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 95例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其中 85例痊愈 ,1 0例死亡。 85例痊愈患者 ,病程第 7天平均CD4 + ( 3 2 5± 1 90 )个 /μL ,CD8+ ( 3 1 9± 3 1 5 )个 /μL ,CD4 + /CD8+ 1 .2 5± 0 .71 ,与我国正常人相比〔平均CD4 + ( 72 7± 2 5 5 )个 /μL、CD8+ ( 5 3 9± 1 3 4)个 /μL ,CD4 + /CD8+ 1 .49〕 ,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下降 (P =0 .0 0 1 )。病程第1 4天左右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平均CD4 + ( 5 61± 5 2 2 )个 /μL ,CD8+ ( 3 70± 2 71 )个 /μL ,CD4 + /CD8+ 1 .68± 1 .1 1。 2 1d后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平均CD4 + ( 675± 448)个 /μL ,CD8+ ( 4 67± 2 41 )个 /μL ,CD4 + /CD8+ 1 .48± 0 .68。 1 0例死亡患者的T细胞亚群在入院后逐渐出现下降趋势 ,病程第 7天CD4 + ( 2 48± 82 )个 /μL ,CD8+ ( 2 3 3± 1 1 5 )个 /μL ,CD4 + /CD8+ 1 .2 1± 0 .40 ,第 1 4天T淋巴细胞继续下降 ,平均CD4 + ( 1 81± 1 2 8)个 /μL ,CD8+ ( 1 73± 1 0 9)个 /μL ,CD4 + /CD8+ 1 .1 7± 0 .45 ,2 1d后CD4 + 细胞继续下降 ,平均CD4 + ( 1 2 5± 46)个 /μL ,CD8+ ( 94± 3 8)个 /μL ,CD4 + /CD8+ 1 .44±0 .5 9。结果提示 :SARS患者早期可能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 ,这种异常免疫反应可能是导?  相似文献   

2.
SARS患者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免疫功能及其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12 4例不同病程SARS患者外周血CD3+ 、CD4 + 和CD8+ T细胞计数 ,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 ,另设 5 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和 5 7名健康人为对照组 ;对SARS患者进行病程分组 ,比较不同病程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SARS组CD3+ [(5 89± 4 35 )× 10 6/L]、CD4 + [(316± 2 6 7)× 10 6/L]和CD8+ T细胞 [(2 15± 16 5 )× 10 6/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116 3± 32 4 )× 10 6/L、(6 4 1±186 )× 10 6/L和 (4 0 5± 14 6 )× 10 6/L],但CD4 + T细胞高于AIDS组 [(15 3± 10 5 )× 10 6/L],CD3+ 和CD8+T细胞则低于AIDS组 [(112 2± 5 72 )× 10 6/L、(96 9± 5 4 6 )× 10 6/L](P值均 <0 0 1)。SARS组和AIDS组分别有 5 4例 (4 4 % )和 39例 (76 % )CD4 + T细胞 <2 0 0× 10 6/L。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在病程 10~ 12d达最低值。SARS组血清IgG(15 1g/L± 8 5g/L)和IgE(0 6g/L± 0 9g/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12 4g/L± 2 2g/L ,0 3g/L± 0 6g/L)。结论 SARS患者CD3+ 、CD4 + 及CD8+ T细胞均显著减少 ,病程 10~ 12d为最低值阶段。  相似文献   

3.
