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EH患者,用非洛地平5~1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血浆ET、NO对照。结果: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非洛地平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下降(P<0.01),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洛地平不仅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还能逆转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ET和CGRP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NO浓度和CGRP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和CGRP浓度升高,ET浓度降低,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立位肾素(P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治疗,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PRA、ET、AngⅡ、NO,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PRA、NO水平升高(P<0.05),血浆ET、NO、PR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65例CHF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NO和ET水平越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NO与ET呈正相关(r=0.6457,P<0.001)。结论 血浆NO和ET水平增高是CHF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和ET共同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非杓型高血压 (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一氧化氮 ( NO)、神经肽 Y ( NPY)及血管紧张素 ( Ang )浓度的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方法 :测定 4 2例非杓型 EH患者氨氯地平治疗前后血浆ET、NO、NPY、Ang 浓度变化 ,并与杓型 EH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非杓型 EH患者血浆 ET、NPY、Ang 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杓型 EH患者 ,杓型及非杓型 EH组 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白昼与夜间收缩压及白昼舒张压 ,对夜间舒张压影响较小 ;治疗后非杓型 EH患者血浆 ET、NPY水平下降 ,NO水平升高 ,Ang 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ET、NO、NPY及 Ang 参与了老年非杓型 EH的病理过程 ,氨氯地平是一种治疗老年非杓型 EH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探讨EH合并IGT与CRP、ET、NO的关系。方法纳入EH患者82例,其中合并IGT 42例,糖耐量正常(NGT)者40例;非EH者80例,其中IGT 40例,NGT 40例。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ET测定用放射免疫法,NO测定用硝酸还原法。结果 EH组CRP和ET水平高于非EH组(均P<0.05);EH组NO水平低于非EH组(P<0.05)。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中,IGT人群血浆CRP和ET水平均高于NGT人群,NO水平均低于NGT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IGT与CRP、空腹血糖、ET、餐后2 h血糖、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EH合并IGT患者CRP、ET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提示EH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重氮反应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高血压病(EH)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O和ET浓度的变化.结果①EH患者NO浓度为(15.28±2.3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组的(21.76±2.59)μmol/L(P<0.01);治疗后EH患者的NO浓度明显增高,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②EH患者ET浓度为(59.71±22.77)ng/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7.36±13.27)ng/L(P<0.01);治疗后EH组患者ET浓度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这一对舒缩血管因子的失衡在EH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具有原发性高血压(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E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60例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作为研究组,其中30例为双亲均患EH(双亲组),30例为父亲或母亲一方患EH(单亲组);20例无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为对照组。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TⅡ、ET的含量。结果①血浆ATⅡ、NO的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而在双亲组与单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血浆ET水平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浆NO与ATⅡ水平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因遗传关系的影响,在血压升高之前已经出现血浆ATⅡ、NO水平升高。这些缩血管因子和扩血管因子失衡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116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EH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T1R基因1166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浆NO、ET水平;采用无创性高分辨彩超检测静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EH组中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H组与对照组比较NO活性降低;ET水平升高(P<0.001)。EH组中具有C等位基因的患者血浆NO活性降低、ET水平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百分比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1)AT1R基因1166位点多态性与EH相关,1166C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2)EH组存在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浆NO浓度降低、ET浓度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百分比明显降低。