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苗医药认为一切疾病皆是"毒"所致,有"无毒不生病"之传,故驱"毒"是治病的关键。通过追溯苗医中"毒"的来源、分类、特点及致病区别,了解结直肠癌在苗医中的病名、分类及"毒"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驱"毒"治疗结直肠癌的原则及内外治法,并根据临床驱"毒"用药情况分为无毒祛毒、补惠攻毒、以毒攻毒探讨抑制结直肠癌的可能机制,为今后临床深入研究苗医药驱"毒"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更好的科学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土家医对结直肠癌病名的认识、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对结直肠癌病理的认识、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技法总结、对结直肠癌的治则治法及外治法在结直肠癌中的运用、土家医对结直肠癌医药的运用7方面入手探讨土家医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旨在丰富民族医药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以期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双周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毒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CPT-11联合5-FU∕CF双周方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结果:36例患者总体耐受较好,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急性胆碱能综合症、恶心呕吐,均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结论:加强观察CPT-11联合5-FU∕CF双周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副反应,及早发现和处理,减少毒副反应,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防治过程发挥作用的3个主要阶段包括癌前病变期、协同治疗期、临床康复期。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虚、毒、湿、热、瘀”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虚毒蕴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癌毒内蕴是病机关键。癌前病变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脾气亏虚”,协同治疗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脾气亏虚”,临床康复期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毒”。针对结直肠癌3个主要阶段的病机及其证候特点,制定相应治则治法,构建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体系,对指导中医药在防治结直肠癌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根据化疗分期中药干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化疗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结果中药分期治疗对于减少消化道毒副反应、减少肝功能受损等方面的疗效好(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中药干预治疗有利于化疗整个疗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是我国首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诊疗指南,相较于传统西医诊疗指南,着重规范了中医药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凸显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牵头,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15家医院,参与指南起草的18名相关代表共同制定,于2022年7月28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参与指南起草的肿瘤专家对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提出了4条共识性推荐意见,主张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理分期、基因分型、发展趋势,以最新国际临床指南为参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合理地将西医常规治疗与临床验证有效的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以降低西医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获益。本指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辨证分型、改善生命质量的中医药、延长生存期的中医药、中医药治疗后疗效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当前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能力,并为从事中医诊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医务人员提供推荐意见及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单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经过多次化疗后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3 mg/m2每3周重复的方案化疗,观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随访观察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总生存期。结果 2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2%,疾病控制率为54%,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和转氨酶升高,多为1~2级。结论雷替曲塞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效药物,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健脾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转移。几组回顾性调查表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超过40%,即使在最好的治疗中心,其平均复发率也达25%。随着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的日益深入,有关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报道逐渐增多,而系统性观察中医药干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尚少。笔者以健脾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化疗期间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并自身设为对照组。结果:参麦组毒副反应减轻,生活质量综合指数KPS评分较前增加者占90%。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配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炳权 《光明中医》2024,(1):110-113
目的 探讨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辅助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西医组,各48例。西医组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用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细胞免疫功能、身体状况、生存质量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身体状况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CD8+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 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可获得显著疗效,有助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并减少毒副反应,对改善生存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1.