覃方生 《华夏医学》2003,16(2):159-16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 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3 1例 AMI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血清 Tn T浓度。结果 :AMI组 (8.5 3± 5 .2 1)μg/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6± 0 .0 7)μg/ L (P<0 .0 0 5 )。 AMI患者在发病 4 h左右 Tn T阳性率为 10 0 % ,而 CK的阳性率仅为 62 % ,Tn T在发病 16h出现峰值 ,为正常上限的 117倍 ;在 1周后 CK普遍正常 ,而 Tn T仍维持较高浓度 ,阳性率为 86.3 %。结论 :Tn T是特异存在于心肌中的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心肌梗死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cTnT ,速率法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 -MB) ,并对 8例AMI胸痛发作 6h内入院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照组和患者组cTnT、CK -MB血清水平分别为 (0 1 8± 0 0 9)ug/L、(1 5 1± 3 4)U/L和 (3 6± 3 4)ug/L、(91 1±80 6)U/L ,患者组阳性率分别为 89 3 % (2 5/2 8)、71 4% (2 0 /2 8) ;8例动态观察的患者中有 3例 2小时内入院 ,血清cTnT水平开始升高 [(0 446± 0 0 70 )ug/L]。 8例患者血清cTnT升高达峰值时间为 (1 3 5± 2 6)h ,比CK -MB早[(1 8 0± 3 0 )h]。 1 0天~ 1 4天回复正常。结论 cTnT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鼻咽癌血清中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健康人和鼻咽癌患者的血清NO3-和NO2-之和以反映体内一氧化氮水平。检测了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4 0例 (原发于鼻咽顶壁区 18例 ,鼻咽侧壁区 2 2例。T119例 ,T2 11例 ,T3 7例 ,T43例 ;N0 2 7例 ,N19例 ,N2 4例 ;M0 34例 ,M16例 )放疗前后及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前者为 111.16± 39.4 1μmol L ,后者仅为 6 8.6 4± 17.36 μmol L (P <0 .0 0 1) ,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 2周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为 87.81± 30 .5 4μmol L ,比放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为 10 5 .31± 2 5 .18μmol L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12 1.74± 2 9.4 5 μmol L(P <0 .0 5 ) ,3年内死亡组为97.72± 2 9.4 5 μmol L ,显著低于存活组的 10 5 .31± 2 5 .18μmol L(P <0 .0 5 )。 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它可能在分子水平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从 2 0 0 3年 3月 10日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收治的 2 2例有明确传染病接触史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2例SARS患者 ,其中 ,男性 1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岁~ 5 8岁 ,平均年龄 (37.6± 13.0 )岁 ,医护人员 3例 (14 % )。临床症状包括 :发热 (10.0 % )、咳嗽 (6 8% )、气促 (82 % )、乏力 (72 % )、心悸 (14 % )、肌肉酸痛 (9% )、腹泻 (14 % )。血常规 :WBC小于 4.0× 10.9/L 3例 (14 % ) ,WBC为 (4 0~ 10.0 )× 10.9/L 18例 (82 % ) ,WBC大于 10 0× 10 9/L 1例 (4% ) ,WBC平均为 (5.9± 1.9)× 10 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75.3± 10.0 ) % ,淋巴细胞绝对值 (1.1± 0.5 )× 10.9/L。胸部X线示肺部斑片状阴影或气管炎性改变 ,部分短期内病灶增多 ,累及单侧 11例 (5 0 % ) ,双侧 11例 (5 0 % )。分析该病的传染途径 ,进一步提示本病具有较强的飞沫距离传染性。出现急性肺损伤者 7例 (32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者 2例。 3例死亡患者中 1例为ARDS合并肺部继发感染 ,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发展为肺广泛纤维化呼吸衰竭死亡 ,1  相似文献   

7.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心肌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方法 测定 2 4例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 (试验组 )血清心肌酶谱 (包括AST、CK MB、CK、LDH1、LDH)、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 (ECG) ,并与 2 7例非惊厥持续状态的惊厥儿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各心肌酶值 (u/L)为AST 2 77.9± 766.8,CK 1615 .8± 70 2 .3 ,CK MB 70 .3±70 .2 ,LDH1180 .0± 162 .0 ,LDH 619.8± 3 91.9;对照组为AST 83 .6± 163 .7,CK 13 4.6± 12 6.8,CK MB 2 5 .4± 13 .4,LDH171.9± 3 8.8,LDH 3 3 9.2± 2 14 .3 ,两组均值进行比较 ,CK ,CK MB ,LDH ,LD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TnT试验组测 13例 ,阳性 6例 ,对照组测 8例均阴性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CG试验组查 2 3例异常 15例 ,对照组查 2 4例异常 4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方法 :对收治的 2 4例 SARS患者均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其中 10例患者合并使用抗菌药物 ,7例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静脉滴注 5 0 0 m g,1次 / d,合并应用激素者剂量适当加大 ,出现消化道症状者 2周后停药或减量 ;平均剂量为 (4 5 0± 70 .8) mg/ d。结果 :经上述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无 1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 ,仅有 2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用药后 PL T由 (2 2 2 .79± 5 6 .36 )× 10 9/ L升至 (2 5 4 .13± 5 0 .0 4 )× 10 9/ L,HCT由 (0 .39± 0 .0 4 )升至 (0 .4 0± 0 .0 4 ) ,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以利巴韦林为主的抗病毒疗法 ,合并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可有效治疗 SARS患者 ,无明显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 Fas(s Fas)的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iotin- avidin enzyme- linked imm unosorbent assay,BA - EL ISA)检测来自广西的 2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2 8例正常人血清的 s Fas。