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郁证的经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分析临床病例,总结王师运用温阳解郁方治疗郁证的经验.结果:王新志教授独辟蹊径,摒弃“抑郁多从肝论治”的固定思维模式,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中重度郁证,从郁证患者“喜静踡卧”“精神不振”等一系列阳虚症状出发,温补肾阳、微微生火,使机体阳气充盛,气盛则神旺,诸症消除.结论:王新志教授的经验值得借鉴,为温阳法在治疗郁证方面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的经验。方法:收集病例、跟师学习、查阅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王师认为小脑萎缩的病理机制是肾精亏乏,髓海空虚,奇恒失养,提出了从"奇恒"论治的观点,创制了以"补肾、填髓、调恒"为法的经验方补恒益髓汤。结论:王师用自拟方补恒益髓汤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新志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介绍王新志教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经验,分析其病机为正虚邪实,辨证为阳虚寒凝、脾虚湿盛、气虚血瘀及肝肾阴虚。王师辨证灵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上,灵活运用引经药及虫类药,善用心理疗法,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归纳导师经验。结果:汗证是脑血管病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王新志教授认为,本证多为阴虚火旺、迫津外泄所致,以当归六黄汤为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王新志教授运用当归地黄汤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疗效确切,临床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新志教授临床多从风论治前庭性偏头痛,或平肝熄风,或化痰熄风,或祛瘀熄风,或填精熄风,或补益气血熄风,收效甚好。本文试将王师经验予以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失眠与抑郁、躯体化症状的关系,为慢性失眠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失眠门诊就诊的126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慢性失眠患者中,伴有抑郁的占44.4%,伴有躯体化症状的占58.7%。慢性失眠患者PSQI(除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使用外)与HAMD(除迟缓外)、SS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SQI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躯体化症状越严重。慢性失眠患者往往伴随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早期发现及早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脑病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躯体化障碍情况,探讨中医药干预策略。方法:选取68名符合条件的脑病科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7条目焦虑自评量表和9条目抑郁筛查量表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民众的心理应激状态及所导致的躯体化障碍情况。结果:68名受试者中出现躯体化症状者占64.7%,焦虑状态者占63.2%,抑郁状态者占25.0%。躯体化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胸闷干咳、咽喉阻塞感和低热。结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使普通民众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由此引发各种躯体化症状,中医药应发挥自身辨证论治优势与治疗情志病的丰富经验,恢复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伏学  王兰英 《国医论坛》2019,34(3):48-49
目的:总结王兰英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的经验。方法:跟师侍诊,分析病案,总结其用药经验。结果:王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肿瘤,把病位用药、病性用药、病机用药、病症用药贯穿于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结论:王师治疗肿瘤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名中医王道坤教授对敦煌卷子颇有研究,临床应用敦煌古医方治疗脾胃疾病疗效显著。王道坤教授临证十分重视脾胃,推崇李果“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善于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现将王师治疗面肿的经验结合病案加以论述,并对敦煌医学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提出的“面肿关脾”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贾玫教授从三焦论治肿瘤相关抑郁的经验。肿瘤相关抑郁发病率较高,病机复杂、躯体症状严重,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病情转归及生活质量。贾玫教授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该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包含因瘀致郁、因虚致郁;提出治疗肿瘤相关抑郁以“调理三焦,燮理阴阳”为基本治则,宣发上焦、调衡中焦、温煦下焦为具体治法,通补结合、病证合参;善用经方,加减化裁,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芍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脏神经症患者68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治疗组予参芍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本研究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估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化症状评分、汉密顿焦虑和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症状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芍胶囊联合黛力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方法,改善患者的躯体化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王新志教授用磁朱丸治疗耳鸣、脑鸣的验案二则进行分析,以示王新志教授的临床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耳鸣、脑鸣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王老认为耳鸣、脑鸣的诊治主要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分清阴阳虚实;治疗从肝、从肾、从心论治,主要的经验方有磁朱丸、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加减,临床收到了显著疗效。以二则验案为例,浅析了王老治疗耳鸣、脑鸣的经验,以期为耳鸣、脑鸣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虢周科教授对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用药,调理善后,病案举例等方面详述虢周科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的临证经验,其运用“三期五脏十候辨证体系”,采用郁乐冲剂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阳类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滋水清肝饮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根据《2016年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予西医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阳类证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躯体化焦虑抑郁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躯体化焦虑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62例躯体化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中药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抗焦虑抑郁药物喜普妙或黛力新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观察发现中药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躯体化焦虑抑郁状态疗效与对照组西药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疗效相同,为临床治疗躯体化焦虑抑郁状态又找到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王新志教授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王师临床经验丰富,善用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症,且用药少、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笔者跟师侍诊,现对其治疗杂病验案2则总结分析如下。1头顶冒血案某男,55岁,2016年6月15日初诊。诉头顶冒血9月余。患者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顶冒血。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脑梗塞病。刻诊见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王祖龙教授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例、查阅文献等方法,对王师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瘀结型"男科疾病的理、法、方、药进行总结。结果:王师认为"久病多瘀"是男科疾病迁延难愈的根本,在治疗男科疾病时,要紧抓"瘀结"之病机,强调异病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王师主抓"瘀结"病机以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王国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医案,进行总结。结果:王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等有关,其病机为心神不舍,阴阳失交;临床可分为阴虚阳亢、气机不畅、胆瘀痰扰、心胆气虚、肝血不足、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型7个证型辨证治疗;王师在治疗失眠时常用合方、擅用朱砂,并注重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结论:王师辨治失眠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杨国防  李明远  王新志 《光明中医》2022,(21):3874-3877
此文旨在总结王新志教授所认识外感与心悸的联系。文章从心悸的历史源流、病因演变、证候研究及治疗等方面入手,进而总结王新志教授所认为的风、寒、暑、湿、热等外邪侵袭引起心悸的机制,并概括其治法治则。王新志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才,临床经验丰富,并善于发现疾病产生原因,总结常见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王新志教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研究40余年,对失眠及精神障碍疾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王新志教授认为“卧不安”不能仅仅认为是失眠、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一些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也常常出现该临床表现。通过治疗大量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现大脑病变对胃肠道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提出“卧不安”则“胃也不和”,临床中治疗脑部疾病主张要兼顾胃肠,应用“病在大脑,治在脾胃,利在心神,辅在四旁”的治疗原则,疾病早期没有出现胃肠障碍时治疗应做到未病先防顾护脾胃,对病程较长,已经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者应遵循治疗求本的原则,遏制了疾病的发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