(3)EH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有关,1166C基因可导致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提示EH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存在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C)、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培哚普利组治疗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培哚普利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浆hs-CRP、FIB-C及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NO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常规组血浆hs-CRP、FIB-C、ET-1与NO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培哚普利组血浆hs-CRP、FIB-C与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NO升高(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抑制EH患者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血压患者和 2 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 NO、NOS及采用射放免疫分析法测定 ET、Ang- 、TXA2 及 PGI2 ,并进行对照研究 ;对高血压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 ,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 ET、Ang- 及 TXA2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 NO、NOS及 PGI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非洛地平治疗组治疗后 ET、Ang- 及 TXA2 明显低于治疗前 ,NO、NOS及 PGI2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有效率 83.3%。结论 非洛地平抗高血压作用除主要通过拮抗钙通道以外 ,尚可通过降低 ET、Ang- 及 TXA2 起作用 ,而 NO通路不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0),前列环素( P G I2 )与内皮素( E T)水平变化及赖诺普利、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这些物质的影响。 方法:测定20 名正常人、84 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N O 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 F1α( P G I2 代谢产物)、 E T水平与血压,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46 名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20 名用氨氯地平治疗,18 名用比索洛尔治疗,疗程均为8 周。 结果:患者血浆 N O 和 P G I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而 E 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这种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衡。赖诺普利组治疗后各期 N O、 P G I2 水平提高, E T水平下降。氨氯地平组治疗后 E T水平下降,但 N O、 P G I2 水平无改变。比索洛尔组治疗后 N O、 P G I2、 E T均无显著改变。 结论:高血压病与血浆 N O、 P G I2 水平呈负相关,而与 E T水平呈正相关,此现象随着病情加重而更显著。赖诺普利组治疗后其疗效与 N O、 P G I2 水平呈正相关,而与 E T水平呈负相关,这可能是 A C E I赖诺普利的降压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及其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入卡维地洛组(卡组)及络德对照组(络组)。病人在用药前及总疗程结束后采血,用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NO,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ET。另1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NO、ET。结果:降压总有效率卡组为85%,络组为84.6%,两组用药后心率均下降,两组患者降压疗效及心率下降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血NO浓度: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上升(P均<0.05),用药前血ET浓度:卡组、络组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药对NO、ET影响无显著差异,两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国产卡维地洛均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血压病人经卡维地洛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EH病人血压、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缬沙坦后。EH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昆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2):105-105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素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52例老年EH患者和25例健康老年人血浆内皮素浓度,并对EH组予福辛普利治疗4周后复测内皮素。结果Ⅰ期EH组内皮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Ⅱ、Ⅲ期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分期逐级增高。福辛普利治疗4周后,随血压下降,内皮素浓度亦明显降低。结论、内皮素与EH的发生和发展密相关,福辛普利能在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同时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变化、发病机理及相互关系。方法对7例EH病人检测血浆ET、NO含量和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结果EH患者血浆ET含量和EFI升高,血浆NO含量降低;随着血压程度的升高和疾病的进展,ET含量和EFI明显升高,而NO含量明显降低;EH患者血压与血浆ET含量和EFI呈正相关,与NO含量呈负相关;ET含量与EFI  相似文献   

18.
徐洪涛  高连如  臧益民  王军 《心脏杂志》2005,17(4):371-372,37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对NO和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每日1次洛汀新10 mg治疗EH患者(21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小板(Pt)NO水平及NOS活性的变化。结果:EH患者Pt的NOS活性和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4例)(P<0.01)。经洛汀新治疗后EH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1),Pt的NO产生量及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洛汀新可降低血压、调节血小板NOS的活性和NO分泌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 (ADM)、内皮素 1(ET 1)及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高血压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共 80例 ,并与 2 0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DM、ET 1、vWF的含量变化。ADM、ET 1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vWF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各组同对照组比较ADM、vWF、ET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6 .2 3~17.0 8;q =4 .2 7~ 10 .4 3;P <0 .0 1~ 0 .0 5 ) ,高血压各组间ET 1、ADM、vWF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随危险度增加而增高 (q =3.87~ 6 .86 ;P <0 .0 1)。ADM与vWF、ET 1呈正相关 (γ =0 .6 0 2 ,0 .6 83;P <0 .0 1)。治疗前后各组ADM、vWF、ET 1比较均有差异 (t=3.71~ 2 0 .8,P <0 .0 1)。结论 ADM、vWF、ET 1与高血压的危险度分层相关 ;正规有效治疗可降低ADM、ET 1、vWF的水平 ,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