介绍熊芳丽教授从苗医“毒乱致病”理论认识瘀积性皮炎,并运用攻毒拔毒法之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熊芳丽教授致力于贵州苗医药特色诊疗技法的收集、整理、挖掘、开发与研究、应用及推广,并形成了系列苗医特色外治技法。苗医弩药针疗法是民间广泛用于治疗疼痛类病症的外治法,是苗医药物治疗和针刺类治法的完美结合,独具苗医特色,本法具有攻毒、拔毒、排毒、散通气血等作用。本文从苗医药理论总结熊芳丽教授论治瘀积性皮炎经验,为临床苗医药治疗瘀积性皮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附其运用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1例顽固性瘀积性皮炎验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的发生早中期与脾胃关系密切,后期波及于肾,导致五脏虚损。肿瘤属性分为热证、寒证两类,其病理因素涉寒湿、痰火、瘀毒等,具有复杂的病机及证候特点。化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方案的选择与肿瘤的寒热属性密切相关。围方具有多脏腑、多靶点效应,根据寒热虚实,在把握主证的前提下,结合结直肠癌的病机及证候特点,将中药围方制成水丸与化疗相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化疗全程。治疗效应,一方面,增强化疗的效果,另一方面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化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的机会,延长生存期,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在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结直肠癌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结直肠癌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如无进展或无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继续应用该方案至6~8个周期。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如无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继续应用8~12个周期。结果 2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毒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可能为晚期结直肠癌可行的有效低毒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胃癌及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居恶性肿瘤首位及第五位[1]。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常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常被推荐为晚期胃癌及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现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该方案治疗的39例晚期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2003—2007年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56%和7.8%,位居第3和第5位[1]。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初起时,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率低,就诊时多为晚期,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多为综合治疗为主,多采用中药联合化疗、放疗和手术。而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在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及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独具特色[2]。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后的流行病学趋势与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中医药辅助治疗的2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对既往治疗的总结与随访,观察中医药辅助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作用,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对影响中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探索结直肠癌中医病机的发展规律。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为预后不良因素,有肝转移的患者死亡风险为无肝转移患者的1.473倍(HR=1.473)。中西医结合组进展风险低于中医组,进展风险为中医组的40.7%。结论 本研究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基本符合当时国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脾肾阳虚为最为常见的辨证类型,经COX回归分析,肝转移是总生存期不利的预后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古籍中“肠覃”、“便血”、“锁肛痔”、“脏毒”、“癥瘕”、“积聚”等描述与现代医学结直肠癌的描述相近.基于中医传统理论的中医药治疗,也逐渐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强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宗旨,提示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中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中医汪候的临床研究是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选方用药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疗效的优劣和稳定程度.但由于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候并未统一,辨证的角度也是因人而异,这让临床工作者难以准确学习和把握.近年来临床研究者借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结直肠癌中医证候辨证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研究方法人手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逐渐多元化及复杂化。临床中往往根据病理、分期、基因表达等,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或配合进行治疗。由于西医治疗体系难以评价中医证候的影响,单纯的分证论治不足以构建肠癌的中医诊疗体系。因此基于“癌毒驱动-态靶调治-阴阳复衡”的诊治思路,通过探讨结直肠癌与“癌毒-态靶”理论的密切联系,深入了解其关键病机,正确把握其态靶——即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整体态势及其具体症状或异常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应用以人为本、宏观调态、微观打靶的辨证论治思路,总结出结直肠癌热毒、痰湿、虚寒、气血亏虚4种常见证靶,再分别选用相应靶方调整患者整体内环境,同时选择对应靶点靶药,使态靶同调,达到精准治疗、调整阴阳平衡、恢复稳态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Ⅰ-Ⅲ期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中医干预指南》于2020年3月9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由来自全国各地12家单位组成的18名专家起草,2022年7月正式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指南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5个临床问题并通过循证医学进行了解答。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较高的发病率与不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环境的改变有关。中医药对于Ⅰ-Ⅲ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疗效,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可作为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的补充和替代治疗,为进一步规范Ⅰ-Ⅲ期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的中医诊疗,提高中医诊治Ⅰ-Ⅲ期结直肠癌的水平,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了本指南。为了提高本指南的适用性,方便临床医生应用,现对发病机制、诊断、辨证分型、治疗及临床问题等内容进行解读,并通过1例典型病例解读指南的临床问题产生过程。由本指南制定相关专家及参与工作的医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参与指南解读的人员不存在与原指南相关的学术或商业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芪归脾汤加味内服与保留灌肠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相关毒副反应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结直肠癌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参芪归脾汤内服和保留灌肠结合mFOLFOX6化疗,对照组术后采用mFOLFOX6化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测试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评价两种方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IgA、IgM及IgG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参芪归脾汤内服和保留灌肠联合常规化疗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毒副反应抑制作用明显,且相比单纯化疗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