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中重度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瑞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82-182,189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门冬胰岛素加中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中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差异、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二者血糖控制理想所需时间。方法2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胰岛素泵,B组使用多次皮下注射。结果A组、B组各时点血糖明显下降,血糖控制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A组少于B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所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波动,胰岛素泵治疗适用所有1型糖尿病和大部分中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CSII)与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28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MSII组32例,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的天数、平均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CSII组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缩短,胰岛素使用总量减少,而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CSII组与MSII组相比,在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和理想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泵强化治疗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泵治疗组平均血糖低于多次注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泵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多次皮下注射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2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36例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及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组能显著快速控制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显著短于MSII组,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2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36例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及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组能显著快速控制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显著短于MSII组,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餐前和睡前(晚上10点)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对照组30例三餐前和睡前(晚上10点)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三餐前及餐后2h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控制所需的时间、低血糖反应、术后感染.结果 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感染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能很快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在我院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选取30例患者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美敦利 诺和锐)和30例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诺和灵R、诺和灵N)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使血糖均维持在围手术期理想的血糖范围,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胰岛素泵(CS11)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11)后俩组血糖均明显下降,可达到理想状态,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血糖达标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人胰岛素分泌,在围手术期可以迅速控制血糖。且方便、安全、有效。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43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待手术期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泵能更快的控制血糖,缩短术前待手术期,减少低血糖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泵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脊柱结核围手术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围手术期糖尿病合并脊柱结核患者3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组15例)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Ⅱ组15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愈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均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CSⅡ组血糖控制优于MSⅡ组,术前血糖控制的时间、住院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MSⅡ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用于脊柱结核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比常规多次皮下注射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左秀玲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38-38,6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治疗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0例需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Glar组)、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GSII组)两种方法控制血糖。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Glar组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较CSII组为长。结论甘精胰岛素在糖尿病围手术期能迅速、有效、平稳控制血糖,且价格低廉,不失为目前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28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映玉  黄忠  钟华 《广西医学》2007,29(12):1872-1873
目的 比较使用胰岛素泵(CSII)与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的差异.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CSII强化治疗组28例,MCII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的天数、平均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CSII组P2hBG低于MSII组(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MCII组(P<0.01),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5).结论 在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用于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择期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治疗前血糖在11.8~23.5mmol/L,分别采用胰岛素泵CSII和MSII,CSII组30例,MSⅡ组38例.结果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SII组,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手术后的感染率下降.结论CSII对控制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和准确的方法,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5.
蓝小春 《当代医学》2008,(2):100-101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搪>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问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6.
余晓慧 《中原医刊》2007,34(8):19-20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围术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可行性及血糖稳定对患者围术期危险性的影响。方法在我院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使用胰岛素泵(CSII)和20例常规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MSII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皆能有效控制血糖,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MSII组,胰岛素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CSII组明显少于MSII组。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从而将围术期血糖在短期内控制到满意水平,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均可达标控制。而且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泵CSII治疗安全、有效,能快速平衡降低血糖,缩短围手术期时间以及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诺和灵胰岛素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和多次皮下注射。结果治疗2w后观察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切口愈合障碍、切口感染及血糖达标时间。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组较多次皮下注射组胰岛素用量低,低血糖发生率及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9.
诺和锐和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星  樊一钢  牛敏  王涛  李晓莉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63-1364
目的:探讨诺和锐和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T2DM)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顺应性,了解控制T2DM围手术期血糖的最佳手段和药物。方法:186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治疗组(CSII组)64例,诺和锐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II(A)组62例,诺和灵R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II(B)组6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SII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A)组(P<0.05),MSII(A)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B)组(P<0.05);术后并发症CSII组低于MSII(A)组(P<0.05),MSII(A)组低于MSII(B)组(P<0.05)。结论:诺和锐对T2DM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极好的顺应性,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输注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强  华燕  詹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69-6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诺和灵胰岛素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和多次皮下注射。结果治疗2w后观察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切口愈合障碍、切口感染及血糖达标时间。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组较多次皮下注射组胰岛素用量低,低血糖发生率及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