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生命科学的结合,是中医学,中医院以及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3.
四诊是中医学诊断的最基本手段,诊断是中医学走向临床的关键,但四诊临床诊断流程理论在目前中医教学中是缺失的,这种缺失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进而严重影响了祖国医学的临床疗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祖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笔者通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以临床实际操作程序为导向构建的中医四诊临床流程理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在实际的教学和临床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丰富和完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医"五诊"是指在传统四诊基础上加体格检查、理化检查。"十纲"是五诊"望、闻、问、切、查"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辨别"已未"来规范已病及未病的诊断。"五诊十纲"保留中医病证模式的特点,采用现代理化检查诊断手段及评判标准,使中西医疾病相对应,与"治未病"、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整理研究中医学,寻找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是符合现代中医临床实际的诊疗新模式,为现代中医的临床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及五运六气等学说的指导下,以经络、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借用具有偏性的中药或针灸、推拿等方法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从而达到平衡状态的医学。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不可替代,尤其对外感热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但中医学由于本身理论的复杂性及四诊合参等资料的主观性,极大影响了中医学规范化及客观化的发展。为此,各种现代生物组学技术先后被用于中医客观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4种方法,简称"四诊"。通过四诊,可以观察机体外在表现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内在联系,为进一步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四诊是决定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因此,四诊是不可取代的中医诊疗方法。熟练运用四诊,对中医临床培养优秀人才及中医临床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近百年来中医学术却发展缓慢,且临床阵地日渐萎缩。其中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中医学是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中医学欲要发展必须要现代化或者西医化。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医学中两种不同流派: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突出器质性变化,强调机器诊断,辨病论治;而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突出功能性变化,强调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中医学术发展缓慢主要是中医思维方法的弱化或丧失,而建立和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的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采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演绎推导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客观化发展,进而推动其国际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技术方案。本文针对中医学特色诊法之一——中医舌诊在进行客观化研究过程中,以中医舌诊辨识舌象的相关内容及指标为依据,对应现阶段实现数字化舌象客观特征分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相关科学技术,即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在该研究领域内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论内症与外候结合的辨证意义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孔炳耀(510282)中医学历来以“有诸内则形诸外”作为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传统理论对“诸内”的认识,是通过临床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后进行推断的结果。这一传统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中医发展的需要。随着医学...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化是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药产业的发展应体现现代技术与国际化的思路。虽然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与考验也是严峻的。中药产业要想在可期待的时间里取得突破飞跃,必须注重中药产业链各环节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本文分别从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农业、中成药开发与产业化、中药产品综合开发与产业辐射、中药质量评价及行业标准发展这四方面对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方剂学的学科内涵主要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是从中医基础跨向临床的桥梁,其研究核心--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西医之间的不断融合,方剂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展。方剂学从最初的理论、临床逐渐分化为理论、实验、临床、应用4个方面。传统的方剂学学科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方剂学的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将促进方剂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中药药剂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药剂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代中医发展的浮沉命运,大批有识之士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朱氏妇科传人朱小南先生不仅精研中医学术,亦积极关注中医发展,不仅从事中医教育事业,还创办了《新中医刊》,为中医的存亡抗争、学术交流及提供了言论的平台,也为中医的发展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朱小南先生在《新中医刊》中发表了大量文章,融会了学术、科研、社论,具体表现在关注中医院的建设、关注中医出版的舆论作用、关注中医学校的建设工作以及中医发展之命运,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目前中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中医依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医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如何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互补,是摆在中医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提出一系列《中医学》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使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为合理,以提高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加强对中医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中医学对疾病的定位及定性,决策了疾病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配伍方法,是现代医学探索中医学、联合中西医的关键切入点之一。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技术与手段使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逐步实现客观化及量化,对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诊治及提高疗效中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推进中医药发展并促进中西医结合。据此,特结合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的研究概况,依次从其现代研究方法及证候分布情况、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3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天奉  曹洪欣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98-1399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医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尽管中医现代化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艰辛历程,人们对中医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即中西医结合论、科学论、重构论和主体论。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一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Y-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一目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工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固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医药学科自身的特点,论述了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种类划分及其法律保障问题。指出:中医药的的技术创新行为可分为中医药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利用中医药知识的技术再创新。法律在鼓励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利用中医药知识的同时,也应保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有利于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创新法律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