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在鞍区肿瘤中仅次于垂体瘤。由于其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特点,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文献中对颅咽管瘤误诊误治原因分析的文章尚少,我院79—85年间收治15例延误诊断的颅咽管瘤、除2例外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就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性,52岁、二个月来感头痛、头晕、视力减退,开会时突然出现精神失常,表现为语无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3~17%。主要影响生长发育和视力障碍。过去采取的经典开颅手术,只能做到部分或大部分切除,且极易复发。我科于1991年1月~1992年5月,在CT监视下行立体定向术,将颅咽管瘤囊液抽出,注入放射性波体磷酸铬(~(32)P)治疗颅咽管瘤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放射性全身反应等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8~36岁,平均16岁。7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右眼失明2例,生长发育障碍,个头矮小2例。头痛7例,呕吐3例,2例并发尿崩症,2例由鞍内向鞍上发展,肿瘤位于鞍上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 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是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4%。自 1997~ 1999年 ,我科收治颅咽瘤病人 4例 ,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了心身整体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例病人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8~ 2 6岁 ,平均年龄 17岁 ;其中鞍内颅咽管瘤 1例 ,鞍上 2例 ,鞍内、鞍上 1例。2 术前护理2 .1 主要护理诊断2 .1.1 头痛 与肿瘤致颅内压增高有关。2 .1.2 视力障碍 与颅内压增高致视神经损伤有关。2 .1.3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 与恶心、呕吐及不思饮食有关。2 .1.4 自理缺陷 与视力…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手术是颅咽管瘤治疗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颅咽管瘤的生长位置及肿瘤大小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有研究[1]报道,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3%,总死亡率为16%.术后重点有效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3年5月-2008年5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8-01-2011-01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5~70岁,平均45岁,病程1~6 a.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癫痫发作、听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全组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垂体腺瘤20例,颅咽管瘤9例,脑膜瘤14例,脊索瘤1例,脑胶质瘤18例,颅骨异常增生症1例.其中11例患者为二次手术治疗,脑膜瘤3例,垂体瘤4例,脊索瘤1例,颅咽管瘤3例.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切除术中下丘脑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中避免下丘脑损伤的的方法。方法对 4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翼点入路 ,8例患者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2例经额底入路。全切除 3 5例 ,近全切除 5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死亡 1例。无病例死于下丘脑损伤。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严格沿肿瘤分离、辨认垂体柄和下丘脑结构以及保留穿通动脉是避免颅咽管瘤下丘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8%。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常见于少年和儿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常与下丘脑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紧密粘连,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本文介绍的是1例儿童患者,在手术顺利完成后,死于严重的并发症一中枢性尿斌症。为总结经验教训,特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陈某,男,6岁。于1998年2月不明原因出现头痛,每次历时约1~2小时。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迟缓,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颅脑Ch示鞍区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光滑。诊断为颅咽管瘤。于19%…  相似文献   

8.
<正>颅咽管瘤是指发生于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5%~4.0%,年发病率为(1.5~2.0)/百万人[1],颅咽管瘤因其毗邻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变化快,使得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极具挑战性。而在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癫痫患者预后差、癫痫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术后继发下丘脑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2岁,因颅咽管瘤术后10年,水肿烦渴3年,反复昏睡3d于2005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因头痛呕吐及发热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颅咽管瘤”。先后于1995年及1998年行伽玛刀瘤体切除术;2001年因继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短时间内服食甲状腺片及强的松片(具体不详)。2002年中起渐出现全身水肿,烦渴,多饮(饮水4-5L/d),多尿(4—5L/d),贪吃喜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年至2005年颅咽管瘤石蜡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颅咽管瘤标本均发现有Survivin表达,而正常脑组织未见表达.造釉细胞型的表达强于鳞形乳头型(P=0.036),男性患者的表达强于女性患者(P=0.002),≤16岁患者的表达强于>16岁患者(P=0.002),复发组的表达强于非复发组(P=0.011),Survivin在颅咽管瘤不同肿瘤性质(P=0.057)及不同病程中(P=0.083)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 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肿瘤复发的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颅咽管瘤术后血钠紊乱导致癫痫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1].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和癫痫,后两者关系密切构成了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2].我科于2005年6月~2006年3月共收治45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5例出现血钠紊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癫痫,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其起源是在垂体柄结节部的鳞状表皮囊,也考虑来自垂体固有细胞的组织转化。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70%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1]。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19例颅咽管瘤手术患者给予精心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同期收治颅咽管瘤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6~59岁。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术后经精心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从超微定位水平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30例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22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8例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内皮形态不规则,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出现囊泡化和“开窗”现象,微血管基底膜不完整.VEGF免疫电镜显示颅咽管瘤金标VEGF颗粒位于肿瘤细胞胞浆.经定量分析发现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23.18±6.84)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12.75±5.3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颅咽管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颅咽管瘤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可分泌VEGF参与血管通透性增加,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差异性可能与其不同的肿瘤细胞增殖性和组织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的小儿,约占颅内肿瘤的12%~13%.颅咽管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有许多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而且开颅手术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对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手术穿刺内放疗效果良好,但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术后康复十分重要.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121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1999年9月对20例颅咽管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以视力障碍起病18例,尿崩症5例。隐性糖尿病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头痛10例。术前均行CT和MRI扫描,肿瘤最大直径5cm,实质性9例,囊性变5例,混合性6例,肿瘤钙化14例。全部病人均在全麻后行翼点入路,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可以从视交叉前间隙,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间隙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后10天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全部病例术后放疗效果尚待观察。结论:翼点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的首选入路,绝大多数病人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6.
颅咽管瘤在鞍区类肿瘤中仅次于垂体瘤,占据颅内肿瘤的1.2%-4%。由于肿瘤周围神经结构功能重要且易损伤,其治疗充满挑战性。100年来众多学者对颅咽管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颅咽管瘤生物学特性复杂,可呈侵袭性生长、反复复发、沿手术通路播散、甚至恶变,肿瘤疗效仍不理想。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颅咽管瘤,下面就其几个具有争论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咽管瘤是起源于垂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的鳞形上皮细胞的一种颅内先天性肿瘤,儿童最常见,但也可于成年发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率越来越高,但因肿瘤生长的周围有下丘脑、垂体柄、垂体、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术后并发症多[1],所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行颅咽管瘤手术36例(全切30例),并对他们进行了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21.6岁。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15例;下丘脑-垂…  相似文献   

18.
颅咽管瘤常阻塞双侧 Monro室间孔引起脑积水 ,因其紧邻重要结构 ,手术切除十分困难 ,尤其是实质性肿瘤 ,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 [1 ]。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 ,此类肿瘤逐渐趋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2 ] ,而脑积水的处理则成为治疗的关键。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侧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双侧 Monro室间孔梗阻性脑积水 11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5~ 4 3岁。其中 6例为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病例。所有病例因拒绝直接手术治疗 ,而选择 X刀治疗。患者均有头痛、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1例。结果:肿瘤被全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在内分泌替代治下生活正常。结论: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对于选择性的颅咽管瘤病例,该手术入路是一种切除肿瘤的更新、更微创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病人术后放射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杨文芳  任萍花 《护理研究》2003,17(10):588-589
颅咽管瘤源于原始的Rathke′s囊的残存部分 ,占颅内肿瘤的 3%~ 9% [1] 。我科 1989年 7月— 2 0 0 1年 11月收治 17例颅咽管瘤 ,均经病理证实的术后病人。现将放射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6岁~ 5 1岁 ,平均年龄15 .7岁 ,16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