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痹病为祖国医学病名。在《内经》中,对本病的病因、症状与针刺法都有较多的记载。其中除《灵枢》之《周痹篇》与《素问·痹论》为专述痹病的记载外,其余还散见其它各篇中。我们研究痹病的辨证论治及针灸疗法,必须以《内经》的理论为根据,结合历代针灸医家之实践经验来进行。兹将个人研究《内经》治疗痹证的心得体会,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如下。一、痹病的原因、症候及类别用针灸治疗痹病,首先要认识其致病原因,根据其表现症候,作出明确的诊断,方能在治疗中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我院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通过理論学习之后,我們在产科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了針灸治疗,一年来在住院分娩的606例产例中应用針灸治疗211例,占分娩总人数的34%,其中显著有效的162列,有数率为76.77%(见表一)。表一、針灸治疗211例产科合併症的总疗效  相似文献   

3.
苏联德柯琴斯卡娅教授、乌索娃医师和奥辛波娃医师来我国首都考察针灸。归国后,已将此项疗法作临床应用,收到良好效果。1957年6月号联苏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载有医师所著“针灸疗法”一文,介绍治疗情况,由邵之华同志译出,本刊特为介绍。  相似文献   

4.
女工周××,28岁,門診号5956。产后少乳,多种治疗无效。我市第二人民医院針灸科学习上海先进疗法,给予針灸治疗。经針灸后,乳汁卽有增多。每当針灸时,感乳汁房盈漲,乳汁随即流出。仅針灸四次,乳汁已能充分供应,乳母大喜。此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般应用针法 (一)单刺术——针刺达到肌层间,立即拔出。这是一种极轻微刺激法。小儿或怕针的人初次可用此法。 (二)旋撚术——以右拇指、食指将针撚旋。是一种轻刺激。不过撚旋有强弱、急缓的差别,进针和退针时都以旋撚法。 (三)雀啄术——针刺到一定深度,将针提上插下地旋撚(即旋撚术加上下提插)  相似文献   

6.
經络一、“学医不知經絡,开口动手便錯”:这是宋朝以前的一句谚語,說明經絡是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論。針灸主要是在这一理論指导下,来辨証选穴。經絡是以臟腑为基础而通达表里、上下、四肢百骸的一整套系统,它像树木一样,有主干有分支。“經”是主干,一般地是上下縱走,有一定数目和循行路徑,多在组织深部。“絡”乃是“經”的分支,数目较多,除了其中的大絡有一定的名称和循行路徑外,大部分的“絡”都没有名称,循行路徑也不定。从“格”再分出的小支叫作“孙絡”,数目多到无法计算,分布在周身和臓腑的表面,構成“孙絡”的網。  相似文献   

7.
孔穴一、孔穴的名称:孔穴乃是在身体上施行針灸的特定部位,簡称为穴。晋皇甫謐撰甲乙經时,就曾取材于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一書,可見孔穴一称来源已久了。在整个人体上的孔穴总数,如把左右兩側通計在內,共有一千多个穴位,其中有361个穴名,670个穴位是排在十四經系統以內的,叫作經穴,也叫作气穴或腧穴。其  相似文献   

8.
一、耳針疗法的发展概况: 耳針疗法是我国針灸疗法的一部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長期与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积累之一。我国古代医書中,早有关于耳与全身经絡的关系及針灸耳廓治疗疾病的記載。如“灵枢”記載:“耳者,宗脈之聚也”。宋代杨士贏又有:“十二經脈,上絡于耳”的說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用艾灸耳后筋上,治疗风聋雷鳴;明代杨繼洲“針灸大成”中,有用小艾炷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等的記載。另外民間还流传用針扎耳垂、治紅眼、針挑耳后、治烂喉痧;手揑耳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0年到1990年运用敷脐疗法对800多名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失驰缓症,单纯性肠梗阻等消化系疾病的治疗作了观察与研讨,并对其中248例进行了随访,发现疗效独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以期为深入研讨消化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使用方法:先用二寸毫针,在癧核中心下針。再以生姜片(厚約一分)一块,中央挖一孔,套子針上。更用熟艾絨一团,撚如白果大,放在娄片周圃,用火淤欠着。病例  相似文献   

11.
一、藥筒針疗法的來源: 藥筒針疗法是針灸疗法中的一种治法,据历代医学文献记载,晋代葛洪肘后方有“角法”,用牛角制吸筒治病,唐代王焘外台秘要用竹管治疗殗殜(痨瘵),宋代苏沈良方载火筒法治久嗽,济急仙方以竹筒吸毒,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有煑拔筒方和清代吳謙医宗金鑑有藥筒拔法,都是用于治疗外症痈疽吸脓,清代赵学敏本草綱目拾遺有火罐气,即现代的拔罐疗法,民間称呼为“拔火罐”。  相似文献   

12.
二十八中习部位:在第三荐骨假棘状突起(二十椎)之下外方约二指横径部(第三荐骨孔之外方)。取穴法:伏而取之。主治症:肠疝痛,腰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糖尿病,脚气,腹膜炎,便秘,下利,子宫内膜炎。刺灸:针三分,灸三壮。聚英曰:“铜人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甲乙曰:“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解剖:第三后荐骨孔之外方,在正中线之外方约二指横径部。肌肉:腰背筋膜,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血管:上臀动脉,下臀动脉。神经:上臀神经,下臀神经,荐骨神经后枝。备考:十四经曰“在二十椎下挟脊伏肉”聚英、甲乙、千金云:“二十椎下两傍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夹脊  相似文献   

