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毛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形态定量分析李淳,叶惠苓毛细胞白血病(HCL)的细胞化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等国内外有很多报道,但对细胞形态仅局限于描述性的观察,毛细胞的定量形态特点国内未见报道。出于HCL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相似文献
4.
5.
6.
黄权光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5,(4)
由于多克隆B细胞激活剂(PBA),例如葡萄球菌属细菌Cowan(Cowan Ⅰ)、美洲商陆促细胞分裂剂(PWM)、Epstein-Barr病毒(EBV)、和从大肠杆菌055:B5的脂多糖W(LPS)的应用,使得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用PBA揭示了B—CLL中最常见的异常(?)12三体,是B—CLL的常见标记染色体。各实验室认为细胞遗传学检查所需的培养时间不尽一致。因为比较各家的B—CLL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时,培养时间的长短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使用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SCD)技术来说明进行B—CLL细胞遗传学分析的最适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7.
8.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等方面.如何在疾病早期对B-CLL患者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后分型,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B-CLL预后因素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嗜人T细胞病毒I型(HTLV-I)相关性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用透射电镜对最近发现的12例ATLL中4例急笥型患者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 主要特点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与正常淋巴细胞大小相似,偶见较大的异形淋巴细胞,核为多形性,表现为切迹,凹陷,扭曲,折叠,脑回状,分叶或花瓣状,细胞器减少和发育不良,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嗜人T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用透射电镜对最近发现的12例ATLL中4例急性型患者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主要特点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与正常淋巴细胞大小相似,偶见较大的异形淋巴细胞。核为多形性,表现为切迹、凹陷、扭曲、折叠、脑回状、分叶或花瓣状。细胞器减少和发育不良,线粒体肿胀和变性。1例见类病毒颗粒。结论对ATLL细胞超微结构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和探索ATLL的致病过程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与造血细胞分化有关的某些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鉴别正常与恶性的造血细胞。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大部分急性白血病得到更确切的诊断。本文作者研究在 B 细胞前体细胞性白血病中 B 细胞的某些标记(IgM 及抗原 CD_(21)、CD_(22)),并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标记进行比较,从而证实 B 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其胞膜和胞浆内抗原变化的过程。本文研究对象为10例非 T 细胞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中5例 ALL,5例 CLL,诊断均依据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诊断标准。本研究使用的单克隆抗体是抗 Leu14(抗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研究发现,以CD19作为治疗靶点的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桥梁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R/R B-ALL)患者的预后,其在新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中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或其他免疫治疗药物联用,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方案的不良反应,在费城染色体阳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Ph+)ALL患者中与二代/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联合应用,有望使患者后期无需移植治疗。此外,治疗后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对患者的复发和长期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具有显著影响,blinatumomab可提高ALL患者的MRD转阴率,保障了患者的远期预后。本综述重点介绍blinatumomab在B-ALL不同患者群体中的临床研究及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4.
文文郭晓玲任金海蔡胜鑫宁跃爽郭晓楠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3):236-242
目的 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CD19-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4例接受CD19-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CD19-CAR-T细胞回输后细胞因子水平(IFN-γ、TN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回顾性分析7例B-PLL患者免疫表型,包括CD5、CD10、CD19、CD20、CD22、CD23、CD25、CD27、CD38、CD45、CD148、CD200、ZAP-70、FMC-7、κ、λ.结果 所有患者泛B细胞标志CD19、CD20、CD22均为阳性,其中仅有1例CD20呈中等强度表达,其余6例CD20均呈强阳性表达,CD22仅1例表达较弱,其余6例均呈中等强度表达.所有患者CD10均为阴性,4例CD5阳性,6例CD23阳性,2例FMC-7阳性,1例CD38阳性,4例CD200阳性,CD148均为阳性,轻链限制性表达检测中3例κ型,4例λ型.根据Matute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积分系统评分,1分1例,2、3分各3例.结论 B-PLL的诊断需要整合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结果综合判断,CD148、CD200或许可以成为B-PLL辅助诊断标志,B-PLL的免疫表型分布特征仍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提高对B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例B-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不良基因检测等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学习讨论。结果:B-PLL患者初诊时白细胞总数较高,脾肿大;骨髓形态学呈体积中等的幼稚淋巴细胞,核圆、核仁清晰、核染色质浓密、核浆比例低的特点;成熟B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排除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为B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该患者TP53缺失,给予R-CHOP方案治疗,治疗反应差。结论:形态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是诊断B-PLL的重要手段,同时需整合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等结果综合判断,TP53基因缺失或突变会导致这类患者传统化疗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