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本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或特异性抗核抗体为主要特征,伴随慢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淋巴细胞小胆管胆管炎.卢秉久教授从事肝胆病治疗近40年,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颇具成效.文章详细阐述卢秉久教授诊疗该病的学术思想,将其列...  相似文献   

2.
介绍卢秉久教授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卢秉久教授提出酒精性肝病的辨治应重视肝脾两脏,并主张以五行生克理论作为依据,采用疏肝理脾法予以治疗。临证分为3期论治:酒痞期治以健脾利湿,解酒消毒;酒癖期治以利湿消积,化瘀解毒;酒臌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祛湿。强调遣方用药须做到治标兼顾治本,祛邪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一种全身消耗性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病变,具有起病隐匿、病程缓慢的特点。卢秉久教授从事肝病临床工作30余年,有较为丰富的临证经验,擅长治疗肝硬化相关病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对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典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纳入的1 915例慢性肝病医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3.1%;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病机以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失调为主,分别占19.7%,10.6%;证型分类以热毒内结证、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分别占22.6%,19%;治法以调肝运脾、清热化湿最为常见,分别占12.2%,8.2%。结论:金实教授临床辨证慢性肝病以热毒内结、肝胆湿热证为主,重视湿热瘀毒互结的病理因素,治法以调肝运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化瘀等,可归纳为"清、疏、运、化、补"。  相似文献   

5.
列举卢秉久教授临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具体案例,通过对其用药规律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卢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常用药枳椇子,阐述其对该药的认识及临床应用心得。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卢秉久教授治疗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分析卢秉久教授治疗重度脂肪肝的临床用药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卢秉久教授治疗重度脂肪肝的患者的门诊病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病历有效首诊处方,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借助Microsoft Excel工作表、SPSS 2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类进行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卢秉久教授治疗重度脂肪肝处方中共使用药物128味,累计1236频次,使用频率≥10%的高频药物有34种,累计961频次,占总频率77.8%。高频药物前10味分别是:陈皮、茯苓、泽泻、苍术、山楂、黄芪、白术、大腹皮、桂枝、车前子。卢秉久教授治疗重度脂肪肝过程中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为主;药物以温性为主,五味多为甘味,归经主归脾肝两经;相关性分析得出临床常使用药对为山楂-泽泻、桂枝-黄芪、红花-桃仁;聚类分析得出临床常使用的药物组,第一组为泽泻、决明子、红曲、山楂,第二组为陈皮、苍术、陈皮、大腹皮、桂枝、黄芪、白术、车前子。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重度脂肪肝以健脾祛湿,化痰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37-238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进行性肝脏损伤疾病,卢秉久教授治疗该病经验丰富,认为酒精性肝病可分为酒痞、酒癖、酒臌三期,分别与西医学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相对应。卢教授在临床治疗中注重分期辨证论治,酒痞期治以健脾利湿、解酒消毒;酒癖期治以利湿消积、化瘀解毒;酒臌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祛湿。临证中善用楮实子与枳椇子,并强调戒酒对治疗该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硬化多由于长期过量饮酒所致,为酒精性肝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硬化的患病率不断升高,现代医学治疗该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在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卢秉久教授擅长分期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0.
肝病实脾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八十一难经》,经过各代医家的继承与发展,如今此法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应用上有着很好的疗效.卢秉久教授在临床上巧用此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脾法巧妙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分期论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旨在减轻患者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  相似文献   

11.
卢秉久教授全国著名肝病专家,主任医师。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文彦教授十一载,尽得其传,并在此基础上潜心探索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肝病的理论体系。卢师认为“肝郁脾虚乃是慢性肝病之中心环节”。或饮食不当,或情志所伤,导致肝气郁结,脾气虚弱在先,此时若感受时行疫毒则必然发病。但单纯应用益气行气驱邪解毒药收效甚微,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灵魂,血为载体,不活血则无以行气,不活血则湿亦无去路。只有气血调和才可以驱邪外出。因此,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活血祛瘀至关重要.临证中应用此法每获奇效。现将随侍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脂肪性肝病,中医理论将其归属于“积聚”“胁痛”“肥气”等范畴。卢秉久教授从医四十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通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古籍文献入手,以“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辨治经验,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多认为慢性肝病的病机为湿热疫毒内蕴,治疗时重用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吕文良教授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认为慢性肝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以调和气血为主,尤应重视益气,同时佐以清热、利湿、解毒等法。黄芪为临床常用药物,尤擅于补气。黄芪通过其益气作用可扶正祛邪、健脾、补益肝气、活血利水,对各种慢性肝病都具有治疗作用,且在其临床各阶段均可使用。故吕教授在治疗慢性肝病常灵活运用黄芪,并与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等药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吕文良教授善用黄芪辨治慢性肝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卢秉久教授对慢乙肝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路,愈者甚多。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五型:肝胆湿热型用龙胆泻胆丸加减,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减,肝胃不和型常用平胃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加减,肝脾血瘀型用复原活血汤加减)方面介绍了卢秉久教授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卢秉久教授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辽宁省名中医,师从中医大家王文彦先生,晚年尽得其真传。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在肝病、风湿病、血液病等方面均有独到经验,尤其在肝病方面多有心得。余有幸拜入卢师门下,跟师出诊之余,对卢师治疗慢性乙肝之点滴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当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超过半年后仍有一定症状,伴有ALT升高或其他肝功能损害时,即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我国  相似文献   

16.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之气顺应天地之气而升降出入,中医学以气机升降出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其序则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发生病变。明辨脏腑气机的升降特性,顺应其规律,合理用药,调和气机,使之升降有度有序,是中医治疗脏腑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则。卢秉久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涉猎群书,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对肝病治疗见解独到,辨证用药常中有变,疗效卓著。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卢师注重气机变化,遣方用药中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以调畅气机的思想贯穿疾病的治疗始终,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经验。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肾三脏有着密切联系,在起病及病机演变上肝、脾占主导地位。在治疗上,以分阶段论治为纲,以调理脾胃、疏利气机为基本原则,保护脾胃的思想必须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卢秉久教授对慢乙肝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路,愈者甚多。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五型:肝胆湿热型用龙胆泻胆丸加减,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减,肝胃不和型常用平胃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加减,肝脾血瘀型用复原活血汤加减)方面介绍了卢秉久教授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卢秉久教授治疗慢乙肝伴肝功异常的经验。卢教授从中西医角度解释慢性乙肝的病因及演变,在治疗上继承及发扬名老中医王文彦先生三期论治肝病之经验,归纳总结出独特的五型辨治经验,同时配合西医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蒋自强教授为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专家组成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 a余,潜心研究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合并肝病的治疗见解独到。蒋教授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病的基本病因为肝郁(瘀),发病根源为"艾毒"伤正;病机以正虚肝郁气滞为本,脾虚胃呆血瘀为标;治宜顾护正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选六君子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兹将蒋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