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 s Fas水平为 (3.6 73± 1 .2 98)μg/ 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1 4 7± 0 .5 2 3)μg/ L (P <0 .0 5 )。肝癌患者 AFP阳性组、AFP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s Fas分别为 (3.6 5 7± 1 .0 99)μg/ L、(3.6 90± 1 .5 31 )μg/ L和 (2 .1 4 7±0 .5 2 3)μg/ L ,其中肝癌患者 AFP阳性组、AFP阴性组分别高于正常组 (P <0 .0 1 )。结论 :血清 s Fas水平增高 ,可能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尤其是 AFP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 2例急性中毒患儿 (中毒组 )入院时、入院第 7天 ( 2 3例 )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和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AST)水平 ,并与 3 0例体检正常儿童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时CK、CK -MB、LDH、α-HBDH和AST分别为 ( 10 76 478± 73 1 3 2 1)U/L、 ( 5 0 667± 3 6 44 9)U/L、 ( 3 0 1 2 3 3± 12 8 983 )U/L、 ( 2 3 7 10 0± 85 44 7)U/L和 ( 115 83 2± 46 672 )U/L ,对照组则分别为 ( 161 85 7± 46 766)U/L、 ( 14 82 1± 8 85 7)U/L、 ( 2 3 2 786± 5 9 146)U/L、 ( 173 82 0± 2 5 811)U/L和 ( 40 64 3± 17 92 0 )U/L ,中毒组LDH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K、CK -MB、α -HB DH和AST中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入院第 7天中毒组复查CK、CK -MB和AST降至正常水平 ,但LDH和α-HBDH分别为 ( 2 71 43 6± 71 2 2 4)U/L和 ( 2 12 946± 88 12 9)U/L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中毒患儿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即使经治疗后中毒症状缓解 ,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的影响 ,动态观察HIV/HCV重叠感染组和单独HIV感染组患者接受HAART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病毒载量的变化。发现 :重叠感染组与单独感染组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 3、6个月的免疫功能、病毒载量均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但是免疫功能动态变化情况差异显著 (P =0 .0 1 7) :重叠感染组CD4 + 上升 ( 4 7.87± 48.42 )个 /μL ,单独感染组上升 ( 1 46.1 2± 88.2 9)个 /μL。提示 :接受正规HAART治疗后 ,重叠感染HCV的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滞后于单独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的变化,用以发现早期急性心肌损伤,将204名SARS病人按年龄分为7组,选出每人住院期间测得的CKMB最高值,计算每组CKMB异常患者的百分率及每组CKMB的平均值及标准差(x±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将204名病人按CKMB是否正常分为2组,统计每组中多个肺叶病变患者的比例。结果CKMB异常的百分率20岁以下组28%,21~30岁组12%,31~40岁组17%,41~50岁组22%,51~60岁组42%,61~70岁组33%,大于70岁组26%;CKMB值按上述顺序依次为(23±11)、(19±16)、(21±15)、(20±10)、(24±15)、(36±26)、(22±11)IU/L。CKMB异常组中多个肺叶病变患者占53%,CKMB正常组为35%。提示部分SARS病人存在急性心肌损害,出现CKMB异常的百分比最高的年龄组为51~60岁组;CKMB平均值最高的年龄组为61~70岁组;CKMB异常组中多个肺叶病变患者明显高于CKMB正常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5至6月收治的133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比较血小板下降组与血小板正常组2组之间在病情轻重、年龄、最重胸片病变面积、出院时胸片正常率、感染、入住ICU、死亡、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异常的发生率及继发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糖异常等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血小板下降组(<100×109/L)重症患者和年龄>5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总的病程、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下降组患者胸片严重程度、感染的发生率、入住ICU和死亡患者所占比例、病程中出现WBC>10×109/L或并发肝功能异常、LDH、CPK、电解质异常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正常组出院时胸片正常的比例明显大于血小板下降组(P<0.01)。以血小板<150×109/L为标准再次进行分组,在血小板下降组和非下降组之间上述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血小板数量低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生化指标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预后差,病死率高。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动态变化对SAR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 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 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最常见。H 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μL与0.202 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 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死亡相关因素,对2003年5月6日至6月27日收治的220例SARS患者中19例死亡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及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死亡SARS患者年龄24~86岁,平均(57.63±16.76)岁。大于45岁13例(68.4%)。男性15例(78.9%),女性4例(21.1%)。有明确接触史19例(100%)。并存基础病13例(68.4%)。死亡距发病时间14~54d,平均(35.37±11.66)d。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9例(100%),咳嗽12例(63.2%),畏寒5例(26.3%),气促10例(52.6%),胸闷11例(57.9%),肌痛5例(26.3%),腹泻6例(31.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血气分析低氧血症16例(84.2%);心肌酶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行性升高。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值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行性降低。胸部X线双侧、肺病变面积>1/3者19例(100%)。临床诊断继发混合感染(细菌、真菌)19例(100%)。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激素18例(94.7%)、机械通气15例(78.9%)。死于呼吸衰竭18例(94.7%)。提示年龄、合并基础病、肺部病变程度、低氧血症、T细胞亚群CD3、CD4绝对值降低、激素剂量、混合感染等是影响S  相似文献   

16.
