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目前报告的病例多数有武汉居住史或旅行史,在个别地区已发现无武汉旅行史病例。我国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2月19日制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相似文献   

2.
结合病案1则,探讨中西医结合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个共性问题。认为本病患者除呼吸道表现外,消化道症状同样较为突出。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价将肺部CT检查和病毒核酸检查综合分析;中期着重毒痰瘀,用药防肝损;晚期应肺肠同治;恢复期多健脾益肺,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信息(包括舌脉象),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7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隔离病房收治的1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予抗病毒、抗感染、氧疗、调节免疫及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并加用中医药干预,分析其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信息等.结果:1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部分有乏力、汗出、纳差等,舌象多见腻苔、舌质红或淡红,脉象多见细、滑、数.从入院到病情加重的平均时间为4.5d.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气促、咳嗽、乏力等主要症状好转,均未向危重型进展,13例均已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3.62±4.92)d,较普通型患者长.结论:需重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症状变化的临床意义.经中西医结合诊治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重型向普通型转化机率,避免重型向危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中药;重型、危重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毒泄肺、益气固脱中药;恢复期患者以滋养肺胃,培土生金为主。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给予针灸治疗和辨证施护,如发热护理、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睡眠护理、管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60例患者中,死亡3例,2例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因为呼吸衰竭。其余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出院标准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自爆发以来,迅速肆虐全国并波及海外多个地区。由于目前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按照习近平主席"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中西并重"的指示精神,各地救治医院积极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出台相关诊疗方案,努力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目标。通过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诊疗方案、院士学者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见解及医疗研究机构等通过官方媒体报道的临床疗法,总结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针对COVID-19的防治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在疫情防治全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2例新冠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联合清肺排毒汤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联合加参败毒汤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0.91%,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21.91±6.86)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4.09±5.52) d,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西医综合疗法联合清肺排毒汤和西医综合疗法联合加参败毒汤2种方案治疗新冠肺炎均有效。清肺排毒汤更适合新冠肺炎危重型、伴随基础疾病、病机复杂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描述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为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改善转归预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回顾性分析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发病、发展、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入院后病情持续加重,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好转,2个月后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康复.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得失,可以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现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影响广泛,危害性大,截至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中西医结合,统筹中西医资源,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的决策部署,各地积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力求实现轻症尽早治愈、减少危重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标.通过研...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确疗效。对于普通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治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清除余邪,扶助正气,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将 48例分两阶段施治。第一阶段 1周 ,以清热解毒、养阴护心法 ;第二阶段 3周 ,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两阶段均配合常规治疗的促进心肌代谢西药。结果 ,总有效率为 97.78%。病毒性心肌炎按两阶段辨证 ,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降压及降脂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疗程4周。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 vs 71.0%,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26.76±10.41)mmHg和(78.13±5.21)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142.33±12.62) mmHg和(84.24±5.47)mmHg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相比较[(1.97±0.20),(5.38±0.57),(3.35±0.73) mmol·L-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1.68±0.16),(4.60±0.51),(2.94±0.62) mmol·L-1,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液黏度分别为(3.68±0.74),(16.33±2.40),(1.30±0.43) mPa·s,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5.26±1.17),(21.46±2.84),(1.68±0.55) mPa·s,P<0.05]。 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在降压及改善脂代谢紊乱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疗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及提取资料,运用Stata 10.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共计1 394例患者。与单纯西药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OR=3.26,95%CI(2.30,4.64),P0.01];在改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 microsomal antibody,TM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浓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但是在改善甲状腺体积方面,两者并无差异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尤其在改善FT3,FT4,TSH,TMA,TGA浓度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疗效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阑尾炎性包块患者6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加奥硝唑)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生大黄、丹皮各15 g、冬瓜仁、蒲公英各30 g、川楝子、木香、甘草各9 g,金银花60 g,桃仁、赤芍各12 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另用外治法,芙蓉散(芙蓉叶、黄柏、泽兰、大黄、黄芩、冰片)以黄酒(酒精过敏者改用白醋)为引,调成糊状局部外敷包块处,外盖塑料薄膜以防蒸发,每日1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阑尾炎性包块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国忠  张军 《河南中医》2016,(11):1871-1873
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比较,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中医诊断是一门经验医学的诊断,而西医诊断是在解剖、生理、生化等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实验诊断,客观性、科学性、专指性强。西医诊断重视疾病对人体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像的异常,却忽视社会、环境、自然、气候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治疗不注意改变人体整体的病理功能状态。中医诊断要借鉴西医的系统的病史询问,详细的体格检查,把现代检验技术、影像学检查等纳入到中医诊断中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中医诊断要与西医诊断结合,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适当地统一中西医诊断的病名,增加中西医工作者之间的理解,避免误解,有利于辨证论治和治疗。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和谐地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疗法,方法:选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219例做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2年。治疗组(A组)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10个月以上者106例,西药对照组(B组)48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照组(C组)34例。结果:(1)近期疗效;A组早效率为73.58%(78/106例),总有效率为96.23%;B组显效率为47.92%(23/48例),总有效率为87.50%;C组显效率为5.88%(2/34例)总有效率为41.1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58,P<0.01),A组优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7.76,P<0.01),A组优于C组。(2)两年后随访:A组有效率复发率为18.37%(9/49例),B组有效率复发率为30.43%(7/23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32,P>0.05),C组有效者复发率为66.67%(8/12例),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1.19,P<0.01),C组复发率高于A组。结论:中西医结合长疗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集中、西两医优点,其方法可行,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膀胱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左右。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血甚至排尿困难,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滑膜充血、水肿、弹性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扩张,甚至出现溃疡。三分之二患者发生在治疗后1~6年。笔者在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学习期间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75例采用强的松、吡啶斯的明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丸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治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8.67%,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复发率治疗组3.95%,对照组26.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遗尿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草药遗尿汤及西药甲氯芬酯等,配合心理治疗、膀胱锻炼、推拿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遗尿患儿38例。结果: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结论:遗尿症大多数属于功能性遗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联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腹部包块消失时间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卵管再通率、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联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