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军  屠鹏飞  赵玉英 《中草药》2005,36(7):965-968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的抗血栓有效部位及其活性成分。方法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单晶X-衍射方法对补阳还五汤水煎液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N-(3′-马来酰亚胺)-5-羟甲基-2-吡咯甲醛(Ⅰ)、4-氨甲酰基-2-吡咯甲酸(Ⅱ)、N-(1′-D-去氧木糖醇基)-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Ⅲ)及2,3,4,9-四氢-1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Ⅳ)。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补阳还五汤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明确其功效的物质基础,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硅胶、Rp-18(十八烷基硅烷)和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ABTS法对得到的酚酸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齿瓣石斛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4,9-四氢-1H-吡啶骈[3,4-b]吲哚-3-甲酸(1),脱氧胸腺嘧啶核苷(2),腺苷(3),N-反-对香豆酰酪胺(4),N-反-对阿魏酰酪胺(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6),对羟基苯甲醛(7),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和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9)等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有较好的清除抗氧化活性自由基(ABTS)的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1.61 mmol·L-1;化合物9有较弱的清除抗氧化活性自由基(ABTS)的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35.72 m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和化合物9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荨麻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理化数据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荨麻根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 α - 香树脂醇 ( Ⅰ ) 、 β - 香树脂醇 (Ⅱ)、齐墩果酸 (Ⅲ)、 双( 5- 甲酰基糠基)醚(Ⅳ)、 5- 羟甲基糠醛(Ⅴ)、 4- 羟基苯甲酸 (Ⅵ)、东莨菪素(Ⅶ)、东莨菪素苷(Ⅷ)、胡萝卜苷(Ⅸ)和 β - 谷甾醇(Ⅹ)。 结论 化合物Ⅰ ~ Ⅶ均为首次从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宽叶大戟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雷红  张晓琦  江永南  叶文才 《中药材》2008,31(12):1820-1822
目的:对宽叶大戟全草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叶大戟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Ⅰ)、苯甲酸(Ⅱ)、丁香苷(Ⅲ)、正丁基-β-吡喃果糖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Ⅵ)、尿嘧啶(Ⅶ)、腺嘌呤(Ⅷ)、棕榈酸单甘油酸(Ⅸ)、棕榈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Ⅹ均为首次从宽叶大戟全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紫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军  张军锋  王金兰 《中草药》2006,37(11):1624-1626
目的研究紫丁香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树皮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羽扇豆酸(lu-pa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dic acid,Ⅱ)、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 phenylethanol,Ⅲ)、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ylethanol,Ⅳ)、橄榄苦苷(eleuropein,Ⅴ)、(8E)-gstroside(Ⅵ)、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2-(3,4-dihydroxy)phenyl ethyl acetate,Ⅶ]、七叶内酯(esculetin,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Ⅷ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Ⅳ、Ⅵ、Ⅶ首次从该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7)
目的:研究阔叶丰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阔叶丰花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3-吲哚甲酸(2)、6-羟基-5-甲氧基吲哚(3)、吲哚-3-甲酸甲酯(4)、9H-pyrido[3,4-b]indole-1-methanol(5)、催吐萝芙木醇(6)、morindolide(7)、2,2-dimethyl-4-hydroxy-6-oxoheptanoic acid lactone(8)、黑麦草内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植物海榄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妍  李晓明  王斌贵 《中草药》2007,38(9):1301-1303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榄雌枝、叶的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0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acteoside(Ⅰ)、isoacteoside(Ⅱ)、syringaresinol(Ⅲ)、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Ⅳ)、3-吲哚甲酸(Ⅴ)、白桦酸(Ⅵ)、白桦醇(Ⅶ)、羽扇豆醇(Ⅷ)、白骨壤醌C(Ⅸ)和山柰酚(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野拔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研究野拔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野拔子脂溶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和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分别为: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Ⅰ)、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Ⅱ)、5,6-二羟基一3',4',7,8-四甲氧基黄酮(Ⅲ)、芹菜素(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1H-吲哚-3-羧酸(Ⅶ)、熊果酸(Ⅷ)、齐墩果酸(Ⅸ)、麦角甾-7-烯-3β醇(Ⅹ)、β-谷甾醇(Ⅺ)和β-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南海海绵Hyrtios erectus的高级性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对该种海绵的甲醇提取物按极性大小进行萃取,取正丁醇部分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吲哚类衍生物,分别为5-羟基色氨酸(Ⅰ),5-羟基吲哚-3-醛(Ⅱ),5-羟基吲哚-3-(2-羟基)乙基(Ⅲ),5-乙氧基吲哚-3-醛(Ⅳ),1-甲基-1,2,3,4-四氢-6-羟基-β-卡波啉-3-羧酸(Ⅴ)。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属海绵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20,(10)