Objictive: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and explore its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CWM).Methods:The data of patients,whose diagnosis of SARS had been confirmed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whe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CWM.Results:In theearly stage of the 42 patients,the symptoms revealed were fever in 100% of SARS patients,headache in92.9%,aversion to cold in 76.2%,chest stuffiness in 76.2%,cough in 73.8%and myalgia in 88.1%;Pulmonary lesion Involves ≥3 lobes in 42.9%,2 lobes in 47.6% and 1 lobe in 9.5%;61.9% of themshowed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y(increase of ALT or AST),47.6% showed elevated myocardial enzyme(CK or CK-MB),0.48% showed an inclination of renal function(higher of BUN or Cr);in their T lym-Phocyte subsets,91.2%(31/34 Patients)had lowered CD_3 and 76.5%(26/34 Patients)lowered CD_4/CD_8ratio.In the mid-late stage,the symptoms were la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及评价己酮可可碱(PTX)对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第1、14、28天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3mg/kg,第2~45天(第14、28天除外)每日被动吸烟2次,每次12支,持续30min,两次吸烟之间间隔4h,大鼠模型制备过程共45d。PTX治疗组每天熏烟前30min腹腔内注射PTX15mg/kg,连续30d。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指标第0.2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与正常对照组(88.52±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模型组大鼠AT-Ⅲ和TF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大鼠tPA和PAI-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AT-Ⅲ与TNF-α负相关(r=-0.87,P<0.01);PTX组FEV0.2/FVC、TNF-α和AT-Ⅲ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织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及周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肺泡腔扩大。PTX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腔扩大情况较模型组减轻。结论采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阻塞性肺气肿模型。模型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体内的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失衡状态,AT-Ⅲ、TFPI、tPA和PAI-1可能参与这一过程。PTX能阻止白细胞脱颗粒、抑制气道炎症,同时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改善高凝状态,对大鼠阻塞性肺气肿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关联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是否为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 92例PTE患者 ,以及年龄、性别与PEG患者匹配的、来自同一区域的 92名对照者的MTH FRC677T基因多态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上述 92对入选对象的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浓度。结果 :①PTE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突变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3 0 .4%和 2 9.4% ,2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 0 %和 47%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TT型与CC型比较发生PTE的相对危险度OR =1 .2 2 ,95 %CI为 0 .5 9~ 2 .5 1 ,表明TT基因型不增加PTE患病的危险性。②PTE组血清Hcy浓度为 ( 1 7.1± 9.3 9)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3 .8± 7.4) μmol/L],P =0 .0 3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增加了PTE患病的危险性 (OR =3 .67,95 %CI为 1 .84~ 7.3 1 )③PTE组CC、CT、TT 3种基因型的Hcy浓度分别为 ( 1 4.8± 6.5 ) μmol/L、( 1 5 .8± 7.3 ) μmol/L、( 2 1 .5± 1 1 ) μmol/L ,对照组对应基因型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 ( 1 2 .1± 5 .2 ) μmol/L、( 1 1 .9± 7.0 ) μmol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CWM)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Methods:The 65 cases of SARS patientswere treated with ICWM and 37 cases with western medicine(WM)alone as the control in our hospitalfrom March 11 to April 30,2003.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with T subset profile tested for all the 102patients.Results:Sixty-five cases of SAR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CWM included 52 mild cases of whom 51cases were cured(98.1%)and no patient died.As to the 13 severe cases in this group,9 were cured(69.2%)and 2 died(15.4%).Of the 37 cases treated with WM alone,16 out of the 18 common cases werecured(88.9%)and 10 out of the 19 severe cases were cured(52.6%),with the other 9 died(47.4%).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61)showed the difference was close to the value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But considering that the number of samples was small,more cases are needed fot furtherstudy.The immune function examination:in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