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HBV DNA载量HBsAg、HBeAg和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148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用比色法检测血清ALT.结果 HBV DNA载量与HBeAg呈正相关(P<0.01),但与HBsAg和ALT无相关性.结论 定量检测HBV DNA可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ALT水平的升高提示有肝脏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状态与临床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情况,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ALT、HBV-DNA水平、HBeAg状态差异。结果 10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其中80%(84/105)为G2G4;67.6%(71/105)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6.6%(49/105)为S2G4;67.6%(71/105)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6.6%(49/105)为S2S4。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间性别、年龄、HBV-DNA水平、HBeAg状态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纤维化分期间年龄比较,S1、S3、S4组与S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ALT、HBV-DNA水平、HBeAg状态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积极考虑行肝穿刺活检,及时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3.
周美霞  张钧  王日春 《临床荟萃》2004,19(24):1394-139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 DNA)、前S1抗原 (Pre S1)、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等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意义。方法 对 12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HBV DNA、Pre S1、HBeAg及ALT值的测定 ;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系统 ,Pre S1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HBeAg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 定性分析中 ,以HBV DNA为诊断金标准 ,Pre S1、HBeAg、ALT敏感性分别为5 0 .5 %、74 .7%、5 1.6 % ,特异性分别为 73.5 %、88.2 %、5 8.8% ,准确性分别为 5 6 .8%、78.4 %、5 3.6 % ;定量分析中 ,HBV DNA拷贝数与Pre S1吸光度、HBeAg光放射强度相关 ,分别为rs =0 .896 (P <0 .0 5 ) ,rs =0 .94 3(P <0 .0 5 ) ;HBV DNA拷贝数与ALT值不相关 ,rs =0 .6 5 7(P >0 .0 5 )。结论 HBeAg阳性是HBV病毒复制的较好指标 ,定量检测HBeAg光放射强度和Pre S1抗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共48周;B组(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48周后(剂量、用法同A组),每个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0μg一次,共4次;C组(一般治疗组)38例,仅作一般护肝治疗,疗程同上。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M(ELISA法)、HBV DNA(斑点杂交法)检测。治疗3、6、12、16、18月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及副作用观察。均随访至治疗开始后18个月。【结果】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联合组患者HBV DNA普遍转阴,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HBeAg阴转率和HBeAb阳转率明显提高。【结论】拉米夫定能显著抑制儿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体内的HBV DNA,联合乙肝疫苗可诱导HBeAg/HbeAb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与临床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情况,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家族史、HBV-DNA水平、HBeAg状态差异。结果 82例患者中,100%(82/82)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其中58.5%(48/82)的患者炎症活动度≥G2;57.3%(47/82)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3.9%(36/82)的患者纤维化分期≥S2;纤维化分期与炎症分级相关(r=0.428,P<0.01);不同炎症分级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HBV-DNA水平、血清HBeA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年龄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中S2、S3组年龄(>40岁)与S0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性别、家族史、HBV-DNA水平、血清HBeAg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特别是年龄>40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积极考虑行肝穿刺活检,及时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治疗50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胆红素(SB)在治疗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2%、88%;对照组为76%、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SB)方面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检测2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含量、肝组织内HBcAg表达情况,探讨血清病毒载量与肝脏病毒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将2007—01/2008—06收集的HBsAg阴性患者1200例ALT测定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20例,女480例,年龄2~85岁。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将1200例HBsAg阴性患者大致可分为肝源性疾病(除外HBsAg阳性)131例、胆道疾患97例、药物中毒及过敏37例、内科疾病341例、其他594例。正常值O~40U/L,41~100U/L为轻度升高,101~300U/L为中度升高,300U/L以上为重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2-160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标准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照组给予ADV,治疗48周;分别观察24、48周时两组血清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在24、4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PCⅢ、Ⅳ-C及TGF-β1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ADV,其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选择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应用拉米夫定治疗1a,并与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非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占18.5%;有效15例,占55.6%;无效7例,占25.9%。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3例,占10.3%;无效26例,占89.7%。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说明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并与强力宁注射液作对照。治疗组60例,对照组46例,在同样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1次/d;对照组加用强力宁注射液80 mg,1次/d。观察项目包括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并随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异甘草酸镁组与强力宁组对降ALT、TBIL的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改善症状和降酶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复制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及放免方法,同时对HBV-DNA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慢性乙肝临床类型的加重,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逐渐升高(P〈0.01),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予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两药对HBV-DNA、ALT、血清学应答及耐药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HBV-DNA阴转率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T复常率和血清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在HBV-DNA阴转率和控制HBV耐药方面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与干扰素(IFNα)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予LAM和IFNα-2b治疗;LAM组单予LAM治疗;IFN组单予IFN治疗,疗程均1 a。结果:治疗1 a后,LAM组和IFN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均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的1 a疗效优于单用组,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5.
HBV合并HCV的侵袭与ALT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肝病毒(HBV)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病因学的损伤作用已得到肯定[1].近几年来丙肝病毒(HCV)的侵袭及重叠感染与肝硬化、肝癌(HCC)关系密切,尤其在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时是导致重症肝炎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必然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在肝纤维化早期给予有效治疗,可减缓或防止发展至肝硬化,病因治疗无疑是最重要和有效的。苦参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并且取得良好疗效,苦参素主要成份为氧化苦参碱,  相似文献   

17.
韩莹  孙琳  刘燕敏  丁惠国  王曙照 《临床荟萃》2011,26(21):1871-1873
目的通过分析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肝活检对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检查258例患者的血清及肝脏活检病理标本,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升高情况,以ALT正常(n=78)和异常(n=180)分组,再以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为界分为ALT≥2倍正常上限组(n=83)和ALT〈2倍正常上限组(n=175),分析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G)及纤维化分期(S)与检验的符合程度。结果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有17例(21.8%)炎症坏死≥G2,27例(34.6%)纤维化≥S2。有33例(42.3%)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有98例(56.0%)ALT〈2倍正常上限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以ALT=63.3U/L为界预测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时,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对肝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如遇患者无法行肝穿病理检查时,建议医生可考虑将ALT≥63.3U/L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我们采用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考学生13501名HBsAg与ALT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1~2003年高考体检学生13 501名,男7 910名,女5 591名;内宿生4 020名 ,外宿生9 481名;年龄18~20岁. 1.2 方法 HBsAg使用酶标法由Σ960酶标仪检测,酶免试剂盒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ALT使用速率法由康宁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应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干粉试剂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8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0^3~10^8copies/mL)HBV感染者血清进行ALT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copies/mL组为56.7%,10^5~10^6copies/mL组为80.5%,10^7~10^8copies/mL组为94.7%;HBsAg+/抗-HBc+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 copies/mL组为64.3%,10^5~10^6copies/mL组为83.0%,10^7~10^8 copies/mL组为100.0%。结论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ALT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HBVDNA可以作为HBeAg阴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