目的:研究地果Ficus tikoua Bu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果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色原酮(1)、去甲丁香色原酮(2)、alloptaeroxylin(3)、染料木素(4)、芹菜素(5)、neoechinulin A(6)、吲哚-3-羧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原儿茶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七叶内酯(12)、22-oxo-20-taraxasten-3β-ol(13)、β-谷甾醇(14)。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0、12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滇黄精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类、3个甾体类、1个吲哚哩嗪酮类、1个果糖,分别为3-丁氧甲基-5,6,7,8-四氢-8-吲哚哩嗪酮(Ⅰ)、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Ⅱ)、异甘草素(Ⅲ)、新异甘草苷(Ⅳ)、(6aR, 11a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Ⅴ)、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苷(Ⅵ)、新甘草苷(Ⅶ)、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Ⅷ)、棕榈酸-3β-谷甾醇酯(Ⅸ)、β-谷甾醇(Ⅹ)和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Ⅳ、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排风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明霞  周媛  邹坤  程凡  刘蓉 《中药材》2008,31(9):1332-1334
目的:研究排风藤Solanum cathay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排风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排风藤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正二十四烷酸(Ⅰ)、β-谷甾醇(Ⅱ)、羽扇豆醇(Ⅲ)、8-羟基-3-甲氧基-5H-吡啶[2,1-c]并吡嗪-5-酮(Ⅳ)、2,6-二氧-1,2,3,6四氢嘧啶-4-羧酸乙酯(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自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胆木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宣伟东  卞俊  陈海生 《中草药》2007,38(2):170-173
目的研究胆木Naucleaofficinalis的生物碱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胆木带皮茎枝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成分,其中9个为吲哚类生物碱,2个喹啉酮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牛眼马钱托林碱(angustoline,Ⅰ)、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19-O-ethylangustoline,Ⅱ)、3-S-3,4-二氢牛眼马钱托林碱(3-S-3,4-dihydroangustoline,Ⅲ)、3-R-3,4-二氢牛眼马钱托林碱(3-R-3,4-dihydroangustoline,Ⅳ)、naucleamide A(Ⅴ)、异长春花苷内酰胺(strictosamide,Ⅵ)、喜果苷(vincosamide,Ⅶ)、6′-异乙酰基长春花苷内酰胺(6′-acetyl-stric-tosamide,Ⅷ)、2′-异乙酰基长春花苷内酰胺(2′-acetyl-strictosamide,Ⅸ)、短小蛇根草苷(pumiloside,Ⅹ)、3-表短小蛇根草苷(3-epi-pumiloside,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穿龙薯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丹  王春宇  刘金平  陈帅  李平亚 《中草药》2007,38(12):1785-1787
目的研究穿龙薯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Ⅰ)、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mon-troumarin,Ⅳ)、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Ⅴ)、薯蓣皂苷元(Ⅵ)、胡萝卜苷(Ⅶ)、β-谷甾醇(Ⅷ)、甘露醇(Ⅸ)、正癸烷(Ⅹ)。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菝葜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菝葜Smilax chi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TEAC法对化合物单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从菝葜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和1个混合物.分别鉴定为:cinchonain Ib(Ⅰ)、catechin-(7,8-bc)-4β-(3,4-di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Ⅱ)、catechin-(5,6-e)-4β(3,4-di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Ⅲ)和catechin-(5,6-e)-4α-(3,4-di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Ⅳ)的混合物、二氢山柰酚(Ⅴ)、二氢槲皮素(Ⅵ)、儿茶素(Ⅶ)、棕榈酸(Ⅷ)、β-胡萝卜苷(Ⅸ);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Ⅳ、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高广春  漆淑华  张偲  李庆欣 《中草药》2009,40(7):1031-1033
目的 研究红树伴生植物山石榴Catunaregarn sp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香草醛(vanillin,Ⅰ)、原儿茶醛(3,4-dihydroxybenzal-dehyde,Ⅱ)、对羟基苯甲酸(p-salicylic acid,Ⅲ)、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Ⅳ)、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Ⅴ)、4,5-二羟基-1,2-苯二甲酸甲酯(4,5-bis(hydroxy)phthalic acid dimethyl ester,Ⅵ)、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diaaurantiamide acetate,Ⅶ)、2,6-二甲氧基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Ⅷ)和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palmitate,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是首次从陆生植物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菊苣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离鉴定菊苣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大孔树脂、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 ,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物理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12个化学成分。结论 :2,3,4,9 四氢-1H-吡啶并 (3,4b)吲哚 3-羧酸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 ,壬二酸、胡萝卜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王子延  吴丹  牛璐  王跃飞  柴欣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56-1061
[目的] 探究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综合利用溶剂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对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DPPH法测试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44.53 μg/mL。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物理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羟吲哚(3)、5-羟基吲哚啉-2-酮(4)、8-羟基喹啉-2-羧酸(5)、6-羟基-2-喹啉酮(6)、8-羟基-2-喹啉酮(7)、2-喹啉酮(8)、6-羟基-3,4-二氢-2-喹啉酮(9)、5-羟基-3,4-二氢-2-喹啉酮(10)、8-羟基-3,4二氢-2-喹啉酮(11)、3,4-二氢-2-喹啉酮(12)。[结论] 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喹啉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