮酒与女性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显著相关,吸烟、饮酒与男性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腰椎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QCT法测量626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分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腰椎骨密度峰值均在26~30岁年龄组。男性峰值为133.42±12.69mg/cm3,女性峰值为136.88±10.69mg/cm3;50岁之前骨密度值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而50岁之后女性低于男性。结论掌握了无锡地区正常人各年龄组腰椎骨密度正常数据及变化特征,为无锡地区腰椎骨密度正常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获得该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状况及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患病率,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期居住在本地区2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抽取样本996人,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AR.C型CT机及相应QCT标准软件测量受试L1-L4的BMD,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加男女两性别BMD均逐渐下降,同龄男性BMD高于女性BMD。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尤以50岁组女性增加最明显。兰州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北京等地。结论:兰州地处西部高原,人群牛奶平均摄入量较低,骨质疏松知识缺乏,需加强营养(特别是牛奶的摄入量)和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及普及骨质疏松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为沈阳乃至全国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沈阳各区县部分人群5254例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统计出各年龄组骨密度,计算骨密度丢失率及患病率,比较城乡及不同职业间骨密度差异。结论 沈阳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26-30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丢失率、患病率升高,女性66-70岁年龄骨密度均值城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合肥地区1162例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合肥地区1162名20~91岁居民进行腰椎2~4、股骨近端和前臂的骨密度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0~24岁,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男性前臂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前臂骨密度峰值在35~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长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59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出现加速下降现象.合肥地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5.8%,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4.1%.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212例20~85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渐降低,进入50~6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50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46.7%。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群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目的:为了了解大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水平和特点,以便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女性Ward氏区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其他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女性腰椎前后位、骨股近端峰值骨量大于男性相应部位的峰值骨量,腰椎各部位BMD与股骨近端BMD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女性Ward氏区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其他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女性腰椎前后位、股骨近端峰值骨量大于男性相应部位的峰值骨量,有显差异(P<0.05)。采椎各部位BMD与股骨近端BMD存在相关性(P<0.05)。但r值在0.1-0.3之间,两个部位的测量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1.
韶关地区中年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调查韶关地区部分中年男性人群骨密度。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韶关地区236名中年男性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结果 37.71%的中年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3.81%患有骨质疏松症。结论 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防治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调查廊坊地区部分人群的骨密度情况,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对廊坊地区部分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1298名体检者右前臂中远1/3处进行骨密度测量,其中男性382名,女性916名,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3.3±22.7岁,全部数据按性别、年龄分组输入电脑,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分析各组的骨密度,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体重指数、牛奶、豆制品可以对骨密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吸烟、饮酒等日常生活习惯可以导致骨密度降低。结论体重指数、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规律的运动都可以影响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正常汉族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OP) 的患病率。方法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共2711名20~80岁居民进行腰椎2~4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测定。结果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男性、女性的腰椎及股骨近端的BMD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组,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骨密度BMD降低,女性在50~59岁明显加速下降,男性没有加速下降现象。乌鲁木齐地区40岁以后OP患病率男性28.3%,女性OP患病率45.2%。男女性50~59岁以上,组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患病率研究, 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粤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沿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法国SOPHOSL-XRA骨密度仪,对301例正常人的前臂、髋骨及腰椎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男、女性前臂和腰椎峰值骨量均为30~39岁,股骨颈、Ward’s区峰值骨量男、女性均为20~29岁。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累积下降率均在50岁后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男女组的前臂骨密度测定值均低于文献报道。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去除卵巢后不同部位骨的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与骨密度以及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进行卵巢去除和伪手术,56d时处死大鼠,取离体胫骨,股骨测量骨密度与组织学参数%Tb.Ar,Tb.Th,Tb.N。结果 OVX后5d时,股骨远端和胫胫骨近端大部分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下降;全股骨和股骨远端1/3处骨密度降低;股骨部分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与骨密度测量值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差异有显性。结论 切除大鼠卵巢56d时,大鼠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下降显,骨密度测量以股骨较为敏感,骨组织计量学与骨密度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股骨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环磷酰胺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 mg/kg、8 mg/kg、10 mg/kg)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骨密度分别下降了9.8%、13.3%和15.6%;股骨骨小梁数目分别下降了49.8%、65.5%和72.8%;股骨骨小梁分离度则分别上升了225.2%、416.9%和577.4%。结论环磷酰胺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微结构受损,且环磷酰胺剂量越大,骨微结构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河南地区正常人骨密度的数据,作者应用美国 Hologic 生产的双能 X 线4500 W型骨密度仪,对417例正常人进行了全身和腰椎正、侧位(包括侧位区域值)检测,现就四肢和骨盆骨密度的测试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均逐渐降低,但女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不管任何年龄段女性骨密度均小于男性;左上肢骨密度小于右上肢;而双下肢骨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组检测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