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条口透承山针刺配合局部活动肩关节与单纯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配合运动组(动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动针组针刺时配合活动肩关节;针刺组单纯针刺,不配合肩关节活动。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活动相关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动针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低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条口透承山配合局部活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加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9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镇痛药物以及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火针加拔罐治疗,2组均治疗6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以及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角度均明显增加(P均0. 05),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肌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观察组各评比指标评分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 5%(33/40)(P 0. 05)。结论火针加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对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即时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评价肩关节疼痛、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ROM、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或P 0. 01),且随访发现观察组疗效较治疗后无变化(P 0. 05),而对照组随访较治疗后肩关节各项指标评分均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各评分均明显更低(P 0. 05)。结论: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可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21例。毫火针组以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隔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常规针刺组以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每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调整的CM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调整的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毫火针组调整的CMS评分单项(肩部疼痛积分、日常功能活动积分、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20/21)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85.71%,18/21,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拔罐较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火针配合功能调护法治疗寒凝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火针配合功能调护法治疗寒凝肩36例,并与普通针刺治疗寒凝肩24例进行疗效对比。比较火针配合功能调护法治疗寒凝肩与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肩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VAS分布情况、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火针配合功能调护法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均低于普通针刺组(均P0.05)。结论:火针配合功能调护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和随访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在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火针治疗,显著提高了肩关节周围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分为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组(研究组,40例)和肩三针组(对照组,40例),两组治疗均隔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疼痛NRS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CMS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可显著提升愈显率,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较单纯肩三针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关节康复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组给予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关节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关节康复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症状及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20次)后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肌力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ADL、ROM、肌力等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肩周炎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且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2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其中治疗组21例结合经筋理论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1组21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照2组20例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肩周炎优于普通针刺和西药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姜温针灸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用隔姜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一至周六各治疗1次,周天休息,连续治疗6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7.78%、观察组93.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温针灸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风寒湿型临床疗效较好,改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度效果优于常规针刺联合TDP照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按摩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部形态、活动范围、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恢复肩功能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佐琴  吴勇  刘艳琴  李淑英 《新中医》2020,52(11):105-107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均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能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于推拿治疗后采用四子散热敷,对照组则给予推拿手法结合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疗程。结果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肩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推拿手法结合止痛药治疗相比,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肩周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缩短疗程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剌条口透承山穴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先针刺患侧条口透承山穴,在施予提插泻法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肩关节,再针刺“肩三针”;对照组仅针刺“肩三针”.14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9%.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条口透承山穴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治疗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肩关节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疗法,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毫针疗法。毫针取肩髃、肩髎、肩贞、条口及阿是穴,手阳明经走向疼痛加三间,手少阳经走向疼痛加外关,手太阳经疼痛加后溪。火针取阿是穴。分别比较由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定组成的百分五级评定评分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2个疗程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改善(P 0.01);治疗组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改善(P 0. 01);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对照组同疗程显著改善(P 0. 01),百分五级评定总分也较对照组同疗程显著提高(P 0. 01);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1)。结论: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毫针疗法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肩周炎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针刺联合火罐治疗肩周炎50例。5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0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前后治疗组肩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肩关节Fugl-Meyer功能评分比较,P 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中平单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治疗组予针刺患侧中平穴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3次为1疗程。结果:第1疗程、第2疗程活动范围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疗程、第2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评分均有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疗程2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与第1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中平穴可更有效地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肩关节症状消失和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外旋的角度、肩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和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外旋的角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症状消失和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并减轻肩关节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