13.
十三、气穴部位:在下腹部,当肓俞之下三寸,四满之下一寸,横骨之上二寸(当关元穴之外方)。取穴法:去白条二指横径,于脐下三寸取之。本穴与中行(任脉经)之间距离有五分、一寸、一寸五分等異说,今从五分(即同甲乙、千金、外台、类经图翼、金鑑之说,自肓俞穴至横骨穴亦同)。主治症:肠疝痛,月经不调,膀胱麻痹,腰背肌痉攀,月经痛,卵巢炎,子宫病,泌尿生殖器病,肾脏炎。刺灸:针三分乃至一寸,灸五壮。聚英曰:“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註一寸,灸五壮。”甲乙曰:“刺入一寸,灸五壮”。  相似文献   

14.
足太阳膀胱经五十一志室部位:在背部第三行线上,第二腰椎棘状突起之下外方四指横径部。(分寸法参照附分穴)取穴法:困学穴法曰:“伏而取之。”本穴与第一行之命门、第二行之肾俞相平。主治症:生殖器疾患,梦遗,失精,淋疾,呕吐,阴部诸疮,肾脏炎,消化不良,肠疝痛,健忘症。刺灸:针五分,灸三壮至七壮。聚英曰:“铜入针五分,灸三壮,明堂灸七壮。”甲乙曰:“刺入五分,灸三壮。”解剖:第二第三腰椎横突起间之外方。肌肉:背阔肌,後下锯肌,荐骨脊柱肌。血管:腰动  相似文献   

15.
例一:患者高滬英女性35岁在泰州飲服务公司工作門診号碼0130号。自訴:頸前脹大2月19日起患者发现自己頸部粗大衣领不适前后逐漸長大感觉呼吸不暢和飲食吞嚥障碍心跳头昏等症狀。檢查:左侧甲狀腺腫大象鵝蛋中等硬度曾經外科診断为良性甲狀腺肿瘤囑施行手术治疗患者因恐惧开刀来本科用針灸治疗。取穴:甲狀穴(在颈后第5第6頸椎之间旁开一寸)針3—5分配穴合谷列缺曲  相似文献   

16.
夏賢閩医师所著“眼科針灸疗法”,早已和讀者见面了。我們讀后,深觉其內容丰富,对讀者的教益良多。值得向广大讀者介紹,但书中欠妥之处,就管见所及,提出,供作者参考。該書共32千字。內容分四章,包括总論、穴位各論、針灸疗法、治疗等。敘述了应用針灸治疗眼科疾病的特点与依据,今就本书的优点簡介如次: 一、总论部分:共分两个問題介紹的。第  相似文献   

17.
足少阴肾经之脉,起於小趾之下,斜向足心,出舟状骨突起之下,循内踝之後入跟骨中,上腨内,更上腘之内廉、股之内後廉,贯脊会於长强,属肾络膀胱。其直经由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自肺出络心注胸中。一、湧泉部位:在足蹠之中央稍前方,第一蹠骨前端外方隆起部稍後外部,屈五趾时呈陷凹处。取穴法:按:在母趾侧肌,小趾侧肌,中央部筋簇之中央陷中。挨穴怯曰:“自足小趾外侧引线斜向然谷穴,穴在其正中点足心陷凹处”。和语抄曰:“屈足心趾向内捲其陷凹处是穴也”。  相似文献   

18.
十四痖门部位:在风府后,入发际五分,项窝中。(日本改正孔穴为:“外后头结节之下方二指横径部。”) 取穴法:仰头取之。主治症:习惯性头痛,脑充血,脑膜炎,衂血,言语澁滞,重舌,咽唊炎,后头痛,头晕,脊髓炎。刺灸:针三分乃至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但说约为灸三壮。(三才图会曰“禁灸”,入门曰  相似文献   

19.
手之少阳三焦经,起於环指尺侧爪甲根部,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背之腕(阳池穴),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膜,属三焦。其支者自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却出至目锐眥。一关冲部位:在环指尺侧,去爪甲一分许处。取穴法:挨穴法曰:取於无名指外侧端一分处。主治症:咽头炎,食道痉挛,噫病,小儿急癎,霍乱,干呕,扁桃腺炎,头痛,角膜白翳,前膊神经痛,治五指痛尤效。刺灸:针一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针一  相似文献   

20.
麝香玉真散灸烤疗法,系黄月庭同志得自山东省一位铁匠的九世祖传秘方。黄氏在抗日时期曾用此法经治一例,以后转告河北省威县医院李栋才大夫治疗二例,均收到意外的疗效。最近本院用同法治疗一例重型破伤风之病孩取得同样奇效,在以往治疗21例破伤风经验中及目前文献所介绍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其疗医能有如此迅速者殊属罕见。现将本疗法改良操作及用撥火罐等配合治疗一例经过报告如下: 方剂:麝香一钱、生南星、防风各二钱,研成细末。方法:(1)取壳厚新鲜鸡蛋一个,将粗园一端,用小锐利刀子慢慢割一园形小孔,直径约2公分,将卵黄蛋白完全倒出,再将研好的麝香玉真散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