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老年人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而,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进行早期合理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病率高。因而,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危及生命的三大症状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老年人具有生理和病理特点 ,故一般病情危重 ,全身衰竭。做好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对挽救老年人性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1 三大主症的临床特点1.1 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的 1~ 2周内 ,2 4小时内最多见 ,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 ,表现为偶发或频发的室性早搏 (可呈二联律、三联律 )、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也可同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异常。听诊心律不整齐 ,有脉搏短绌。患者感胸闷、气憋、焦虑、烦躁… 相似文献
4.
魏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4637-463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变、易变的特点,由于病后部分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病情多变,易出现并发症,给治疗、护理带来一定困难。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院通过对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及个性化护理,在确保患者安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3):391-391,400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护理专业的挑战与要求也日趋显著。老年人是健康人中最脆弱的群体,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其年龄大、病程长、病情危重及合并其他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一般AMI患者高,因此,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老年SMI患者护理的开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汤玉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9):138-13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语言表达能力低,变异性大,此病病死率非常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掌握良好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胸痛是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而最突出的症状 ,而大约 30 %的患者临床无胸痛表现。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发作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多见。由于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作往往不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现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危险性高。笔者对 30例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取得较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均为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3月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60~ 83岁 ,诊断按 WHO标准。根据心电图表现 ,确定梗死部位 ,正后壁 3例 ,下壁 12例 ,高侧壁 6例 ,广泛前壁 9…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所造成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的全身反应及一系列心电图动态改变为特征,为内科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病人生命,提高护理质量对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18例该病患者,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常见病。认真观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严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注意膳食结构,保持大小便通畅,加强心电监护,做好心理护理是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1临床资料 1987~1995年,我院在老干部病区共收住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3岁。按WHO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壁20例,下壁18例,侧壁8例,46例患者有32例主诉持续性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心悸、气促、咳嗽、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症状发生距住院…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期间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贺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53-45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为提高认识,及早诊断、降低病死率,现结合我院2个月来救治的患者资料,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贺荣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453-45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为提高认识,及早诊断、降低病死率,现结合我院2个月来救治的患者资料,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及术后进行多元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健康责任、营养饮食、压力管理、运动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并保障PCI的...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 ,其早期死亡率最高 ,在急性期除要掌握疾病的特点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强化基础护理外 ,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意义。1 心理护理基本方法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由于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谢绝亲友探视 ,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准确掌握患者这一心理特点 ,在与患者沟通时 ,态度要诚恳 ,语言要温和。护患关系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1.2 收集资料、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护理 :通… 相似文献
15.
秦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1):143-143
目的:讨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除l例死亡外,其余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护理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最重要治疗方法, 且溶栓治疗的疗效高. 我院自开展溶栓治疗以来, 已取得了很大的治疗效果, 并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持久而严重缺血 ,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 ,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 ;发作时多出现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 ,应紧急处理 ,以保护濒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范围 ,改善预后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8例 ,其中男4 7例 ,女 1例 ;年龄 68~ 85岁 ,平均 72 .5岁 ;有胸痛性心肌梗死者 31例 ,无胸痛性心肌梗死者 17例。1.2 有痛和无痛心梗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见表 1。表 1 两种患者并发症的比较例 ( % )休克心衰心…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样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症状,但部分老年患者缺乏典型的心前区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胸闷等不适,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安静性心肌梗死(SMI),也有人称之为非典型性心肌梗死[1].有研究资料表明,SMI占所有心肌梗死的3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和33%,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2].由于本病病死率比较高[3],为了及时救治患者,现对40例老年SMI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中护理干预的重点.方法:将我科70例AMI溶栓患者,年龄≥60岁的47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23例为中青年组,对比分析两组在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异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老年组中不典型胸痛19例,与中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 老年组中合并症高于中青年组(P〈0.05) 老年组中并发症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与中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AMI的特点在溶栓中给予有效、及时的护理,提高溶栓的成功率,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